APP下载

印度寻访孟加拉虎

2015-07-16徐征泽

旅游纵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领地丛林缓冲区

徐征泽

我对虎一直情有独钟,因为它是丛林百兽之王,地球上无可争议的最强大的猫科动物,丛林食物链的顶级掠食者。不仅如此,太多关于虎的故事和传说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去追寻了解这些神秘的大猫。终于,在策划期待了一年之后,我来到了拥有全世界一半数量野生虎的千年文明古国——印度。在当地司机和公园向导的协助下,我们驱车在三大国家公园找寻、拍摄孟加拉虎,运气不错,在总共8天的时间里,我一共拍摄到了13只虎,这对于第一次拍摄虎的我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了。

找虎是一门技术活

找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100多平方平米的土地上也就生存者10~20只虎,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树林里休息躲避高温,行驶在路上的我们自然很难发现它们的踪影。而且虎除了交配或者带有幼虎的情况以外,一般都是独行侠,拥有自己的领地和捕猎区域,所以能看到、拍到就不错了,对于动作、光影、眼神、环境等真是不敢奢求。我和司机、向导打趣说道:看虎就像是一场足球比赛,最平常的得分就是0、1、2,想要一个半天看到4只以上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虽说在印度国家公园丛林里找虎很大部分要看运气,但对于向导和司机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于虎习性和领地信息的熟知,以及能够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利用细微的信息追踪发现虎,所以这绝对是一门技术活。一般来说,动物向导进入国家公园门口之前往往会和公园管理者简单沟通,大致了解前一天所见到虎的区域,这些专业向导和司机对于这一片土地自然是了如指掌的,所以能够第一时间判断寻找的大致方向。其次,上路之后的工作就是一路不断寻找路上的虎足迹,而动物向导就可以根据这些足迹判断其行进方向,甚至可以判断出这是哪一只虎。

有时还就需要大自然朋友的帮忙。树上的长尾叶猴和猕猴以及树林中的斑鹿、水鹿和孔雀都是我们的帮手,因为它们会在看到虎的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声,刺耳且很有穿透力,几千米之外也可以听到。这可是关乎这些动物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警告声是向导们最好的情报来源。我们就按照这个方式顺利发现了这只名叫D28的雄性孟加拉虎,“情报员”是沼泽里的一群水鹿,还没等虎靠近,它们早就稀里哗啦地闪得远远的。不过当时D28并非想要捕猎,只是趁着日落前的凉爽天气随便散散步。它并没有朝着水鹿聚集的沼泽进发,而是朝着我们的方向走来,沿途还游过一条小河。这一次,虎离我们如此之近,很难相信几米之外漫步行走的就是百兽之王,一只统治这片领土的雄性虎。我们的车一路不紧不慢地跟随着它,一直到天色已黑,才与它不舍地分别。

在接触虎的过程中,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我们乘坐的敞篷车几乎没有什么防护措施,要是虎兽性大发扑上来怎么办?随行的向导Jagat回答了我:这些野生虎大多在国家公园里面生活了很长时间,对敞篷车这类科研和观赏工具早已司空见惯,再加上这里的人们没有对它们构成伤害,久而久之,它们也就习惯了车辆和人类的存在。印度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对虎的习性更为熟悉,他们也都不怕虎的攻击,巡逻时很多都是步行或骑脚踏车。想想也是,我在印度国家公园8天的时间里,没见过虎主动靠近车子,也没听说过有虎攻击车辆的事情发生。

Tiger Show!骑象拍虎

虽然名字叫作“Tiger Show”(老虎秀),但是事实上却完全没有做秀的成分,也没有表演性质,而是世代相传下来介于虎、象和人类之间微妙关系的最好体现。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有印度当地人骑着象在丛林里穿梭,获取树林资源,从那个时候开始,虎就开始接触到这些驯化的象和象背上的人类,并慢慢习惯他们的靠近。如今游客骑在象背上,深入丛林观赏虎已经成为很受欢迎的观虎项目,虽然观虎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这将是一生难忘的经历。

在印度境内有不少国家公园开展Tiger Show项目,比较有名的是班达迦国家公园和卡纳国家公园。每天一早6点多开始,象夫骑着象分散在丛林里开始分头寻找虎的踪迹。凭借着他们对于这片土地和虎的了解,他们会很快在特定领地找到合适游客观赏的虎。所谓“适合观赏拍摄”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首先,选择的是成年虎,而不是带有幼虎的母虎,否则很容易对幼虎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一般选择正在休息的虎,而不是正在巡视领地或者准备捕猎的虎,一旦虎开始休息,哪怕被3~4只象围着观看也不会有太多影响,毕竟对于虎来说,它们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王者待遇;还有就是虎休息的地方不能在丛林深处,一般距离道路不能超过150米,否则来来回回对于象是很大的负担压力,而且整个观虎时间过长。有些情况还需要请出公园管理副总监来现场确定是否适合观赏。尽管条件多多,但骑着象还是能够深入丛林,所以每天上午基本都有Tiger Show上演。

我在班达迦国家公园尝试了几次骑象拍摄虎,收获颇大。每次得到管理者有关Tiger Show的地点信息之后,我们驱车前往,在支付了每次600卢比(人民币90元左右)的费用之后,就可以带着相机爬上象背,开始刺激的Tiger Show。上了象背一下子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我们随着象缓慢扎实的脚步和象夫熟练的指挥慢步向前。在丛林里穿行对于象来说轻而易举,而对于象背上的游客来说就有些挑战了,既要避开随时“迎面袭来”的树枝或者竹子,还要护好相机抓牢铁杆。

不少人对于如此的Tiger Show表有疑义,认为这对于虎休息会有影响。对此我特地采访了多名自然向导的意见。他们的反馈几乎一致,那就是对于虎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并没有影响它们捕猎或者其他行为,而且它们从小就已经适应了人类、车辆和象,条件反射地理解这3个物体不会对它们造成伤害。但更为关键的是Tiger Show能够提供给游客近距离观赏虎的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国家公园停留时间不多的游客来说,毕竟驱车找虎并非易事,运气的成分很大,所以这对于很多游客都是一偿心愿的好事。而对于野生动物摄影师来说,能够近距离拍摄、追踪虎也是难能可贵的机会。而且这笔额外的费用也可以为国家公园建设维护提供必要的资金。

缓冲区的重要意义

几天看虎下来,我从不同动物向导的口中多次听到同一个单词:缓冲区(Buffering Area),可见这个缓冲区的意义非同寻常。在和专业资深动物向导Jagat的采访沟通中,我了解到所谓缓冲区就是在现有被认定为国家公园或者虎项目保护区之外的周围丛林地带,这对于虎这一独特物种的繁衍稳定却是至关重要。因为每一只虎都有自己固定的领地和狩猎范围,所以当成长到1岁多的年轻虎要离开母虎独自生活的时候,往往被迫远离现有虎领地,以避免与统治虎的冲突。有时候母虎也会带着年轻的小虎们来到国家公园围栏之外另寻领地。如果此时在国家公园围栏外住的是当地村民,那人兽冲突在所难免,虎很有可能会袭击村里的牲畜,进而可能会遭到人类的陷阱和猎杀。但是如果在现有国家公园区域外另有一大片原始丛林,那这些年轻虎就可以生存下来,如此虎群数量才会长足增长。

这里不得不提到虎在过去一个多世纪来的悲惨命运:19世纪初期,大约有4万只虎栖息在印度,1972年之前,毫无止境的猎杀以及土地争夺导致大量虎丧生,据2010年数据统计,印度野外仅剩下可怜的1706只。印度政府在1970年颁布禁止猎杀虎的法律,1973年首个保护虎的生态项目成立,开始保护恢复虎生存环境。从一开始9个保护区到之后25个,并有其他66个相关保护区域,如今所有保护区占到虎生存面积的40%。失去生存环境是虎如今面对的最大危机,且是长远的威胁,要远远比盗猎和虎交易所带来的损害大得多。森林面积减少,食物减少,村落区域扩大,公路、水坝、电缆信号塔等人类设施遍布,使得虎生存面积锐减,因此产生的虎猎杀村落牲畜,甚至杀死人类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度政府当局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众多动物保护组织,一方面通过补偿资金将国家公园内和附近的居民迁移到远离虎的区域生活,以确保国家公园和周围缓冲区域内的原始树林面积,不受到人类生活干扰。砍哈国家公园在上世纪50年代成立时的核心区域940平方千米,之后陆续开辟了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周围缓冲区保护带。同样1995年班达迦国家公园也将周围四4个区域共计1000余平方千米土地共同并入如今的虎保护区。虽然迁移村民涉及大量资金,但却是最理想的方法。

除此之外,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给国家公园管理者大量车辆、无线电、监控设施、甚至制服,同时参与对于如何开展生态可持续旅游进行专业培训。良好的管理安保机制减少了非法盗猎的数量,而生态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工作机会,使他们从心底里对于虎感到珍视。2010年统计数字显示,3.5万印度游客和1.8万外国游客来到班达迦国家公园看虎,越来越多的旅游收入和工作机会教当地村民认识到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无论如何,这些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都是一个巨大的生态体系,几百至几千平方千米的区域里生活着几十种哺乳动物,超过300种鸟类,无数的爬行动物、昆虫和植物,还有周边的人类。所有生物在同一片有限的土地上生存、冲突、妥协、进化。而虎则是其中的王牌,所有动物中的旗舰物种,其生存、灭亡的意义远超过一个物种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希望它们的生存环境能够不断改善,希望将来这些百兽之王依旧统治那片丛林。

猜你喜欢

领地丛林缓冲区
丛林之歌
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单因子评价法研究
我们的领地
中恒美:着力打造中国高端铝材新领地
丛林大作战
关键链技术缓冲区的确定方法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绘图缓冲区技术设计与实现
AVS标准中的视频码流缓冲区校验模型分析
一起去丛林露营吧
Pei Cotz 回到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