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党员切忌『近视』
2015-07-16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既要管好党员队伍,也要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入口”,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发展农村党员是党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员发展的薄弱环节,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当前,农村党员发展主流是好的,一大批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有的村级党组织发展党员视野不开阔,把目光聚焦于“亲属圈”“战友圈”“朋友圈”,这种“近视”效应,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流向城镇务工经商,成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农村“99”、“38”、“61”现象日益突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居多,村干部与农村青年距离远了,接触少了,“伯乐”与“千里马”老死不相往来,客观上影响了农村党员的发展。同时,主观上的原因也不容忽视。有的村干部,特别是个别村支书,戴“近视镜”看问题,发展党员凭个人好恶,热衷于搞“小圈圈”。究其原委,是自己心中有“小九九”,有的有危机感,怕培养了“苗子”,丢了“位子”;有的乐于培养“应声虫”,以赢得选票,巩固“地位”;更有甚者,宗族、房头意识严重,“举贤不避亲”,对亲属大开方便之门,对他人搞“关门主义”。
党员队伍的状况直接决定基层组织强弱,村支部书记的选拔来自党员队伍,因此,抓好党员发展工作至关重要。以上种种现象,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危害不容忽视。
有效避免“近视”效应,抓好农村党员发展,首先要强化村支部书记责任意识,教育引导村支部书记守纪律,讲规矩,摒弃私心杂念,不搞亲亲疏疏,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党员发展工作。要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对出现“带病入党”现象的,要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其次,乡镇党委要切实履行把关责任,严把预审关,严格坚持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发展对象是村干部亲属的,要采取走访、座谈等方式,从乡语口碑中深入细致地了解发展对象,重点审查,从严把关。再者,要扩大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票决制、公示制,严格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真正把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强、思想觉悟高、平时表现好的优秀青年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保持农村党员队伍“一池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