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2015-07-16罗晓燕
罗晓燕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学历的一个知识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大学生预备党员是我国党的建设所需求的新鲜血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的关键就是大学生党员,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困扰以及就业形势等多方面的影响,当前的大学生入党不可谓是有动机,有目的,甚至存在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倾向,从而影响了整个党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影响了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和鼓励优秀学生骨干向党组织靠拢,从而确保党的纯洁,此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关键词]入党动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4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2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分析
入党动机是申请人被要求填写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它能够很好地推动申请人争取入党的积极性,它支配着申请人的行为和发展方向。因此这个问题是每一个名共产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都要深思熟虑的,高校对于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至关重要。
当前,高校拥有开设党课和吸收学生党员的自主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学校开办的党课,从而进入党员发展对象的行列,为以后入党打下良好的基础,导致每所大学的大学生入党热情高涨。虽然各校的党支部已经明确担保了入党数量上的问题,但是,在质量的方面却仍是参差不齐。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十分重要。正式党员有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可以展现出党的纯洁和党组织的战斗力,也同时才能够看出个人成长和在党内的发展。申请入党的大学生只有在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之后,正式被确认符合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才能发挥一个身为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在学生队伍中保持先进性。反而言之,如果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尤其是想要利用党员称号从而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就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危言耸听,甚至就是一个害虫,不断地腐蚀着党的这块良田。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有着很大的落差,而且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大学生所拥有的价值观也是日新月异,没有往日高呼“毛主席万岁”所表现出来的直白思想,导致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就当代社会而言,现在的大学生在入党问题上基本呈现以下情况:
(一)爱慕虚荣,为了不存在的,虚拟的面子,只为能够在亲戚朋友面前有所表现,炫耀;
(二)从众心理,随波逐流,看到周围的同学们都报名了,自己也盲目地跟风;
(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如果入了党,在学生队伍中就更容易被提拔,以后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就不用烦恼了;
(四)家长影响,出现“乖宝宝现象”,没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子女入党可以增加毕业后的竞争资本,便让孩子报名入党;
(五)定位不准确,认为人党就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笔者针对所在学院学生做了一次调查,有8%的同学隶属于盲目从众型;有32%的同学认为“入党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而且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对德育评定有帮助”;有15%的同学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可以为自己在政治上镀金”;有6%的同学认为“入党有利于找工作”;有20%的同学认为“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而迈出坚实的一步”;有14%的同学认为“不辜负长辈的希望,给家人争光”。不难看出,有着这样入党动机的学生不是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端正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与错误思想势在必行。
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科学真理方面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而提出入党的要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说:“如果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靠近党的欲望,进而自己也会提出做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对于要求入党的同学来说,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精神动力,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这种考验在新时期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做一名合格党员的起点,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二、大学生正确入党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今,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多样化,他们认为党员是一种身份,他们在一定的场合下视党员的身份为政治光环,甚至是家族的荣耀。在面对自己的身份的时候,小家放在了大家之前。
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方方面面,包括学生本人、社会大环境、家庭背景、朋辈群体、大学教育引导体系等,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造成如今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他们分别是:
(一)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在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文化内涵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改变。这些方面直接导致学生容易产生不积极或是偏激的思想观念。
当前,不少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14年大学毕业生近700万,其中30%的学生没有工作,用人单位在面临着高校毕业学生如此之多的情况下,选取了综合素质评判的标准,这也导致了学生争相入党,为自己能够找到工作而埋下伏笔。
在中国,古代制度思想根深蒂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就是金榜题名时,只有当上官,才算是光宗耀祖,也就是所谓的“官本位”思想,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党票”作为将来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金钥匙”。endprint
(二)高校的培养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规模不断扩张,在其改制道路过程中,高校在吸纳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体制上还不够完善,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剖析:第一,申请入党的大学生数量远远高于高校中党建工作队伍的师资,党建工作人员大多弱化了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只是过多的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第二,片面强调理论学习的时间,特别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较为重视,但在一些实践方面尤为欠缺,培养对象的信息渠道和质量有时比党建工作者丰富,这会降低教育工作者的信服力,还会减低培养对象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第三,党课的授课方式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太过注重集中教育,但缺乏深度教育和学生间的互动,这就容易产生很多弊端,使得党建工作者不能适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各阶段的思想波动情况,容易对学生党员产生先人为主的评价;第四,缺少道德教育和实践,高校对校内外的社会现象没有深入透彻的剖析,致使部分学生产生矛盾的心理,原本对社会充满美好憧憬的内心无法与社会现实接轨;第五,对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来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是学生与高校管理者之间的重要纽带,他们给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学生党员和团员骨干一直都是高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队伍。高校工作者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会在无形之中带有功利色彩,改变了引导学生入党的初衷。总而言之,高校吸纳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体制和工作方法还不健全,致使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缺少信仰性,从而给后期对于发展党员的工作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
三、端正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主要途径
人的思想活动比较复杂,正确入党动机的形成,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实践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针对新时期高校青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需要总结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新时代的教育特色。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端正新时期学生的入党动机:
(一)自觉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时进行思想汇报。强化理论教育,建设高尚精神家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中共党员行动的基本准则。只有在一个人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有了明确、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端正。因此,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使得学生进一步的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此外,让学生定期进行书面和口头思想汇报非常必要,这样可以督促他们在思想上不断要求进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基于团组织生活矫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共青团是高校大学生活动的基地,团组织生活的正常进行对入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向党组织靠拢意识的大学生最起码是一个合格的团员。但是目前的大趋势是高校共青团更加注重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设,对于组织策划各类文娱活动的热情高涨,加大发展学生社团的力度,却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团员的组织生活上,对于学生的团员意识工作重视的力度还不够。高校应该认清这个事实,积极将团的工作和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对接,严格团员的考核机制,积极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和组织生活,使得团员向党员实现良好的过渡状态。
(三)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经调查发现,近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不良反应和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关系到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建立。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正常的入党动机的建立。
四、总结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充满朝气的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向党组织引进积极奋进、信仰型的优秀学生党员至关重要。当下通过高校党课的培训,努力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性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培训,提高政治觉悟、夯实理论基础、形成实践意识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纯洁入党动机的基础和动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之不懈奋斗,才能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因此,高校对于吸收党的新鲜血液方面的工作需要进行切实可行的整改。
参考文献:
[1]彭漪涟,蒋建民.邓小平决策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汪家缪,张志新.新时期的党性和党性锻炼[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