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理论与实践审视
2015-07-16高广未
高广未
[摘要]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化,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校企合作是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要求对接的重要法宝。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应、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转型相对接,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实践总体存在校企合作人的人才培养认识不足、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不匹配、教学体系与校企合作需要不适应、师资力量与校企合作要求不对接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确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发、构建校企合作适应的教学体系、建立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团队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1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0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化,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校企合作是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要求对接的重要法宝。然而当前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实践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总体上来说,当前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实践总体存在校企合作人的人才培养认识不足、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不匹配、教学体系与校企合作需要不适应、师资力量与校企合作要求不对接、实训设施与实训发展条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理论基础
校企合作是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要求对接的重要法宝,校企合作有利于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应、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转型相对接。
(一)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应;高职院校是职业技能型教育,其注重学生的技能型培养及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校企合作则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认清企业的需求,进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应。当前社会发展时迅变迁,瞬息万变,传统的从校园到校园的模式无疑不利于与市场、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在固守固有的模式背景下则可能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脱节的困境,因此推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应。
(二)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本上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与人文素养的提升。然而,就其直观的考核目标则是就业率,就业率的高低一定程度则取决于培养出的人才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化,企业对自身的发展也不断做出调整,力求对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时代做出有力的回应。校企合作则有利于打破高职院校仍然固守传统理念的弊端,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也席卷上经济结构转型的浪潮,并及时作出回应,有利于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
(三)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转型相对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传统以粗放型为主的模式已不能适应世界快速发展的深度要求,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则已成为各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做出的转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转型的要求,而企业的转型也对人才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推进深度的校企合作则能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实训等方面及时触摸到企业转型的具体要求,进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转型相对接。因此,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有利于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应、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转型相对接。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实践问题
审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实践总体存在如下问题。
(一)观念认知偏差:校企合作人的人才培养认识不足。高职院校大部分将校企合作当作一种学生实践操作的手段,而未提升到办学理念的高度。
(二)专业设置偏差: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不匹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大部分沿袭传统的专业设置模式与专业课程,与现实发展的需要存在严重的不匹配。
(三)教学体系偏差:教学体系与校企合作需要不适应。很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但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体系,不论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还是教学大纲的制订与完善,与正在进行的校企合作缺乏融合,缺少衔接,学生的上岗实训与理论学习处于脱节状态。
(四)师资力量偏差:师资力量与校企合作要求不对接。师资力量是教学的重要保证,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原来的中专或中职院校而来,其师资力量基础较为薄弱。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近些年师资力量普遍有所提高,教师在学历水平、能力素质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但双师型的比例仍然不大。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发展对策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实践总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矫正观念认知:确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即要将校企合作由手段变为目的,将校企合作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切实的理解校企合作的意义,也真正的认识到当前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意义,认识到校企合作既有利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的对接,也有利于学院人才的全方面培养,是一个双赢的战略。矫正观念认知,具体来说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校企合作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不能仅仅盯着眼前或是个实习顶岗的机会,而要列入长远的战略规划,明确职责与分工,负责校企合作的相关处室做好统筹工作,更要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分院(系)结合自身实际与企业制订细致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目标细化,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指导教师针对课程编写实训教案,深入企业切实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跟进指导。二是在校企合作的具体操作上要拓宽思路,高职院校应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积极拓展与推进深入合作。校企合作应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与企业在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寻求相应的着力点,相互之间取得更多的互利共赢,使企业不仅承担着社会责任,也能兼顾经济效益,推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endprint
(二)矫正专业设置:创新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首要在于合作专业的确定,以合作专业为切入点,寻求共同利益。随着社会转型节奏的加快,社会需求的更换,校企合作中确定的专业也必然要求与时代同步伐,与时代共进步,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创新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发中,高职院校要组织行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家与校内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需求开设新专业或进行专业调整,共同确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方式。依据发展程度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如优秀、成熟的专业可以寻求优质的企业采用订单式培养的形式,学生则可以以此为切人点,在专业学习成熟后直接进入对应的企业实习并就业,既缓解企业招收不到对口人才的困难,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在课程的开发上,高职院校应在与企业合作中寻求生长点,在合作中发现市场的需要,在自身的优势结合基础上,提出方案,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设计应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同步提升,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与考核。
(三)矫正教学体系:构建校企合作适应的教学体系。良好的教学体系是校企合作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依据当前校企合作中的困境与问题,从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出发,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可与合作企业设置共同的管理办公室,双方协同制订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符合实际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规范校企合作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训,由校企共同监督与管理,使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相促进;二是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依据学生的学习与实训情况,建立相应的跟踪制度与奖励机制,确保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三是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校企合作中以“实时监控、及时纠偏”为主线形成监控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提升教学质量与实训工作效率。
(四)矫正师资力量:建立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团队。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应从校企合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师资团队。要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则必须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给予在任教师一定进修、培训与挂职锻炼的机会,同时将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水平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使教师对自身也有相应的提升要求,进而使双师型师资团队达到名副其实。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依据专业与校企合作的需要,聘任优秀企业中的管理精英与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自身教师水平的提升与引进优秀资源,进而达到建立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团队。
参考文献:
[1]陶永诚.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
[2]钱国英.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申晓伟.校企合作、共筑未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