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纸表面潜在手印新型显现技术研究

2015-07-16张波

科技资讯 2015年6期

张波

摘 要:目的 探索一种新型碘熏固定显现热敏纸纸张表面潜在手印技术;方法 利用碘熏后,再用弥雾雾化器雾化丙三醇水溶液,形成丙三醇水蒸气与碘混合物共同熏显热敏纸纸张上汗潜在手印;结果 和传统的碘晶体直接升华显现法比较,新型碘熏潜在手印显现技术能有效显现出热敏纸张上的潜在汗液手印,处理后热敏纸纸张表面指纹为棕黑色,在室温条件下可以保持1个月;结论 新型碘熏显现法可以作为显现热敏纸纸张表面潜在手印一种新型手段。

关键词:法庭科学 热敏纸 潜在手印 碘熏 显现

中图分类号:D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93-02

潜在汗液手印为犯罪现场常见的物证,而汗液潜在手印的发现提取是检验鉴定的基础。纸张表面潜在手印显现最为常用的方法为刷粉显现法[1]、茚三酮熏显法[2]、碘熏显现法[3]、茚二酮显现法。实际上,碘晶体升华熏显现法是纸张表面潜在手印最为古老显现方法之一[3]。碘晶体升华熏显现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既能够有效地显现渗透客体表面如纸张表面汗潜手印,也能够有效地显现非渗透客体表面潜在手印如白色地板表面的汗潜手印。加热碘晶体升华为碘蒸气,碘蒸气与手印物质中的汗液、油脂等物发生粘附作用和吸收作用,由于手印物质中的汗垢具有粘附性,当碘蒸气遇到手印汗液上,因汗液物质的粘附碘蒸气而手印物质被熏染成黄棕色。传统的碘蒸气显现潜在汗液手印的原理是:由于潜在汗液手印物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卤化处理后吸收碘蒸气,碘与饱和脂肪酸反应生成二碘硬脂酸,汗液手印物质部位变成黄褐色,从而显出手印[5];而Almog et al.[6]等人为碘熏显现技术显现潜在手印是可逆的物理吸附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

碘熏显现法虽然历史悠久,具有对指纹无损性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传统的碘熏显现法也存在两个明显缺点。一是碘熏显现法显现出来指纹纹线颜色较淡,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指纹颜色消退很快,需要使用其他方法固定。碘熏手印的后处理固定方法有N,N,N',N'-四甲基对苯二胺二盐酸盐[7-8],苯并黄酮[9]、淀粉[9]、滴水法[9]等。上述固定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

该文探索一种新型显现技术,即热敏纸利用碘熏后,再用弥雾雾化器雾化丙三醇水溶液,形成丙三醇蒸气与碘晶体升华的气体混合物共同处理热敏纸纸张上潜在汗手印。该新型碘熏处理潜在手印显现方法能有效增强出热敏纸纸张表面上新鲜和陈旧潜汗在手印,处理后热敏纸纸张表面指纹为棕黑色,无颜色背景,可以长期保存。

1 实验材料

分子筛、蒸馏水、碘晶体;脱脂棉、无纺布;热敏纸、电子天平;可调恒温加热器、BJBR弥雾雾化器;纸板箱;熏显箱;数码照相机。

2 实验内容

2.1 样本的制作

捺印样本前,首先使用肥皂清洗是指干净后,再使用浸泡酒精的脱脂棉擦净手指,自然干燥10min后,5次在热敏纸表面连续捺印,如此重复捺印19次;将样本放入纸箱保存备用。

2.2 新型碘熏显现法处理步骤

第1步,把热敏纸潜在手印样本悬挂在熏显箱上半部,闭合熏显箱柜门;

第2步,碘晶體0.5g与分子筛5g混合均匀后,使用无纺布包装;

第3步,将包装好的碘晶体无纺布包放入可调恒温加热台上,将恒温加热台放入熏显箱底部;

第4步,设置加热台为60℃恒温,开启恒温电源开关;

第5步,加热3min后取出热敏纸潜在手印样本,使用数码照相机拍照记录下来;

第6步,将1%的丙三醇水溶液放入弥雾雾化器雾化杯中;

第7步,开启弥雾雾化器将雾化口对着样本雾化30s;

第8步,使用数码照相机拍照记录下来。

3 实验结果

新型碘熏显法不会破坏污染热敏纸,热敏纸表面没有背景颜色出现;遗留样本上时间1d的样本潜在汗液手印使用碘晶体直接加热升华法能够有效增强,显现的纹线为浅黄色,但是,遗留样本时间超过2d的潜在汗液手印显出的纹线轮廓开始不太连贯;使用新型丙三醇水溶液和碘升华雾化后,都能够有效地显现出来,手印纹线颜色为浅灰褐色,清晰连贯,反差明显,认定价值非常高;新型新型丙三醇水溶液碘熏显现法熏显出的指纹纹线颜色基本没有变化,在室温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

4 结语

新型碘熏显现法能够有效显现陈旧的和新鲜的热敏纸表面潜在汗液手印,颜色为棕黑色,纹线特别清晰,反差十分明显,可以保存1个月不会变色,有着较高的认定价值。新型碘熏显现法和传统的碘晶体直接升华显现法相比,该新型碘熏显现法显现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作为显现热敏纸表面潜在汗液手印一种新型技术方法。若将该项技术推广应用,定能够有效提高该类潜在痕迹的发现率、提取率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Bock,Thomas.Composition for Fingerprinting and Method[P].US Patents 1 497 971 and 1 497 972,1924.

[2] S. Oden, B. Von Hofsten. Detection of fingerprints by the ninhydrin reaction[J]. Nature,1954:449.

[3] N. Quinche, P. Margot, Coulier. Paul-Jean (1824–1890): a precursor in the history of fingermark detection and their potential use for identifying their source (1863)[J]. J. Forensic Ident, 2010,60(2):129-134.

[4] E. Ang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ge of the fingerprints on the paper[j]. Int.Crim, Police Rev,1962,16:134-146.

[5] H.C. Lee, R.E. Gaensslen. Advances in Fingerprint Technology[M].2nd, CRC Press,Washington, DC, 2001.

[6] J. Almog, Y. Sasson, A. Anati. Chemical reag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tent fingerprints II controlled addition of water vapour to iodine fumes. A solution to the aging problem[j]. Forensic Sci.1979(24):431-436.

[7] Haque F, Westland A, Kerr FM. An improved non-destructive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latent fingerprints on documents with iodine-7,8-benzot1avone[j]. For Sci Int,1983,21(1):79-83.

[8] Trowell F. A method for fixing latent fingerprints developed with iodine[j]. JFor Sci Soc,1975,15(3):189-195

[9] Almog), Sasson Y, Anati A. Chemical reag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tent fingerprints II. Controlled addition of water vapour to iodine fumes. A solution to the aging problem[j]. J For Sci,1979,24(2):43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