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2015-07-16

文教资料 2015年8期
关键词:童谣灰色语文

倪 清

(福州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0)

童谣是童年的代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段应用广泛。一些拼音知识和音调等,常常被编为朗朗上口、简洁明快的童谣。同时,童谣对儿童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中国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让孩子在传唱之余,也能在不知不觉之中记得待人处事应有的礼仪规范[1]。因此,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低年段,常常听到孩子朗诵童谣,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常常看到老师引用童谣教给学生课堂规则,渗透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等等。有些还把《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创编成童谣,使要求更细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明确如何做。相对来说,童谣在语文教学中价值更高,应用更广泛。

一、童谣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童谣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富有情趣,句式多样、节奏鲜明、音韵优美,它的独特魅力并未因其学习者年龄增长而衰减。即使是一个成人,说起以前自己背过的那些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青蛙歌》等,依然两眼发亮。我们看到的表象是成人依然怀念童谣,而看不到童谣对一个人的影响,从童年至成年,从语言的学习到情绪情感的塑造,从未衰减。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一文中说:“凡儿生半载,听觉发达,能辨别声音,闻有韵或有律之音,甚感愉快。”[2]回忆童年生活,许多重要的事情可能没有印象了,但小时候吟过的童谣却记忆犹新。

1.播下精神成长的种子

童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如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的第一篇识字文都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即使在高年段,苏教版教材第十册中仍然选了童谣——《月光启蒙》:“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这些童谣,代表着我国优秀的母语文化,可以在人的心里埋下精神成长的种子,埋下想象的种子,埋下对真善美的向往。所以,童谣的读者,童谣的学习者应该是没有界限的。

2.在童谣中学会习作

童谣短小精炼,简洁明快。但是,童谣就像一只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即使童谣只有三五十个字,依然要像长文一样提炼主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学生头脑中如果储备几百首,甚至上千首童谣,写作文就不发愁了。另外,即使在高年级,有些老师也在语文课前两分钟,让学生吟唱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童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对调节学生情绪也有帮助。

3.提高语言韵律的敏感

童谣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押韵,一个是节奏,这对学生形成语言的敏感性和音乐性都有很大的好处。一般地说,童谣都押韵,无韵不成童谣。押韵在我们的语言表达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押韵的语言材料,往往我们听后一遍就记住了,而且更容易流传。这个规律不但适用于低年级学生,而且适用于成人,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人们往往听一次就记住了,而且可能一直都不忘。再如,历史朝代和化学元素周期表非常难记,但是有了《朝代歌和《元素周期顺口溜》,一切便迎刃而解。在高年级,依然坚持童谣教学,是在加深学生语言韵律的敏感,并能够继而创作。

童谣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节奏,几乎所有童谣都有“规律性的”“循环重复”,使童谣呈现出律动的节奏美感。如,《影子》中“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中不断重复出现“影子在”这组短语,每个句子字数相同,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这种节奏感的体验和学习有助于高年级学生把握音乐节奏,也有助于学生在作文中写出朗朗上口的句子。

二、童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选择童谣时,不但要考虑童谣的长短、内容的思想性,还要考虑韵律等方面。选择好童谣,教学前,师生多进行分析和挖掘。童谣看似浅显,但往往有很深的意蕴,深入推敲,才能领会其中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考虑童谣的句式、节奏、韵律等,以此确定童谣教学的重点。

1.童谣教学内容系列化

鉴于童谣的重要价值,应从小学低年级到小学高年级形成童谣教学的系列。

表1 童谣教学系列化表

写童谣是童谣教学系列中的最高层次,也是高年级童谣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普及童谣创作知识,如,事先通过大量童谣实例向学生介绍数字歌、问答歌、谜语歌、颠倒歌、字头歌、绕口令等各种传统、现代歌谣。如,如数字歌是教数数和数学运算的,问答歌有一问一答,还有连问连答,谜语歌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同时结合一定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掌握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童谣表现手法,了解童谣双句押韵或句句押韵等韵律特征。开始的时候,可以采取仿写,老师下水写,学生再自编歌谣。也可以全班采用接龙的方式一起编一首童谣。

2.童谣教学途径多维化

要让童谣对学生产生立体多维的影响,其应用应不止局限于课堂。在学校生活、课外活动、学生社团等各个环节中都可以加入童谣元素,形成较完整的系统,还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与标准。如在晨会课上说童谣、讲童谣、谈童谣,开展童谣节主题周活动,设立童谣社团定期活动。此外,还可以在升旗仪式、少先队入队等活动中渗透童谣教育。

此外,在校园文化中,可以建立童谣隐性课程,如在树、草、花、石、水等处挂、竖、刻有关爱护绿化的童谣;在教学楼的墙壁上,画、贴、创作各类童谣;在校内主干道边的橱窗内展示、创作、摘抄童谣,在走廊里面建立童谣乐园,进行有关童谣的布置,方便学生画、唱、写童谣。

3.童谣教学形式多样化

除了读、唱、演童谣外,教师还应该创新童谣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更积极地投身其中。如,让高年级学生写写自己创作童谣的感受和童谣带给自己的转变。鼓励学生“做传播绿色童谣的金话筒”,高年级同学和低年级同学“大手拉小手”,给他们教童谣。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了解不同时代的童谣特点和童谣与不同地域之间的关系,感受童谣的艺术价值。或者调查童谣流行时代与童谣内容特点、童谣语言特点之间的关系,粗略可分为爷爷奶奶时代、爸爸妈妈时代、自己儿童时代。此外,编辑童谣宣传小报,刊载学生的优秀作品和童谣的相关知识。再如,开设童谣“博客”或者微信,或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专门的童谣论坛,创建交流的平台;在网络上开设童谣课,让学生随时浏览、学习、交流。

4.对战灰色童谣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竟然形成了并变成了童谣进行传唱。如,“星期天的早晨雾蒙蒙,山里的老头去卖菜,警察一指挥,掉进垃圾堆,兔子飞飞,喝杯咖啡,变成土匪。”“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九十点钟;回到家中,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再如,学生心中的奥特曼也被编进了童谣:“你打我,我不怕,我到家里找老爸,老爸变成奥特曼,一拳打你稀巴烂。”这些童谣传达的都是非人性的,不美好的一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灰色”童谣。小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处于发展之中,对问题的理解认识还比较浅。一些学生觉得这些童谣有趣,或者能念这些童谣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或者念童谣时能发泄一时之气,使得这些童谣竟然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毋庸置疑,这些灰色童谣对学生来说是百害无一利的。可以将其作为高年级童谣教学批判的靶子,让学生搜集这些灰色童谣,分析其为什么流行?到底满足了人们什么样的心理?这些灰色童谣,严格意义上讲,能否称之为童谣?因为真正的童谣,是有童真,童趣童心的,这些灰色的,甚至恶俗的东西与童真童趣童心是搭不上边的,我们应该抵制这些灰色童谣。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将灰色童谣“变身”,也就是将其改编为绿色童谣,或者新童谣。

总之,童谣时我国母语文化的优秀代表,没有年龄的界限,语文老师在高年级依然可以放心、大胆地创新化、系统化地引入童谣。

[1]郭智林,聂敏.中国童谣儿歌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文学与艺术,2010,(1):58-59.

[2]吴平,邱一明.周作人民俗学论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85

猜你喜欢

童谣灰色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浅灰色的小猪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