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课堂,活力无限

2015-07-16闫会明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东方小学065700

学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蔺相如生词生字

闫会明 (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东方小学 065700)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校进行了“打造快乐课堂”的教学尝试。在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更新了教育观念,大胆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毅然摈弃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画学生背”的“填鸭式”教学,不再“抱着”学生走,或是“背着”学生走,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己走”,从而使课堂“活起来”,使得过去“一潭死水”的课堂教学,如今变得“活力四射”。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讲,我不断努力和探索,逐步摸索出 “预习—激趣—设疑—探究”的四步教学策略,丰富了快乐课堂的教育实践。

所谓“预习”,就是充分重视预习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完成一些基本的预习任务。比如,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在每一篇课文中都会有一些必须要掌握的生字、生词。对于这个任务,我一般交由学生自主完成,让他们借助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生字、生词,注音、组词、造句,初步理解。我还经常举行一些诸如“生字生词知多少”“我来比划你来猜”之类的竞赛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展开合作和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为了避免给本组拉分,学生主动性都很高,预习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好,这样就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谓“激趣”,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的导入阶段,设置各种有效的导入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成功导入本课的学习。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就安排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查阅资料、欣赏影片等方式对故事的梗概进行大致了解。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人物角色的扮演,以小品的形式将自己了解到的故事演绎给同学欣赏。然后,我让学生对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看看哪些地方比较忠实于课文,又有哪些地方属于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的发挥。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谓“设疑”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开启自主思考的开关。问题设置的好,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高,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课堂效果就会好;反之,问题设置的脱离实际,就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也会受到影响,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自己找寻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是我们教师设置问题,就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梯度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还必须要有思维的含量。在提出问题后,我们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从而有所得。有时候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特别重要,思考的过程则特别有价值。比如,在《将相和》的授课过程中,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蔺相如在廉颇一步步的紧逼下是如何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怎么做?对比自己和蔺相如,我们需要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所谓“探究”,是指在“设疑”的基础上,运用“探究”的方法对教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找寻答案的过程。这个找寻答案的过程需要运用“探究”的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合作、自我探究完成。这个过程,我们教师不能简单的替代。因为这个探究的过程正好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一次一次的锻炼过程中,才能使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这样,到了考场上,到了社会上,学生才能独立地应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由来和答案,只要适时给出我们的引导和指正就可以了。比如,对《将相和》授课过程中所提出的几个问题 (蔺相如在廉颇一步步的紧逼下是如何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怎么做?对比自己和蔺相如,我们需要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我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在书上画出蔺相如的做法。然后,我请学生朗读,并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得出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才这样做的。在反思自己遇到同样问题是否可以做到时,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做不到,有必要学习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宽容大度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还升华了情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我在课堂教学中,成功运用“预习—激趣—设疑—探究”的四步教学策略,进行了打造快乐课堂的积极尝试,使得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充满了无限活力。

猜你喜欢

蔺相如生词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生字辨识大闯关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生词库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