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智慧课堂”实践的路上
——《折线统计图》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5-07-16单春敏唐山市大丰谷庄小学

散文百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单式复式折线

单春敏唐山市大丰谷庄小学

行走在“智慧课堂”实践的路上
——《折线统计图》教学实践与思考

单春敏
唐山市大丰谷庄小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极力推崇智慧教育,并指出:“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智慧教育需要“智慧课堂”来实现,建设怎样的“智慧课堂”,使学生最有收获最能增长智慧,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思考的。

最近,我在教学《折线图统计图》这一部分时,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教学进行了反思,对于“智慧课堂”实践,促进课堂教学品质内涵发展有了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创造性整合教材,实现高效,在有限时间内促进智慧的生成

智慧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要创造性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完善,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在本节课中,我尝试创造性整合教材,将教材中单式、复式统计图内容合并成统一的上海人口问题,提高了教材的紧凑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连贯,更高效。

例1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单式折线统计图对于学生认知不成为困难,一课时时间很充裕;例2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前面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经验,如果设置合适的情境,应该也不成问题。所以,我尝试将例1、例2整合在一起,将例1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内容换成例2上海出生人口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习画图,然后将例2上海人口死亡情况作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折线统计图,再设置问题情境,在不断的冲突中解决问题,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图。

教材这样整合后,我将教学目标同时整合,目标确立如下:

1.学习画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

2.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3.学会看折线统计图,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体会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对统计感兴趣。

实践证明,这样的整合使得教学目标有了深度,教学有了广度,学生学习更顺畅高效。

思考二:设置冲突,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智慧课堂需要提供“刺激”,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有了认知冲突,才会有任务驱动,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思考,促进智慧的生成。我尝试在我的课堂上设置这样的冲突,试图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

在这节课中我设置了两次教学冲突。

第一次冲突,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出示做好的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回答三个问题,抢答:(1)哪一年死亡人口多?(2)哪一年到哪一年出生人口增长最快?(3)哪一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人数最接近?由此,学生发现:第三个问题不能直观看出来,如果将两张图重叠在一起会更方便比较,学生有了将二图合一的驱动,动手绘制。

第二次冲突,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

出示合并好的半成品“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下?”

在学生重叠后,利用课件展示重叠后效果(如右图),发现这个合并图更令人迷惑,于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重叠后如何区分?,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冲突中,学生对于两条折线的颜色、图例、标题合并等逐渐清晰起来,完善形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模型。

思考三:问题设置,小组交流,增强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据分析的乐趣

智慧课堂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在学习内容、方式、速度和时间上的选择权,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组成优势互补的学习团体,共享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的快乐。

具体就这节课而言,折线统计图这个内容很容易上成画图课,学生掌握折线图的画法即可,教师对于数据的分析往往忽略。而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教学重点定为:学会画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分析、预测数据。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又不使得教师的教学显得问题零碎,尽是满堂灌?小组合作,便成了实现目标的首选。本节课安排了两次合作:

(一)第一次合作安排在例1的教学,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条形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特点时,设置任务单如下:

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1)请你观察两个统计图有哪些异同?

(2)上海出生人口总体的变化趋势怎样?哪个图看起来更明显?你还发现了出生人口数据有哪些变化?

(3)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此问题设置后,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思考后的交流更具有价值,学生之间的合作更能达成思维的碰撞和共识。学生在第一次交流中既分析了统计图的数据,收获了分析数据的策略,又感受到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一举而两得。

(二)第二次合作安排在例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学生补充完善好折线统计图之后。设置合作单如下:

先思考,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1.哪条折线数据大?说明什么?

2.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整体趋势怎样?哪组数据增长快?

3.比较:两条折线的距离在逐渐发生着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4.你们觉得2016年,上海的人口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请说出你们的根据。

这样的问题设置,小组同学在充分的思考后开始交流,孩子们在环环相扣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思考交流下,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的特点,体会到数据分析的乐趣,同时感受到国家实行人口政策的必要性。预测环节,学生预测了2016年上海人口的状况,出现了三种情况的假设,并且根据折线数据的变化说明了理由,讨论的氛围热烈而浓厚,学生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对于数据分析领域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建设理想中的智慧课堂,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三维目标整合,求得课堂教学最大效益,引领学生参与到有趣而又富于数学思考的活动中来,最终达成生成学生智慧的最终目的。智慧课堂,我在路上!

猜你喜欢

单式复式折线
蔬菜运动会之入选了
三单式课程,赋能高质量教学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澳门复式住宅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折线图案
合二为一易比较
6400t液压复式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