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合作学习习惯(一年级)

2015-07-16李岳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官营小学

散文百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规律习惯交流

李岳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官营小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合作学习习惯(一年级)

李岳
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官营小学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地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会独立学习、认真思考,分辨是非,找出要点,学有所成。反之,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们正常、优秀的发展。

习惯;合作交流;倾听;探究;实践操作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有效沟通,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冲突,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对问题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任性,随便,在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做事很少考虑别人。活泼好动,喜爱游戏,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兴趣。他们的新鲜感比较强,但是能保持的时间却很短,如:刚刚纠正的握笔姿势过了一会又错了,刚刚挺直的背不出一会又弯了.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比如:为什么要学习?一年级孩子是不太清楚的。再比如:叫他复习功课,他可能津津有味地看书本后面的插图;一听到其它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

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的心理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一年级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心理氛围。

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着手了解孩子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通过半个月的观察、交流、学习,我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照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二个较差分成了六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并每组派送1名学习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合作意识较领先的学生担任组长。6人分三个方向围坐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内心不失轻松、愉悦感。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进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就根据实际,适当更换组长,让学生人人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1)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懂老师的要求。

(2)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倾听是一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3.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一年级学生同样如此。教学中,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和遗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有根有据的思维,作出了正确的评析。

良好的说、听、评析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会说、会听小组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也才能使合作交流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游戏形式,激活思维

一堂好课要上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忌单纯的说教形式。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对一对、玩一玩、找一找”等游戏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如在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10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的意义,加深了对数的认识。教“凑十法”时可以和学生一边拍掌一边对儿歌,注意练习的设计时,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坐火车”“对儿歌”。就是在一些小小的游戏里活跃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组内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就以教学《找规律》为例,我一开始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哪些事物有规律?有什

(冤(冤么样的规律?先在小组内说说,在让学生在小组的探究交流中分别找出(气球、花朵、小朋友)的规律。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组交流中发展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在说规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都说数学的学习是“在指尖的学习”,为了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我经常在课堂里安排一些动手操作“摆一摆”“做一做”“涂一涂”“拼一拼”“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等的动手操作活动。把学习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操作中加深印象。如在《找规律》设计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图形的规律动手摆一摆,然后展示,再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图形的规律涂一涂。在这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识和交流能力。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要把全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猜你喜欢

规律习惯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上课好习惯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