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学重返“伊甸园”

2015-07-16温贵强河北省武安市第九中学

散文百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本化伊甸园美的

温贵强河北省武安市第九中学

让语文教学重返“伊甸园”

温贵强
河北省武安市第九中学

教育,“教”的目标是在于“育”。语文教育应使学生以自我的天赋潜能为基础,以发展欲望为引擎,通过自我反思的心理作用,按照美的规律来不断发展、构造自己。因此,语文教育的目标应回归人性本体,实现人本化。

可持续性;初中语文;教育目标;人本化

语文教育目标不是狭隘的“语文教学目标”,而是语文课程目标。在实践人本化的语文教育目标时,首先应促进学生本体意识的启蒙,充分实现学生自身的可发展性;其次必须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最后要努力加强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它客观地反映语文教育的规律,预示着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语文学科编选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程序及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检查、评价语文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那如何实践语文教育目标的人本化,主要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细观新课标,我们不难发现,对“人”(这里具体指受教育者——学生)的关注已经开始凸现其中。所谓语文教育目标的人本化,就是在语文教育中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从传统教育的异化氛围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本化就是在教育中使人还归到自身能充分自由发展的状态,使语文教育成为适应人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

我们的语文教育不是强迫,不是硬塞,而是一种通过培养、通过唤醒使学生发展的过程。但此过程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学生是可以培养的,学生拥有某些期待被“唤醒”的潜能,总而言之就是学生是具有可发展性的。

学生就如同一颗种子,他们拥有无数的天赋潜能,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应游离于这些人的本性,或一味在这颗种子上刻画事物,而应该努力发掘潜能,刺激学生的成长欲望,同时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水等,保证学生的可发展性得到足够的开发和唤醒。但这并不是教育的终结,因为一旦学生的可发展性被激发以后,作为“人”,他们会不断反思自身,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自增,使自我身心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而在此发展的过程中,语文教育又开始重复这种开发和唤醒,但不同的是,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发和唤醒。就这样周而复始,学生作为发展本体,凭借人类独有的自身的可发展性,在语文教育的帮助下不断走向全面发展。

二、回归教育本质,搞好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中建构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语文学习环境。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容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由、思维的自由。语文教师应克服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势,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能发展学生个性的时间与空间,实现开放式教学,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各具特色的生命活动过程。

2.促进学生本体意识的启蒙,充分实现学生自身的可发展性。

教育中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教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当下的发展,而且还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即教育的过程要实现从“教”——“不教”的过程转变。正如上文所说,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唤醒”,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自身的潜能,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欲望等等,而语文教师则无疑肩负着具体唤醒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放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这样学生才能树立信心和责任感,才能独立进行思考,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大体经过三个过程: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中,回归教育本质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学科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充分实现学生自身的可发展性;其次必须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程序及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人本化伊甸园美的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伊甸园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伊甸园
谢欣:伊甸园ENED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