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影:一场事先张扬的变革
2015-07-16
从这种混搭中不难看出,所谓“互联网思维”真的正在入侵传统电影行业。
刚刚过去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时间线君点破了手机屏也没有抢到电影票。虽然作为资深影迷的第二人格被压抑了,但好在赶上了一个由互联网+电影造就的“新风口”盛会,作为媒体狗的第一人格得到了满足。
从科技界的角度来看,这场由电影节及电影频道联合主办的名为“华语电影新焦点”的活动算得上是打破人们对于传统电影行业既有印象的一个亮点。何为新焦点?时间线君完整目睹了分别由极客公园、罗辑思维、黑马会以及1905.com超级官网发布会作为主体的四个分会场的全部活动,从这种混搭中不难看出,所谓“互联网思维”真的正在入侵传统电影行业。
其中,要数极客公园主题为“互联网+电影=?”的跨界论坛看点最足——以时间线君多年混迹科技媒体的经验来判断,“互联网+电影”的等号后边接的潜台词应该是“下一个风口”。参与讨论的嘉宾有科技公司高层,如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和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于洲;也有得益于互联网而成功的电影操盘者,如《老男孩》大电影制片人的柯利明;还有纯粹的电影创作者,如知名编剧董润年,《心花路放》便出自他的笔下。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场对话也无异于一场文质彬彬的辩论——互联网派和电影派分列两边,中间的主持人就成了加号。
相比于其他早已被互联网“颠覆”或正在颠覆的传统领域,电影无疑是一个略显陈旧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点油盐不进的行业。想想看,至今一众精英电影从业人士或者资深文青仍然对老胶片时代念兹在兹,而以数字方式拍摄的影片则永远无法传递出那种光影的味道,更别提3D技术目前遭受的争议如何之大了。也许有些亟需扩张的新技术找错了方向。这一次,互联网胜算几何?
即便有近两年的《老男孩》和《十万个冷笑话》等成功互联网IP珠玉在前,那些传统电影从业人士似乎并不十分买账。互联网的一个特长就是“草根造星”,而这些星并非传统意义上那些出生于经纪公司或者影视学校的佼好面孔,“网红”也有一席之地——任何在互联网上火起来的比特元素(包括人)都有一席之地,《老男孩》和《十冷》就是很典型的案例。我们习惯于称这种有潜力成为“网红”的比特元素为“IP”。这也是一个极具互联网色彩的词汇,意为“知识产权”,大概是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电影圈而迅速火起来的。
财大气粗的BAT一掷千金将看中的IP尽数收入囊中,引得人心惶惶,传统电影公司也加入了抢IP的勇敢者游戏之中。而电影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则一直在强调,电影有独特的创作规律,不要因为时代改变就放弃自我,甚至,他们对于互联网一年年炒热的词汇多少都有些反感。
当汪华代表创新工场大谈如何理解互联网一代的审美情趣及消费能力时,当于洲分享王微的追光动画如何以互联网产品精益创业的方式开发《小门神》时,来自传统电影行业的嘉宾们显得有点坐不住,甚至一度失语。这显然与他们多年来习惯的谈论电影的方式有所不同。
虽然陈洪伟是《十冷》大电影的制片人,但他认为电影《十冷》的成功主要在于一种新的喜剧电影语言的形成,这是从王朔喜剧到周星驰喜剧、再到互联网喜剧文化新形态的演变。他的观点对于汪华和于洲们来说,已经处于平行宇宙了。
而对于现场讨论的重要内容IP,陈洪伟激动地表示要“反IP”——不是反对IP价值,而是反对迷信IP。因为不是所有IP都适合做成电影,电影有其本身的规律,“我们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电影”,不要因为互联网来了就“茫然”。
董润年还拿出《教父》、《阿甘正传》等例子说明,好小说(IP)与好电影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反应可以理解。在中国,很多概念总是被快速炒热,一些人追捧,一些人反对,争吵到最后,概念本身是什么也不清楚。去年在电影圈热起来的互联网思维和IP也是这样,产业急速膨胀,概念经济泡沫随之而来。就拿IP来说,一个网络流行小说现在翻拍权比两年前都能翻5倍以上,而这种疯抢来的IP与成功的电影没有天然的等号。难怪资深电影人对IP热潮皱眉头,“你们把我们电影圈搅乱了”。
然而,这仍然是脱离互联网语境的反击,稍显乏力。传统电影公司抢IP大多是为了将其转化成电影,可互联网公司抢IP却不仅为了拍电影——由热门IP粉丝转化成的互联网用户、由网络文学到漫画到图书再到影视剧的一系列可双向转化的大文化产业、甚至线下的IP周边或者O2O项目,都是互联网公司的胃口可以装得下的。这一点,传统电影公司并不熟悉。
事实上,IP热潮是互联网时代概念放大后形成的资本追逐现象,而互联网与电影,恰恰需要相互理解之后的良性融合。
几年前,电影行业内人士还在热议的“大电影产业”如今变成了“大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公司凭着自己吹起的一个又一个“新风口”,从精英控制的传统行业的附属环节变成了对草根群体有超强渗透力的核心元素。如今,这个风口终于吹到电影圈。无论形式还是内容,这个新风口都预示着一个事先张扬的产业变革正在到来,电影从业者需要做的,要么是改变,要么被改变。
是简单叠加还是深度整合,是共同进化还是基因重组?当讨论进行到尾声时,你会发现答案应该是后者,主持人代表的加号也变成了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