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审思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15-07-15潘林珍季良靖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思维

潘林珍+季良靖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必须树立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运用整体性思维方式来认识和指导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09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18-03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任何一种教育都是民族性的教育,需要社会和教育系统相互的配合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运用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来认识和指导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正确认知教育系统各子系统以及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关系的基础上,促使我们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传统整体思维方式的价值蕴涵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思维方式是导致不同民族文化及其类型在显象层面呈现出极大差异性的根本因素,“也许可以这样说,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就叫做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古代哲学和农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推动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整体性思维是传统思维方式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转化成了牢固的民族心理和行为模式,注重整体直观、崇尚天人和谐、注重想象顿悟等,它以特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显示出内在的巨大价值。

(一)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基本观点

整体是一个近代名词,在古代称之为“一体”或“统体”。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从整体性出发,以“天人合一”为思维立场,把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作为一个处于无穷变化中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来思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感应的。想了解部分,先了解整体。这是一种比较全面、朴素的辩证思维,初步具备了现代思维方式综合性的雏形。“道”、“五行相生相克”等观念则把整体看作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又和现代思维方式中的动态性是相吻合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促使人们去探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关系,发现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客观规律。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地贯穿于整个思想史。中国的思想家们运用整体观念来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不仅把人与自然看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还看到整体处在永恒的变化、发展中。太极和阴阳五行思维的成熟标志着有机整体思维模式的最终形成。在整体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历法、农业理论、中医理论和实践以及社会管理系统等理论体系陆续创立,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加速了自主自足民族精神的形成。

(二)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衍生的和谐性和开放性

古代思维以世界的整体性为前提,重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阴阳对立、有无相先、物极必反的运动观点和整体角度来思考一切,倾向于把人与宇宙万物看作孕育生化、相互联系的和谐整体。这种从整体上反映世界,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思维定势极大地增强了古人思想的深刻、全面和哲理性,渗透于传统科学文化各领域,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由此衍生了整体性思维方式所特有的和谐性和开放性,注重直觉顿悟。

1.整体性思维方式保证了思维的和谐性。正如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I.Prigogine)所言:“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的研究协调与协和。”这种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注重阴阳平衡,有机和谐,能够全面认识世界,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了社会的协调稳定。

2.整体性思维方式保证了思维的开放性。采用整体性思维,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使我们的思维面向世界,面向全局,能使我们对世界及国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免于封闭、保守,使我们具有开放意识,融本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于世界大潮之中。

3.整体性思维方式注重直觉领悟。道家哲学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可道,非常道”,易学所谓“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中国思维方式尤其注重直觉顿悟,强调直觉的成分——灵感在科学思维中的重要性。逻辑严密性和直觉及幻想在科学以及其他人类活动中的作用之间的差别已经引起了当代学者的极大兴趣,一些学者已经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的整体论思维方式,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运用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整体性思维的宏观视野下,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实现整个教育系统、政府和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构建完整、协调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一)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构建高等教育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合理定位,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营造和谐的外环境,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一是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定位各类高等教育,能有效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要稳定规模本科教育,以培养基础性、学术型人才为辅,以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研究生教育要严格控制规模,重质限量,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二是完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布局。从国家宏观布局上,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推动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推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增量优化新兴学科,存量调整现有学科,重点支持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设置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相关学科专业。三是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要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健全教师教育体系,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同时,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要构建多领域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联合,探索部部、校校、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入实施“卓越计划”。四是健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评估制度要健全,评价主体不可单一,加快推动院校自我评估、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和国际评估教学评估制度体系的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要分门别类,审核评估不分等级、重在引导,考察评估要重点明确,要具体量化;制定标准和规定动作,要求高校本身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定时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二)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高等教育和谐的内部环境

1.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

一是实现高校领导观念的转变。在学校管理体制中,学校领导者以其决策、指挥职权而居于制高点,决定着一定时空中的办学方向,是学校的灵魂。同时,高校校长、党委书记相当一部分是学者、专家,甚至有部分“学而优则仕”,从学者到领导岗位的一步式跨越,带来的不仅是教育理论的缺乏,也往往导致行政管理能力的不足,甚至是发展方向把握上的片面和短视。这也得证于很多高校的兴衰史。因而,推动高校领导教育思想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二是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以其言传身教来教化学生、培养人才,对学生的影响直接而深远。因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之一在于教育教学改革。要大力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具体来说,要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能全面反映专业理论和实践最新进展、创新型人才发展需要的动态的、长效的机制;要以互动式教育方法为主,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要建立有利于推进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自主选学、弹性学制的长效机制,建立开放、弹性的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学业完成时间弹性制,放宽放活学习年限;要扭转当前科研评价模式,强调科研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确定高层次、优秀教师本科生最低授课率,确立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前提条件,让每一位本科学生都能分享最优秀教师的智慧盛宴,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明确规定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应用率以及制定相关制度办法,保证教师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健全科研保障机制。

进一步深化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人财物三方面人手,健全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引领教师积极进行科研创新,加速科研成果的推陈出新;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精神,强化大学学术自由氛围;健全完善科研评估制度,进一步明确细化成果与人才培养、成果与专利、成果与转化率的关系;科技管理部门加强引导科技创新的服务工作,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加强学校与社会,特别是与企业的广泛合作,推动产学双方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将科研的学术性与实用性、追求学术目标与学校创收结合起来,加快大学教育专业结构调整。

(三)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个体创新活动

树立整体性思维方式对于创新型个体而言也大有裨益。整体性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这就要求创新型人才对于知识要有一个整体性的观点,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还应尽量涉猎其他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与广博的科学知识,缺一不可。厚积薄发,以渊博的知识为盾,才有可能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判断、全面的综合,才有可能激发灵感,迸发出创新火花。而单一结构的知识往往会产生一种见木不见林的片面性,容易导致思维偏执、僵化。综合造就创新。很多领域的重大发现,大多基于综合相邻、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上。也可以说,每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既离不开其它领域专家的合作,也离不开众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运用。这从当今的诺贝尔得奖者中也可见一斑,绝大多数诺贝尔得奖者既是专才也是通才。因此,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就要树立整体性思维方式,从整体性出发,以开放的姿态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派别做到兼容并包,以兴趣和动机为先导,主动投入到自己喜爱的领域中,广采博揽,网罗众家,不断进行知识储蓄,完善、提升自己,构建一个集完整性和全面性于一体的动态知识结构系统,通过多学科知识及方法论的综合运用,于知识的冲突、碰撞、顿悟中,剥离现象,剖析问题本质,进行个体的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

[l]曲波.创新型大学建设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2]杜玉波.高等教育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N].中国教育报,2014-07-24.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才云
思维跳跳糖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思维跳跳糖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