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能老人亟待关注
2015-07-15民生
目前,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口的数量持续增长,并呈现出高龄伴随失能的势态。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老年人口的19.5%,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1240万人左右。我国城乡完全失能老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和6.9%,农村高于城镇,农村的失能老年人问题更加突出,成为老龄化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虽然各级党委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失能老人的政策和制度,但应对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迅速增长的各种能力还不够,制度的覆盖面也有局限。失能老人,尤其是农村失能老人,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爱。
我省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状况究竟怎样?他们有哪些需求和期盼?我们本着“民生慈善、重在行动、点滴做起、雪中送炭”的工作理念,按照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开展扶贫济困的基本原则,为摸清四川农村失能老人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我们选择四川部分地区开展了“2014暖冬行动暨农村失能老人慰问调查活动”。2014年11—12月,由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带队的3个慰问调查小组,采取社区座谈、走访调查、入户询问、调查问卷等方式,先后深入阿坝壤塘、汶川、遂宁蓬溪、巴中通江、平昌、达州通川、雅安雨城、眉山仁寿、南充顺庆等地乡村,实地入户慰问调查贫困失能老人196户、调查福利机构95个。有针对性地对农村贫困失能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及相关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本次实地入户调查,取得了我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别贫困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需求情况的基础资料,为政府有关部门和慈善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帮助农村贫困失能老人及建立“救助失能老人专项基金”提供参考依据。
一、我省失能老人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我省失能老人基本情况
2012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人 1433.11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17.74%,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老年人群体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我们调查地区失能老人比例约为8%,据此推测,目前我省60岁以上失能老人约有115万人,其中农村户籍失能老人约69万人,占失能老人60%;城镇户籍失能老人46万人,占失能老人40%。随着年龄增长,失能比例将越来越大。
(二)我省失能老人呈现的特点
1.农村贫困失能老人基数大、寿龄高、空巢多
巴中通江县60岁以上老人14.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8%。其中60岁以上失能老人10360人,占老年人口7%;独居空巢老人,因子女常年外出务工等导致的留守老人5.2万人,占老年人口35%。遂宁蓬溪县新会镇会宇坝村有435户,总人口数116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47人,占全村总人口21.13%;80岁以上老年人49人,占全村老年人总数的19.84%;在家人口296人,占全村总人数25%。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73人,占全村在家总人口58.45%。眉山仁寿县富加镇章平村村支书徐克军介绍,该村六社户籍人口数227人,其中90%以上的人员外出务工,在家人口数仅17人,占户籍人口7.49%。留守17人中,60岁以上老人9人,占留守人口数的52.94%;儿童5人,占留守人口29.41%。
2.农村失能老人多处边远山区,贫困度较深
农村失能老人大多生活在高寒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脱贫致富难度大,家庭极度贫困。阿坝壤塘县是集“老、少、边、穷、病、教”为一体的藏族聚居区,截至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4.27万人,其中农村低保户19854人,占全县总人口46.50%,且该县是阿坝州大骨节病人最多、分布最广、病情最重的县,仅大骨节病患者就占农牧民人口的35.4%。
3.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能力弱化
在我们入户调查的196户农村失能老人中,家庭护理占98.2%,个别靠农村社区志愿者照护。护理人员中,夫妻护理占48.86%,子女护理占39.77%,另有父母、兄弟、亲属、志愿者护理。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有限,需要他人照顾,随着“三口”家庭的形成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化,而子女为生计外出务工,不能专人照顾,又无经济能力请保姆照顾,难以平衡工作与照料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部分高龄失能老人的子女也步入老年,在自身体能下降的同时,照顾父母更成为沉重的负担。
4.农村失能老人因病致贫
失能老人的年龄普遍偏高,70岁以上的农村失能老人9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中风等疾病,因居住边远、行走不便、无人联系,加之经济困难等诸多因素,使得治病艰难。虽然大多数失能老人享有新农合医疗,但报销比例较低,老年人有病不敢住院,买不起药,不能对症施治,致使失能加剧、痛苦加重。大部分失能老人家庭困难,依靠子女承担较多的医药费,往往形成一人失能全家致贫的状况。
5.农村失能老人入住机构难
目前许多养老机构硬件设施设备、服务功能常处在基本保障阶段,不具备接收失能老人入住的条件;多数养老机构面临“护工荒”,现有人员普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养老机构抵御风险能力低,面临缺乏法律保护的问题;民办养老机构收费较高。如成都市民建民营养老机构对失能老人收取的费用每月为4000元左右,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还须自己解决医疗等费用。农村失能老人基本无固定经济收入,难以承担高昂的养老费用,失能老人住不起养老院。
二、我省农村失能老人所面临的困难
(一)农村生活无保障的失能老人比例大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省,我们所调查的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农村失能老人中的五保户是国家政策全覆盖,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吃、穿、住、医、葬由国家供养;享受低保的农村失能老人只能解决部分生活问题,医疗、护理等无保障;而农村多数失能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在外务工的子女寄钱回家或在家的监护人提供。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子女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不尽赡养老人义务;有的外出务工者长期不与老人联系,家中老人度日艰难;有的因外出务工收益不好,不给老人钱物;有的外出杳无音信,撒手不管。上述情况致使失能老人生活艰辛凄凉。
(二)农村失能老人医疗、就医困难
农村失能老人多处边远山区且居住分散,照料人员多数年老体弱又无应急呼叫和联络条件,而当地乡镇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满足不了失能老人就近就医的需求。农村失能老人医疗负担重,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较低,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有病不敢住院,生不起病。农村失能老人普遍存在门诊医疗费用困难的问题。
(三)农村失能老人护理问题极为突出
在我们入户调查中,子女在身边的占34.78%,但这类留在老人身边的子女,大多自身患有精神病、癫痫等疾病,尚不能自理,更无力照顾老人,目前大多数农村贫困失能老人都由同样年老多病的老伴照料。如遂宁蓬溪县新会镇桅杆嘴村三社78岁的重度失能老人杨庸和,患脑瘫病瘫痪在床十几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52岁的儿子患小儿麻痹症生活也不能自理,至今未婚。杨庸和老人82岁的妻子既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又要照顾儿子,年老体弱的老人心力交瘁、力不从心,常常叹息“我真的好累哟”。
(四)农村失能老人生活孤寂,精神慰藉缺乏
因外出务工人员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两三户人家,三四个“空巢老人”居住,老人十天半月无人交谈,只好与猫狗为伴;有的地处偏僻,既无电视,广播又不通,老人寂寞冷清、无助无奈。加之失能老人大多瘫痪在床,邻里平时往来少,又无联络工具,生疮得病无人知晓,生活孤独凄苦。
(五)农村失能老人配套设施短缺
在我们深入农村入户调查中,失能老人瘫痪在床的比例大,失能程度重,自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护理人员年老体弱,照料极为困难,迫切需要轮椅、医用护理床等相应设施。如蓬溪县新会镇会宇坝村79岁的陈太孝老人,重度失能,瘫痪在床多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儿子又是痴呆,全靠年老且重病在身的儿媳护理。老人仅靠屋梁上的一根绳索帮助起身,生活凄凉。
(六)农村部分失能老人生活困难
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经济困难,我们调查发现,部分家庭仍然存在衣被和家用日常生活品短缺状况,个别失能老人甚至在危房和简易板房中生活。如仁寿县汪洋镇大勇社区87岁的重度失能老人石付容(女),与62岁的弱智儿子一起生活,家贫如洗,原居住的土坯房已垮塌,目前母子二人居住在社区搭建的简易板房中。
三、解决农村贫困失能老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失能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数量增大,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是对政府和社会的考验,也是对千家万户道德伦理的考验。虽然近几年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着力推进社会化养老、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基层养老服务组织及失能老人护理津贴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政府托底作用。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失能老人各类需求,这一严峻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特别是慈善公益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为失能老人建档建卡
以全国范围内启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活动为契机,建议开展全省失能老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为失能老人建档建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失能老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平台及工作和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保障失能老人合法权益
完善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体系,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明晰政府、家庭成员、社会的责任,切实保障失能老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弱势老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把高龄、孤独、空巢、失能老人列为社会维权服务重点对象。做好失能老人法律服务工作,拓展失能老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三)建立村级失能老人服务组织
积极培育乡镇和村一级的服务组织,创新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建立机构进社区、服务进家门的具有入户服务失能老人功能的服务组织。政府在实施失能老人护理补助政策的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失能老人服务,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机制健全的服务体系。
(四)建立失能老人分类救助机制
对于贫困失能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应该根据失能程度及家庭贫困状况,形成差异化的保障补贴。建议将60岁以上的农村失能老人纳入享受残疾人补贴范围;对享受低保的失能老人实行分类救助,在国家低保标准上,上浮一定比例救助;将其他农村失能老人纳入临时性生活救助,如医疗门诊费、生活设施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救助农村失能老人。
(五)加快养老护理服务队伍建设
要加快培育发展养老服务行业的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构建“政府支持、社会组织运作、实体服务”的机制和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要制定养老护理服务行业标准,推行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对失能老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院校专业培养、在职培训、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养老护理知识及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
(六)全力启动对贫困失能老人的项目援助
建议在全省启动“关爱贫困失能老人行动计划”,由老龄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共同参与,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社会组织负责实施。依据调查情况,针对农村失能老人的不同需求,实行设施(轮椅、医疗床)、生活救助、门诊补贴、衣物、护理培训等项目援助。慈善组织还可设立“救助失能老人专项基金”,重点帮扶贫困失能老人,有效发挥慈善组织的重要补充作用。?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