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文化的印记

2015-07-15苏红

慈善 2015年4期
关键词:临渭区读本进校园

苏红

中华慈善总会启动于2011年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如今已走过4年光景。回顾往昔,我们不断感受到“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带来的惊喜、振奋和感动。我们被各地慈善会的热情所鼓舞,我们被仁人志士的豪情所折服;我们被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所感动,我们被莘莘学子的爱心和善举所动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我们种下了善的种子,如今便收获了爱的果实。拿在手中的是几本厚厚的书、沉甸甸的报纸,是各地“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慈善结晶,显得更厚重、有力量。让我们翻开这书页慢慢欣赏,感受这充满爱与希望的慈善果实。

福建罗源:《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征文精选一百篇》

2011年11月28日,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读本》福州(罗源)发放仪式在罗源三中举行,揭开了罗源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序幕。至2012年底,8所试点中小学普遍开展了以“慈善”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对于“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更是积极响应,两年的时间共收到征文200篇。罗源县慈善总会特意从活动开展以来收到的征文中精选出100篇汇编成册,向全县中小学免费发放。其中获奖征文24篇、被各级慈善报刊刊登未获奖的征文35篇、各校推荐优秀文章41篇。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征文精选一百篇》,是美丽罗源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的一个侧面,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向深入,让慈善理念植入孩子的心田。从这些文章中我们体会到师生对于慈善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慈善阅读和慈善活动抒发的真挚感情,坦露的浓浓心意。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更加善良和富于爱心,他们渐渐地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愉快,也寻觅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随着慈善教育的滋润慢慢生根发芽,终将开出绚烂的花。

“慈善是雨后的彩虹,那抹缤纷使人愉悦;慈善是花朵绽放的那一刻,让人感到生命的希望;慈善是蒲公英,飘到遥远的某个角落,带来一份小小的感动。”这是罗源小学生对慈善的认识和体会,多么美好。他们将会用心中的爱撑起一片慈善的蓝天。

台州黄岩:《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精选300篇》

2012年,黄岩区慈善总会联合区教育局开展了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活动在黄岩区46所中小学有步骤地进行,慈善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橘乡大地上传播与普及,学校的慈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43000余名师生演绎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爱心教育、感恩教育,涌现了众多的美德少年、责任少年、自强少年、礼仪少年、爱心少年。如今,慈善已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音符。

为了更好地开展和实施“慈善文化进校园”,黄岩区积极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全区中小学生以《慈善读本》中的真实内容为标杆,书写了2000余万字的读后感,这是一部浩大的工程。黄岩区慈善总会从中筛选出300篇精品文章供全区人民共享慈善带来的社会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全书汇集了黄岩区实验中学、城关中学、东浦中学、实验小学等37所学校师生的作品。在体例编排上,注重慈善理念和文化底蕴的有机融合,清新的版式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营造出一个美丽的慈善天空。一篇文章影响一生,一则故事感动一生,一种美德珍藏一生。从慈善征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慈善读本》已经成为学生们心灵的导师,为学生们阐述了爱之真谛;《慈善读本》犹如魔法师,把一只不灭的暖炉放在了学生们的心里;《慈善读本》像“吹风机”,它吹走了学生们的私心和不良习气。《慈善读本》,让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爱,如何表达爱。透过征文我们也看到,全区46所中小学在《慈善读本》的引导下,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涌现出了无数的好人好事,如为灾区捐款、进敬老院照顾老人、拾金不昧、捐赠书刊、收集垃圾、保护环境,积极参与“多城同创”“五水共治”等力所能及的活动,校园的学雷锋活动更是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是美好的,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是充满希望的。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懂的慈善,学会感恩,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有爱,让有爱者幸福。当你阅读这300篇精品时,相信慈善的种子已经在你的心中播撒、生根、发芽……

渭南市临渭区:《慈善教育进校园活动掠影》

2012年8月,按照陕西省教育厅、省慈善协会《关于在中小学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的通知》,临渭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在7所学校进行试点实施。活动的开展,慈善理念在广大师生中得以牢固树立,爱心在全区各中小学得以广泛传播,形成了校校参与、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极大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有力推动了全区教育的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展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临渭区慈善协会特意编写了《临渭区慈善教育进校园——活动掠影》。其中分为领导重视、全面部署、广泛开展、深入推进、成效显著、辐射带动六个部分,详细地展示了临渭区“慈善文化进校园”的成果。

临渭区12所试点学校慈善教育系列活动得到广泛深入开展。按照省教育厅、省慈善协会《关于在中小学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工作。临渭区在将慈善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学雷锋活动、学生养成教育、文明校园建设相结合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将慈善教育与留守儿童工作、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口帮扶工作相结合,并将《慈善读本》列入课时计划,拓宽了活动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各试点学校均举行了慈善教育启动仪式,开展了慈善教育师生签名活动、主题班团(队)会、爱心帮扶、征文活动等。活动载体的创新,有效地丰富和充实了慈善教育的内涵,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为推进慈善教育活动常态化、规范化、普及化发展,临渭区以加强慈善课堂教学为抓手,将慈善教育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校本研修、文明城市创建、“九类示范校”创建活动相结合,纳入年度常规考核之中。把课堂作为慈善教育的主阵地,将慈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常规教学考核之中,以深入开展慈善教育课堂教学、教研为抓手,有力地增强了慈善教育的实效性,创出了特色。

临渭区地处秦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三贤故里”之美誉。在这片土地上,将会孕育更多的慈善故事,书写更多的慈善传奇。

陕西省岐山县:《岐山教育艺苑》

陕西省岐山县“慈善文化进校园”特点鲜明,结合“德润周原、书香岐山、德育行动”开展活动,并不断总结经验,强化工作措施,丰富活动载体,13所试点学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深化了慈善文化的内容和形式。2015年第1期《岐山教育艺苑》以整版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岐山县慈善文化进校园的丰富成果。

2014年12月,岐山县在城关小学召开了全县慈善文化进校园工作暨慈善征文颁奖会议,会上为王雨晴等17名全省慈善征文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同学颁发了奖金及证书,并对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了总结。我们从而了解到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亮点以及慈善文化教育的累累硕果:

县一中组建了教师慈善志愿者队伍,关注和关心留守儿童、困难家庭、残疾儿童,为他们带去温暖。同时修建文化长廊,陶冶广大学生的情操。县二中开展慈善征文、书画、感恩短信、演讲、诗歌朗诵、感恩歌曲比赛等活动,学生写下《慈善读本》读后感335篇,手抄报278份,慈善征文112篇。蒲村中学开展“善行义举榜”“慈善之星”“进步之星”等评选活动。实验小学在全校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给每个学生印发《日行一善记录本》,记录家庭、学校及公共场所的善行义举。每周“慈善小天使”在国旗下讲述善行义举,开展“爱心小天使互助小组”。积极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感恩在家庭”活动。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陕西省慈善协会“我善行 我快乐”主题征文岐山县获奖名单、岐山县慈善征文获奖名单以及多篇获奖征文,如《善的足迹》《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牵手慈善 温暖中国》。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慈善进校园活动和慈善征文,岐山师生拥有了更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爱他人、互助友爱已蔚然成风。

陕西省商洛市:《幼苗心语——<慈善读本>进校园征文选集》

2014年,商洛市已在35所中学,52所小学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共向87所中、小学学生免费发放《慈善读本》61242册。为了促进《慈善读本》进校园,检验“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实际成效,2014年初,省市慈善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得到了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到2014年8月,共征集慈善文章198篇,从中筛选出168篇文章——中学生45篇、小学生90篇,同时还收录了教师25篇、学生家长8篇。《幼苗心语》中的慈善征文,没有文种、字数、篇幅的限制,多为一事一议或一事一叙,短小精悍。

细读收录于《幼苗心语》中的慈善征文,使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慈善文化的认知,对慈善内涵的诠释,对慈善典型的崇拜,对慈善事业的赞誉。无论是作者借用他人的慈善故事,挖掘身边的慈善故事,还是自己创造的慈善故事,都非常生动,非常感人。教师作者的教书育爱、教书育善的为人师表,学生家长的善心育善心、用善行带善行的言传身教,他们的文章和故事更具引导性和感染力。

透过《幼苗心语》,我们可以看出《慈善读本》已经成为同学们接受慈善文化熏陶,造就知荣辱、懂感恩、乐奉献等优良品德的“良师益友”。读过《慈善读本》的学生,普遍受到了一次善心教育和爱心洗礼。绝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帮父母搞家务、做零活;在校园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在社会主动帮扶老人和残疾人过马路,主动在公交车、公园让座位,主动参与捡拾垃圾等环境卫生整治公益活动,主动向有困难的人们捐款捐物献爱心……同学们的爱心善举表明《慈善读本》进校园取得了明显成效。

西安市未央区:《点亮心灯——中小学慈善征文汇集》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将慈善理念贯穿到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去,增强师生的慈善意识,培养学生“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道德品质,2014年9月,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和未央区慈善协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以“慈善”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参赛学校13所,共收集参赛作品575篇。其中,教师作品3篇,家长47篇,学生征文作品525篇。优秀作品获得省级奖励3名;区级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5名。为了总结宣传,激励学子,弘扬慈善,特将172篇优秀作品结集成册,凝结成《点亮心灯》。

从《点亮心灯》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大师生深受奉献爱心,团结互助的洗礼,深刻领悟到生命诚可贵,大爱价更高的人生境界;感受到人生中最可贵的情感是关爱,人生中最能给社会温暖的是善举,只有懂得关爱他人,才能真正关爱自己。同学们善于发现,用心体会,对慈善有了“心”的认识。正如一位同学所写:“金钱从来不是慈善的唯一衡量标准,只要我们从心出发,用与他人平等的灵魂,给予爱和尊重,每个人都可登上心灵的慈善榜;所以请让慈善从心中起飞,以感恩和尊重做翅膀,融入温暖的天空,让世界安详。”也正像2007年美国一场慈善晚宴,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女孩所说的“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天空之美,是穿着一身纯净的天蓝;森林之美,是披着一片生机的翠绿;太阳之美,是染着一片热情的火红;慈善之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暖,真诚期盼和谐生活的人们,请让我们一起去生活中看看慈善留下的足迹。”

“慈善是春雨,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田;慈善是钥匙,打开了人们紧闭的心扉;慈善是种子,传播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慈善是星辰,给了人向光明前进的勇气。”

“我们需要一种力量,需要能支撑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的力量,而慈善正是这种力量,它是爱的力量,让困苦的人感到温暖,让无助的人重获希望。”

阅读着这一行行如诗般优美的文字,字里行间流淌的是领悟仁爱的心语;品味着这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语言,其中洋溢的是阐释慈善的浓情。西安市未央区中小学生慈善征文活动扎实有效,硕果累累。从一篇篇短小情深的文章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仁爱的种子已在他们稚嫩的心田抽芽拔节,慈善的光辉已在他们幼小的灵魂折射传扬。我们可以看到积极正确的慈善理念在校园里溢彩绽放,慈善仁德已经入脑入心。

合上书页,那些感人的事迹,动人的真情,心灵的感悟,仍在我的脑海盘旋。你会感受到浓厚的爱,纯真的情,温暖的慈,希望的善。那是用口道出的感谢,用情传递的感激,用心表达的感动,用行动回报的感恩。你会发现,《慈善读本》不仅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一种精神食粮。“慈善文化进校园”触动了同学们的心灵,激发了同学们的情怀,撞击了同学们的慈善火花,萌发了同学们谱写善歌的灵感,更加收获了“善教育善心,善心生善举”的成果。让爱伴随着青少年成长,让善扎根在同学们的心田,愿慈善“香火”连绵不断、代代相传。?誙

猜你喜欢

临渭区读本进校园
雏燕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渭南市临渭区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渭南市临渭区冬小麦冻害成因及防御措施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渭南市临渭区小麦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评估研究
优秀剧目进校园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