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的“中国变量”

2015-07-15王勇

中国对外贸易 2015年4期
关键词:排行榜制造业世界

王勇

1955年,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前一年的总收入,对美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进行排名,编制了“美国500强”排行榜,这是商业领域各类排行榜的滥觞。这份榜单问世40年后(1995年),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才正式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500强榜单提供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指标,用以衡量企业、行业以及国家历年的经济表现。作为过去20年全球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这份榜单记录着世界经济版图的变迁。

美国一家独大

《财富》杂志编制“美国500强”榜单的1955年,正是美国战后经济的“黄金时代”。二战后美国依靠增加财政支出、军事订货和减税来刺激经济,1955年到196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凭借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美国企业凭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大举扩张,出现了一大批优秀跨国企业,深刻地塑造了美国社会,改变了世界。为了记录经济领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财富》杂志创造了美国500强排行榜。这份榜单一出炉就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美国参议院议员评价,“美国500强排行榜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国家利益来说至关重要”。

从1955年到2015年的60年间,美国一直保持着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因此从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诞生时起,美国企业数量就一直稳居第一。但在这60年间,日本和中国也在相继崛起,逐渐改写着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版图,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力量消长从世界500强榜单中能够清晰地看出来。

日本经济奇迹

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段时期被称作“日本的战后经济奇迹”。

二战后日本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奇缺、通货膨胀严重。但是冷战的爆发,给了日本重新崛起的机会。冷战开始后,美国迅速转变对日政策,对日本进行援助,要将日本建成“远东工厂”和“共产主义运动防波堤”。随后朝鲜战争爆发,数额巨大的军事订货挽救了日本企业。日本经济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从1955年到1972年的十多年间,日本经济先后经历了两次高速增长。这一时期,国际市场景气,原材料价格低廉,工业品需求旺盛,强劲的出口带动了国内设备投资,逐步实现了技术革新。日本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20世纪50年代,日本实行产业合理化政策,重点发展钢铁、煤炭和电力等基础产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日本的技术升级路线,日本在所有机械工业中都采用了“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的技术引进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进国际最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模仿改进后形成自己的产品出口国外,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其中,汽车业和电子业表现得最为明显。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产业升级,国民收入大幅增加。中小企业瞄准国内消费市场,生产出缝纫机、自行车、照相机等价格低廉的中等技术产品,带动了国内的消费革命。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是日本经济奇迹的核心推动力。

1968年,日本的GNP超过西德,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在日本经济的崛起过程中,企业集团逐渐成为日本经济的主角。所谓的企业集团有两种:一种是以金融机构为中心,集融资、生产、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集合体,如三菱、三井、第一劝银、芙蓉、三和集团。一种是以垄断大企业为中心,以控股的方式将一批企业纳入自己生产体系的工业企业集团,如新日铁、丰田、松下集团等。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携带着巨大财力的日本企业集团开始在全球布局,在海外大举投资、收购。从1982到1992年十年间,日本的海外资产净额从250亿美元上升到20352亿美元。三菱公司出资8.46亿美元收购了被称为“美利坚标志”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索尼公司用34亿美元买下了被称为“美国灵魂”的好莱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松下出资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一时间,“日本买下美国”的声音充斥着西方世界。

世界500强榜单正式诞生在1995年,也正是日本企业风头最盛的时候,那一年日本以149家企业的数量占据第二位,只比美国少了两家,不过日本上榜企业的收入占500强总收入37%,名列第一,1995年后日本上榜企业数量逐年下降。

日本的经济奇迹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5年9月,英、美、西德、法国和日本五国财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发表了“广场协议”,协议希望提高各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广场协议后,日元被迫升值,国际资本迅速涌入日本,迅速推高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随着泡沫的破裂,房地产经济开始衰退,从此进入“失去的二十年”,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时候。

中国崛起

中国于1978年底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1977年到80年代末,是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期,真正的快速增长始于1991年。

中国推行渐进式的“双轨制”改革,允许国有和集体企业按照固定价格和数量完成计划内任务后,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剩余产品。通过“双轨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为经济注入市场的动力。这样就激活了劳动力、资本、商品和无形资产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到束缚的经济要素的活力。在市场导向的价格改革刺激下,经济活跃起来。

进一步在沿海设立经济试验区,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业。内地廉价的场地和劳动力与海外华人的资本、市场知识、先进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出口创汇经济。中国开始融入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

中国崛起的时候遇到了比亚洲四小龙更为有力的外部环境,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交通、通信和信息成本迅速降低。中国抓住了这一机遇,凭借廉价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的制造业,逐渐在世界分工中占据了世界工厂的位置。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料,截止2014年,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促进了产业升级。中国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简单玩具、纺织品及其它廉价产品升级为本世纪的高价值、技术复杂的机械、信息和通讯科技产品。利用后发优势,中国节约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转型方面的成本,取得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增长。从开始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25美元增长到6000美元。2007年,中国GDP总量超越德国;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期间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体现在世界500强榜单上,199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只有3家企业上榜;2004年,宝钢和上汽作为制造业的代表首次进入榜单;2008年,联想作为民企代表登上榜单;2011年,上榜企业达到69家,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到2014年,上榜企业已经达到100家。从1995年到2014年,中国GDP增长超过10倍,而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几乎增加了30多倍。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企业最大的看点是:中国上榜企业达到100家,中石油取代埃克森美孚,跻身前三强,打破了该公司与沃尔玛和壳牌三足鼎立的历史。

然而也正是2014年,中国经济在连续下行四年之后,GDP同比增长7.4%,创1990年以来新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引发通缩担忧。外需下降,楼市萎缩,制造业往东南亚转移。“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再一次甚嚣尘上。

中国经济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翻看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上榜企业,就能明白中国经济的问题。中国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资源、化工、金融等领域,而银行业占了利润总额的很大一部分。代表高新科技、高端制造的企业少之又少。这也就是中国制造业的遗憾——大而不强。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提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计划,高端制造业正在回流。另一方面,逐渐上升的用工成本,正在将低端制造业推往东南亚国家。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出口萎缩,中国制造业创造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正面临着新的危机。

中国经济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能与美国相抗衡吗?

中国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长受惠于房地产,然而房地产市场在迅猛发展了十多年后,已经供大于求,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去库存过程。经济正饱受产能过剩之苦。不断增长的地方债务也成为埋藏在金融系统中的一颗定时炸弹。因此未来经济增长的唯一希望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制造业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领经济走出困局。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于人力资本,而用工成本的上升,正在使中国丧失低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不得不走一条“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与劳均资本存量上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中国制造升级”的路径。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并不全是坏事。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需求链上的关键一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工厂”已经初步成型,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是亚洲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低端制造业,往东南亚转移并不一定会削弱中国经济。相反如果中国转型顺利,正好可以将周边亚洲国家嵌入中国的制造业流水线中。

为配合国内的转型升级,中国正着手向外布局。被坊间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规划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正在铺开。这实质是为中国过剩的产能找到了出口,而中国过剩产能与低端制造业的出海,将给承接这些产业的国家带来巨大的机会。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当年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带动了中国的发展,如今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将给全世界带来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从最近“亚投行”受到的欢迎程度就可以看出,周边国家多么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列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发展做了顶层规划。报告称,“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如果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走得顺利的话,也许很多经济学家作出的“中国在21世纪超越美国”的预言真的可以实现。

猜你喜欢

排行榜制造业世界
排行榜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排行榜
排行榜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