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谈判闭幕 未取得重大进展
2015-07-15
3月9-15日,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谈判的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在美国夏威夷举行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各国能否在知识产权、国有企业改革等存在利益分歧的领域打破僵局,并敲定部长级会议日程是本次会议的焦点。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目前提出的TPP将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涉及美国、日本和其它10个国家,其经济规模占据世界经济的40%。相关国家不包含中国。报道称,虽然奥巴马没有启动已有10年历史的TPP谈判,但奥巴马将这个贸易协议的提议作为其在东亚外交政策的核心。在东亚地区,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正在对美国在该地区长期主导的影响力形成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奥巴马要想留下自称为“太平洋总统”的影响力,就取决于TPP。
日本共同社获悉,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日美磋商中,日方打算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将牛肉进口关税税率由目前的38.5%下调至20%-29%,并将进口骤增时的紧急进口限制关税税率由目前的38.5%下调至30%左右。日本目前正在就此展开协调。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日本认为将紧急进口限制放宽至这一水平也能最低限度地保证国内畜农的经营。由于美方强烈要求日本开放牛肉市场,日方考虑做出让步以尽早达成协议。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报道,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日前在美国夏威夷结束最新一轮谈判,据称取得“重要进展”,最早有望在今年7月签署。在亚太地区签订贸易协定方面,美国正与中国进行一场竞赛。不过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克莱夫特强调,TPP不是与中国为难的安排,可以预见中国将来会加入进来。
TPP谈判从2010年开始,已历时5年,虽然曾多次设定谈判结束的最后时限,但却一次次食言了。
美日谈判是观察TPP进展的风向标。美日占TPP整体经济规模的90%,两国若能达成协议,将推动整体谈判加快进程。在本次夏威夷谈判前,美日已提前于3月5日进行了工作磋商,两国在农业、汽车等主要分歧领域似有所进展。
TPP谈判也不完全是美日之间的事情。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有丰富谈判经验的国家也有各自关切的领域和主张。马来西亚、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国有企业、劳工、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21世纪的新标准上,也会与发达国家有很多分歧。夏威夷磋商中,成员国仍在就知识产权和国有企业改革等议题进行讨论,试图缩小在这些领域的分歧。
TPP谈判还面临的一个大麻烦是美国的TPA授权,奥巴马总统还没有获得美国国会《贸易促进授权法》(TPA)的授权。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TPP谈判在取消关税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敏感问题上未取得大的进展。
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 治国理念进入新时代
3月9日,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文章指出,2015年的确是一个有意义的年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齐头并进的开山之年。“四个全面”实际上各有侧重并各有风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着重点,应该在于“全面”;全面深化改革的侧重点可能更在于“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侧重点在于“法治”;全面从严治党的侧重点则无疑在于“从严”,准确说应该是全面从严治吏。
日本《外交学者》的文章称,“四个全面”的每一点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具有战略性的考虑。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强调的那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而全面深化改革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这两者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力支撑。文章指出,“四个全面”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政府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转向不断改善党对国家的治理方式,追求速度和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四个全面”是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行动指南,指明了中国迈向全面发展所应追求的目标。
美国《国际政策文摘》文章指出,继邓小平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开启了对外开放模式后,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治国政策,意义更为深远。
美联社称,习近平从提出“中国梦”到宣布“四个全面”,正在加速从严治党的进程,为中国树立崭新的国际形象。“四个全面”推进了中国发展的目标和展望,为中国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德国《世界报》的报道称,“四个全面”的表述向全中华民族发出了召唤:让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习近平这样解读他对“四个全面”的理解:中国应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进行改革并实施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要开展反腐运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却寓意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实现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提出和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1979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随后,进一步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三步走”是一个非常宏大但也是非常扎实的发展战略。它所设想的是中国未来70年甚至100年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历史进程。
从目标体系来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现实的目标,它意味着在中国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要达到和欧美发达国家接近的国民收入水平。而且它不仅是目标,还是切切实实的党和国家进步发展的任务和成果。它不是空话,而是需要具体去做。如今的中国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重视发展创新领域,提升“中国制造”的世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内需等等,而这些也都有利于实现“四个全面”提出的发展目标。
博鳌亚洲论坛开幕 “ 一带一路”成重头戏
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带一路”将成为此次论坛的核心话题。
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人们期待着详细的规划列表,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能达到数百个,包括铁路、公路、能源、信息技术和工业园区。文章说,古丝绸之路主要通过中亚连接中国与欧洲,而中国“一带一路”规划还包括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国的百年工程开工”。
奥地利《新闻报》绘制了一张“一带一路”地图,称北京希望复兴“丝绸之路”,这可能是全球未来百年最大的经济项目。
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该项目有利于中国的地缘政治,但仍被看成是世界多极化的象征。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机遇。
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网称,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作为有效的全球供应链中心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这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发展中国家扩大市场和制造业基地很重要。同时,作为全球进口原材料最大的国家,这条新丝绸之路也会成为一条替代的供货线路,保证中国的供应安全。
2015年一直被外界预期为“一带一路”的实施之年,中国如何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进行与地区间和国际间的合作,引起博鳌亚洲论坛关注。
中国已设立注册资本达615亿元人民币的丝路基金,主要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国西部、东南部省份融资之用,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政府多边合作基金。随着中央层面政策接连出台,“一带一路”战略高度提升,一批示范性项目有望今年启动。“一带一路”规划将包括一份详细的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将规划未来几年将要签约、开工的项目,涉及铁路、公路、能源、信息、产业园区等总计几百项重大工程。
“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方位国际合作战略,它贯穿欧亚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将推动沿线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带动产能、商品、服务和技术的跨境流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社会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同时也将促进亚洲与世界的交流、合作、共赢。
全国两会召开 中国经济进入“保七时代”
3月3日,201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5年GDP增长目标在7%左右。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中国将经济增速目标由7.5%下调到7%左右,表明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挖掘内需潜力,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步替换以贸易和投资建设及重工业为驱动力的老旧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环境问题。
路透社的文章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进入一个“新常态”阶段。从短期来看,中国的顶级决策者们正努力维持经济增长,而从长期来看,他们正试图对经济进行重组。
《纽约时报》称,中国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左右”,这一转变尽管符合预期,但仍值得一提,因为它显示了中国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型的决心。中国领导人正在努力推动经济模式的转变,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来拉动增长,比如消费者需求。把增长目标设在一个比较缓和的区间,意味着中国政府要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结构。分析人士称,此举“迈出了有益的一步”。
《澳洲金融时报》称,中国领导人将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10多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他们之所以不再像以往那样看重经济增长速度,是因为他们日益认识到,确保充分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具有与经济增长同样重要的意义。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认为,中国政府宣布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左右,这对澳大利亚出口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去年其经济增速为7.4%。中国政府为未来12个月设定的GDP增长目标预示着中国经济今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韩联社称,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宣布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在7%左右,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保七时代”。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政府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以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此外,中国政府拟安排2015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联合早报》中国总理李克强也说“任性”。3月5日上午,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语言也采用了网络热词。他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简政放权的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据了解,在做政府工作报告的准备时,李克强对报告的语言风格也有特别要求。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规律性的客观要求。因此,要设定适应新常态的增速指标,在稳定达标信心的同时,引导全社会把深化改革、提高增长质量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保7,并不轻松,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在新常态下,塑造地方经济发展新动力。
31个省份都表示将积极参与或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甘肃将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构建交通物流网络;新疆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福建拟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陕西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广东将探索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联盟。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地方发展欲乘的“东风”。在上海、天津、福建等获准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市,自贸区建设都是政府工作重点。而且,辽宁、陕西分别表示,将申报大连自由贸易园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
这些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努力表明,各地更重视通过创新驱动、大众创业,在逐步进入用创新改变传统经济的新常态,许多地方着眼于自己的特色制定规划,这符合新兴经济差异化的规律。
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已成共识。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各种政策落地实施才是重中之
英国加入亚投行 符合英国利益
3月12日,英国宣布愿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被舆论普遍当成国际关系的大事件。
中国财政部宣布,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而中方正根据多边程序征求现有意向创始成员国的意见。如果一切顺利,英国将于3月31日创始成员国的资格确认截止日期到来前,正式成为成员国。由此,英国将成为加入亚投行的第一个G7国家。
《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说,美国和日本一直认为,亚投行和以两国为中心运营的亚洲开发银行(ADB)存在作用上的重叠,组织运营存在不透明等,对参加亚投行持慎重态度。作为国际金融机构,英国的加入将使亚投行的信誉得到提高,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韩国等也有可能追随英国的脚步。那样的话,一直与亚投行构想保持距离的美日如何应对将成为焦点。
英国《卫报》 3月13日报道,英国政府作出这一决定,其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的推动力量功不可没。报道说,奥斯本曾与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讨论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决定。与此同时,奥斯本牵头吸引中国资金投资英国下一代民用核电厂,促成英国首都伦敦成为中国在亚洲地区以外的首个人民币清算中心。英国宣布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后,美国政府公开声明表达异议。报道说,英国政府对此并不奇怪。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除奥斯本事先对卢通气外,英美两国其他官员也在决定宣布前定期沟通。英国官员认为,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可对亚投行的创办产生更大影响力。
与《卫报》报道相反,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英国作出加入亚投行决定前几乎未与美国磋商。《金融时报》说,英国决定正式申请加入中国主导的新国际金融机构,这开启了英国与美国之间关于如何应对崛起中国的公开激烈争论。在这场日趋激烈的争夺中,英国投向北京只是开篇的一章。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的学者艾利说,争端的本质在于,这是一场规则与制度的竞争,争的是谁将主导亚洲未来的经济与政治。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是对二战后以华盛顿为中心的一系列国际金融机构的最直接挑战。文章说,美国的新问题在于,即使自己不参与,其他西方国家为了本国利益还是想加入亚投行,而仅靠简单的反对,华盛顿是否还有能力阻止。
美国《本周》杂志说,奥巴马极力游说国会授权政府推动TPP谈判,成了美国舆论近期争论的热点。著名学者克鲁格曼还在《纽约时报》撰文力挺TPP。文章说,克鲁格曼在文中阐述了很多“其他因素”,如该协议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他真正该提却没提的“其他因素”是中国。
《洛杉矶时报》则称,中国已成了奥巴马在国会推动TPP 授权的王牌,他的最重要游说理由是:如果不给我授权,今后全球贸易规则就将由中国,而非美国来书写。
《澳大利亚人报》和《澳大利亚金融展望》等媒体都支持加入亚投行。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曾对《澳大利亚人报》说,“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是自总理以下,澳大利亚内阁中所有人的愿望”。
《韩国日报》13日称,美国对英国加入亚投行进行露骨而公开的批评,就是要敲打其他盟国不要效仿,但与美国关系如此特殊的英国都加入亚投行,美国的说教恐怕再难以成功。中国此前多次敦促韩国加入亚投行,不少韩国政界和财界人士认为,这要求不容易拒绝,韩国不如早点加入以获得实际利益。
据《金融时报》报道,消息人士透露,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已同意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投行。这将使亚投行扩围至31个成员国。17日将是亚投行成员国申请截止程序上的最后一天,而英国上周向中国正式提交了申请确认函。英国宣布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引发的链式反应正在扩大,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得的信息表明,多个发达国家目前正在就加入亚投行进行最后阶段的决策,其中部分国家最快会在3月17日就宣布加入亚投行。
亚投行由中国发起,目前已有印度、新加坡等31个国家表示要成为创始成员国,中国按照规则占有其最大出资比例。中国已对亚投行的管理结构进行明显提升,未来几周,澳大利亚政府将认真考虑并就此继续展开磋商。
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让亚投行具有了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特征。这引发美国高度敏感。
奉行实用主义的英国,金融服务业是其支柱产业,深知作为亚投行创设成员国,在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与意义很不一般。在抓住中国崛起红利方面,经历前几年的折腾后,英国开始引领西方风气之先,以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提升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英国政府认识到,伦敦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货币金融中心,结算的美元超过美国本土一倍,美元风险也可能转化为英国的金融风险。加入亚投行可以对冲风险,获得新投资机会。
可见,英国是具有全球性眼光和历史视野的国家。加入亚投行,是英国拥抱中国崛起的最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