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

2015-07-15王娜

消费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王娜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与服务的行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更是我省制造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辽宁省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促进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些改革思路。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服务业联动发展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而来,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自20世纪末期,世界经济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辽宁省作为东北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如今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投入,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制造业的“飞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制造业越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就越发达;制造业越落后,生产性服务业也越落后;而反过来生产性服务业又支撑着制造业的发展,它贯穿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为此,只有明确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状况,通过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从而构建良好的生态经济群落,才能有效实现辽宁制造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省的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联动发展。2010年9月沈阳市政府出台了《沈阳市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补充政策措施》对楼宇经济、特色商业街和专业市场发展、服务品牌建设和资金引导等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持。201297月,省政府又应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服务业发展中的税收、土地使用、兼并、水电费用、中小型服务企业融资等问题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从各地出台的政策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均把加快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作为结构调整、增强城市功能的战略重点。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要圆满地完成“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超过50%和25%”这一目标,就必须让生产性服务的发展紧密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加快构建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城市现代化相协调、与经济国际化相接轨、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二、加强规划引导,明确政府工作的职能定位

(一)科学制定联动发展的战略方向

政府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辽宁“十二五”发展纲要,加快研究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不断加大财政、税收、投资和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我省目前科学研究、信息技术与生产的结合并不紧密,这就给二者的联动发展形成了定的阻碍。为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定要与科学技术、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要强化通过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整个服务业加快发展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并明确不同时期支持发展的不同重点行业,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作。

(二)不断完善联动发展的政策体系

要积极完善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和科技政策。在金融政策上,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小、微型生产服务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在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服务业领域开展创业投资,引导产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机构优先支持生产服务业企业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在科技政策上,加快推进高职教育的产、学、研体化进程,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机制,引导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此外,在商业环境方面要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设商业信用体系,加快公共信息开放、信用披露、信用评估等方面的立法,积极探索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信用约束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

(三)努力营造诚信守信的经营环境

任何个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都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环境作保障,特备要有良好的诚信体系作保障。与实体产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需要信用体系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必须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步伐,打破行政垄断,形成多元化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各项审批环节,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整顿和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严厉打击违规、失信的不良行为,大力倡导“规范服务”和“诚实守信服务”,优化行业市场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引导行业发展、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全国性互联、互能的诚信系统,加强对企业生产、交易履约情况的监督,形成全社会自下而上的监管体系。

三、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联动步伐的核心领域

(一)要重点发展和培育创意产业与科技信息服务业

一是以产品设计为重点,实现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以软件园与创意街区和各城市开发区建设为契机,引进各类创意机构,构建创意产品展示和交流平台,改革和完善创意设计产业投融资体制,加快发展创意产业。二是围绕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石化设备、重装机械等几大龙头产业,提高科技信息服务业技术水平。将制造业的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以软件业为重中之重,拓展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领域。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大公司研发中心,引导外迁的骨干企业把研发中心设在辽宁,以推进虚拟制造、系统集成和信息管理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依托交通枢纽和重点开发区,积极发展以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开发、网络应用、数字增值、系统集成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大城市工业设计园的示范效应,建设一批工业研发设计平台。

(二)巩固和提升物流业与会展业

辽宁作为东北的对外产品和信息进出枢纽,完全可以利用好我们的区位优势,将物流业与会展业作为我省今后大力推进的重点行业。一是加快集聚高端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沈阳、大连、丹东、锦州等海陆空物流体系。借助国际航运中心和各类高档商务载体的建设,积极发展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融资、海事法律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引进世界航运物流巨头,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重点促进物流和周边制造业的联动,使我省成为与天津、上海港区相配套的航运商务中心。二是提升展会的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东展西会”发展格局。推进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加快临时展、常年展展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各类高层次办展企业,充分发挥沈阳国际珠宝展览会、大连国际服装展览会、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等重点展会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积极扶持电子、旅游产品、家具、服装等专业会展品牌。吸引外商投资会展业,共同创办有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展会,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全方位开发大连、鲅鱼圈等旅游城市的发展潜力,发挥香格里拉、喜来登、凯宾斯基等酒店高端会务资源的优势,提高大型会议的承办和服务能力。

(三)要做大金融、中介与国际贸易

是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吸引境内外各类大型金融机构到辽宁集聚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多种形式股权及风险创业投资机构进驻我省,发展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壮大证券投资基金,畅通非上市股份制企业产权流通渠道,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争取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在全省树立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加速器,通过招商引资弥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跨国经营,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开展海外并购,加强战略联盟,提升与国外高端生产性服务供应商的合作水平。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综合体,着力发展贸易融资、信用担保、信贷等业务,稳步发展证券、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综合类、衍生类业务,并集聚与之相关的文化娱乐、商务等配套功能。二是提高中介业专业化水平,提升中心城区竞争优势。针对大连、营口、锦州等城市的临港经济、制造业发达的特点,大力推进海事、海商、船务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业务发展,强化非诉讼业务,鼓励和指导企业参与商务谈判、收购、并购、合作、融资、专利、论证、产品检测等业务。大力发展决策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法律服务、经纪代理等机构,加快发展产品认证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专业营销机构,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充分发挥载体优势,进步做大做强国际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和民间热钱共同参与,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平台建设和招商进程,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平台优势,拓展国际销售、国际配送、国际采购等功能,积极吸纳东北以及山东省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强与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产业衔接,利用其农产品、冶金建材、医药等产业的强大优势,合作在辽宁设立产品销售中心,搭建国际交易平台。

(四)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深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两个任务必须依靠大量专业人才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来实现。但目前辽宁省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还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的需要。从生产性服务业角度看,辽宁省长期以来就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层次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十分缺乏,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较小,占整个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方面我们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生产性服务业所需人才,召开各种形式的洽谈会、说明会等活动。在这一点上可参考大连市举办的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其目的在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我省创业,并为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另方面必须快速健全学院等高职院校这平台,进一步树立职业教育必须面向人才市场的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计划地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同时,探索由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三方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育的机制,实行“订单”式的人才教育与培养模式,加快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总结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作为推进“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取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并举,坚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为此,政府和行业等机构有必要继续采取一系列的促进举措,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深化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各项改革,增强各类服务业企业活力,落实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辽宁经济的“升级版”。

参考文献:

[1]罗松山,杨宏,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投资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20期

[2]张建华,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4期

[3]张秀芬,加快发展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措施——基于比较优势的角度[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2期

[4]宣春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分析——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J],市场周刊,2012年07期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