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糊限制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5-07-15周晓燕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指导意义人际交往功能

周晓燕

[摘要]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广泛存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本文通过对人际交往中语篇的分析和观察,探寻模糊限制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功能,以求合理利用模糊限制语,达到最佳交流目的。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人际交往;功能;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8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82-02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引 言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的典型,最早由George Lakoff于1972年在他的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及模糊感念的逻辑》中提出,随后模糊限制语进入语言学研究范畴。Lakoff从语义学角度分析了诸如“rather,largely,in a manner of speaking,most、very”等被他称为具有“模糊限制语”语义逻辑特征的词语,指出模糊限制语就是那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80年代中期,我国英语界对模糊限制语的一些功能进行了初步探析,指出模糊限制语有其独特的语义特点,其丰富的语义内容和语用功能是其他词语无法替代的。因此,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但对促进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有效交流具有指导意义。虽然语言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模糊限制语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对其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尚未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模糊限制语,导致了日常交际中的冷场、不和谐等现象,甚至造成交际失败。

本文从模糊限制语语言本身、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及模糊限制语在人际交往中的指导意义三个方面人手,探索言语交际中如何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达到最佳的交流目的。

一、模糊限制语的产生和发展

1923年英国哲学家Russell指出,人类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模糊的。1972年美国生成语义学家Lakoff运用美国数学家与控制论专家Zadeh的模糊集理论研究语义,率先使用语言学术语——模糊限制语(hedge)描述那些具有模糊语义的词语。随后模糊限制语进入语言学研究领域,语言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和定位。经过对语言数据库中语料的大量分析,研究者们发现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和表达方式是专门用来调节言语模糊程度的,这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就是最初研究的“模糊限制语”,之后,根据模糊限制的特点,有学者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两大类。随着研究的深入,模糊限制语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包含使意义模糊的形容词和副词等,而且还包括了情态词和很多表达说话者态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如保留意见、不肯定及引述原说话者等,而后不使用模糊限制语也成为一种模糊限制语使用的特殊情况,即“零模糊限制语”,这种用法表示说话者将话语内容视为须用模糊限制语表明自己的保留态度,更有甚者认为模糊限制语不应该受到形式的约束,说话者只要在言谈中采取回避责任的态度,就可将其视为一种模糊限制语。可见,研究模糊限制语应该与使用模糊限制语的语境联系起来,在言语交际的大环境下探索模糊限制语的功能。

二、模糊限制语的功能

(一)精确话语信息的功能:模糊限制语虽然以模糊的形式出现在言语交流中,但是在实际交流中却传递出更准确,更接近真实的信息。罗素在《论模糊性》一书中指出,“一个模糊的认识更有可能是真实的,因为有更多可能的事实证实这一模糊性”。蔡龙权、戴炜栋就模糊限制语使信息精确的可行性做过实证研究,发现模糊限制语具有精确话语信息的功能。在他们的研究中,言语交际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越多,言语输出者对所表述的话语的真值程度就越高,所表述的话语的信息可信度就越高。

(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语言本身具有不可逆转性,话语一旦出口,便没有收回的可能,但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加入适当的模糊限制语,诸如在语言交往中加入so far as,inmost respects, strictly speaking, loosely speaking, essentially,something between…and…,approximately等词语,可以在语义表达的程度、范围、方式和数量方面加以限制,由此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或对原意做出某种程度的改动。例如:So far as Iknow,you are appointed to be the new boss.“so far as”作为表达程度的限制语,在特定的境况下,可实现意义向相反方向装换,即突发情况下没有任命某人作为老板,提高语言表达效率。

(三)模糊限制语使言语更委婉,更有礼貌:言语在人类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言语在清楚的表达会话含义的情况下避免过于武断,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交流过程中使用“would vou like…,I think perhapsyou should…,if you don't mind…,a little bit…,it seems to be…,as is said in the book…”给自己陈述的观点留有充足的余地,增加语言的灵活性,使语气更为委婉柔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沟通作用。例如招待客人时,主人用“Would you like a cupof tea,or coffee?”以显示对客人的尊重,显得更有礼貌。寻求帮助时,为了使被求助者施以援手,求助者需要以非常礼貌的方式表达请求,在选择语言时,Could vou do me a favor?明显逊色于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do me a favor?endprint

(四)掩饰话语的不确定性,使言语稳妥周全:人际交流过程中,言语输出者由于某些原因,在表述自己的看法、观点时,可以使用模糊限制语来掩饰言语输出者的信息不准确、不充足现象,使言语行为的力量减弱,避免绝对化和极端化。这样,对语言接受者来讲,他获得的信息弹性比较大,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下加以修饰使用;对言语输出者来讲,减轻了他对自己所陈述观点或事实所承担的责任,同时减少交流内容的漏洞。

(五)增加语言的幽默感:人际交往过程中,恰当的运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语言灵活、生动、丰富,营造出一种生动幽默的氛围。例如,两位相隔10年不曾见面的老朋友偶遇时的调侃:A: You are as handsome as 10 years ago.B:No, No,I'mmore handsome than 10 years ago,am I?客观来讲,人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将越来越衰老,但是B用“more handsome than 10 years ago”这种方式一下子将10年的事间缩短,驱散了因时间而造成的疏离,增加了语言的幽默感。

三、模糊限制语在人际交往中的指导意义

模糊限制语具有广泛的语用价值,人际交往中应考虑到语言交流双方的性别、职业、情感因素、个人意愿、动机等等,在这些因素共同的参与下,结合模糊限制语的特点,言语输出者在词汇选择、语言表现形式方面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达到最佳交流目的。有关调查表明,女性,特别是年轻女子为使语言表现得更为礼貌、谦虚和得体,所谈内容更易于被他人接受,更倾向于使用模糊限制语。在外交、谈判等场合,为使语言更为精准,有回旋余地,外交家们在语言组织方面也会较多的选择模糊限制语。在医院,医务人员的谈话中平均十五秒就会出现一个模糊限制语。但是,模糊限制语也有它消极的一面,运用不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并且可能导致交际中断。例如一位病人在向医生描述自己用过的一种药水时过多的使用了“I guess”,“kinds of”,“pinkish”等模糊限制语,医生始终因他的模糊描述而摸不着头脑,致使交际无法进行下去。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言语交际者不能因此回避使用模糊限制语,而应该充分了解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结合具体语境,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语,使人际交往顺利进行。

结语

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繁,值得探讨。一方面,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模糊语的本质和价值,正如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在过去,人们往往认为,模糊不是什么好东西。而到了今天,世界上一些先知先觉者一经发现,世界上很少有百分之百绝对清晰的东西,而模糊性倒是一些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模糊限制语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问题,对改善言语表达效果、增进交流大有裨益。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话语更加稳妥周全,礼貌客气,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交际顺畅进行。

参考文献:

[l]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周树江.论模糊语言本质及其语用效果[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5).

[4]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5).

[5]苏远连.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功能[J].广州大学学报,200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意义人际交往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健康教育对高原地区剖宫产患者的指导意义
血乳酸检测对引起呼吸衰竭常见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