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及路径探寻

2015-07-15周耕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培育对策大学生

周++耕

[摘要]哲学反思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构成哲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普通高校的重点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1

[文章编号] 1671- 5918(2015)09-0045-02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哲学素养作为一种认识论,它指导着我们如何在“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中逐步提高自我管理与社会适应的能力。经验表明,哲学素养与技能学习相辅相成。一方面,技能的学习过程是自我的哲学素养提升的过程,学生们在反思中逐步完善自我,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哲学素养所具有的理性、创新和逻辑为技能的学习打下了重要基础。因此,探讨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大学生哲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强化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

社会所公认的“优秀大学生”是一群德才兼备的未来栋梁。然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大学生犯罪、自杀等越轨行为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的担忧。那么,为何受过大学良好教育的人也会频频出现非正常的情感和行为?这与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匮乏是存在联系的。因此,哲学素养对于大学生的理论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哲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充分运用其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并有效解决问题。哲学思维是一种抽象而实用的工具,尽管不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知识,却可以在学生大量的阅读和反思中培养其理论思考能力,这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超越的优势。所以,我们也能发现,一般来说,具有健全哲学素养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

(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为了避免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需要全面发展。很显然,综合素质包括了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等各个方面,因此,哲学素养的意义也由此体现。第一,哲学素养作为一种思想积淀,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哲学素养讲求“理性”,“创新”,高职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核心思维理论,扎实技能,走向更为前沿、学术的发展。第二,哲学素养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哲学体现了一种执着、坚韧和无畏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感的提升。

(三)能够推进高校教育改革

学校作为社会发展的细胞,其主要任务便是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然而,近年来,高校的发展也遇到了众多瓶颈,因此,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该教学理念应当贯穿在整个教学改革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自主体验,教师为辅”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性的学习习惯。自主性学习是基于兴趣和基础知识,对某一领域进行自我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前,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思维逻辑,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否则这种方法也会带来相反的负面结果。在这前提下,哲学开始发挥其重要作用,它为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以及三观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

二、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哲学素养教育观念淡薄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与就业竞争压力,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好这些压力,将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其个人的发展,也会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大学生若具有良好的哲学素养,能够使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但是现阶段高校、社会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对哲学素养培育的重视度均不够,存在明显的哲学素养培育观念淡薄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形成。

(二)哲学素养培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教学基础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材建设则是哲学教育专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哲学素质的教材建设成为当前高校人文社科类教学改革的重要议程之一。目前,各大高校在哲学素养教材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很多高校只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简单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并没有将这门课程的真正教学作用发挥出来,学生的理论性知识流于表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及实践性,这对于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

(三)哲学素养教育方法不合理

目前在高校哲学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中的内容为学生进行阐述,或者简单的举例进行介绍,学生缺乏主动性,对哲学内容不感兴趣,认为这门课程过于理论化,没有实际用途。教师教学中严重缺乏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死板沉闷,更加制约了大学生良好哲学素养的形成。因此,在高校哲学素养教育过程中,教师亟需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的路径

(一)大学生哲学素养教育观念的提升

哲学的本意是“热爱智慧”,它教导人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如何运用智慧做正确的事情,因此,对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工作,它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的积极配合。作为人才的直接生产者,学校承担着最重要的培养职责,对于哲学素养的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的被动性灌输,更需要将其渗透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中,使校园充满哲学素养的气息,这有利于学生对哲学素养的内化。另一方面,社会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实践平台,也对市场的“非生产性精神”进行了关注。所谓非生产性精神生产,从马克思的理论来说,是一种“不能实现资本再生产的公共物品”。社会在不断接收大学生人才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其哲学素养再培育。最后,为了保证哲学的自由发展,也为了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哲学的精华,政府需要将哲学学科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一项重要投入,从制度上为其发展创造自由、新鲜的土壤。endprint

(二)哲学素养教学基础建设的加强

高校应注重哲学素养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基本教学内容人手,提高大学生的哲学素养。首先要强调教材的理论性。选择合适的理论作为哲学素养教学的基础是关键。所谓合适的理论,应当是面向现实问题、符合自身发展的。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理论的回顾对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比如,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中挖掘大量的优秀成果,作为哲学教材的理论部分。其次要将传统与科学技术结合,既要辩证性地继承传统的哲学思想,吸收精华,又要立足当前日新月异的科学成果,将其最前沿的知识转化为最新理论融人到教材中。最后,理论总是要回到经验中,因此,教材的内容应当在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性。这种实践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方法论和辩证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抽象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来化解矛盾和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强调教材本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凸显其“精品”和“质量”,更要注重教材理论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读性、生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哲学的时代精华。

(三)哲学素养教育方法的改革

任何素质教育都不能仅仅依赖教材和授课,哲学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性,在这过程中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与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讲究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除了对哲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训练,也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实践性教学中。例如多媒体教学,其最大的优点便是视觉效果,抽象的理论概念可以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将一些深奥的哲学理论具体化,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哲学的本意,感悟其美好,有助于内化于心。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生动和自由性。“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性学习十分必要,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的学术观点和具体事件,并引导他们尝试运用哲学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断提高其哲学素养。

四、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民族进步的栋梁,不仅要立足当下,扎实基础知识,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尤其注重哲学素养的提升。这是因为,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对于个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民族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学校、社会和政府要齐心协力,不断创新大学生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供哲学教育的实践平台,创造更为自由的学术空间。

参考文献:

[l]孔国庆.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与“精神家园”的建设[J].中州学刊,2006(2)。

[2]吴永华,傅长吉.论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李小波,李静.高校哲学教育的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3).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育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