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
2015-07-15张立英河北省元氏县槐阳中心小学051130
张立英 (河北省元氏县槐阳中心小学 051130)
小学语文如何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
张立英 (河北省元氏县槐阳中心小学 051130)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引导学生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体验与见解,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这为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新课改下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还学生以阅读的动权,让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阅读活动,在阅读中加深体会与感悟,走进文本,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浅谈如下几点:
一、以兴趣为前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知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动机不强,无法充分调用积极的因素来展开主动阅读,阅读只是被动进行,只能浮于表面,根本无法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只有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让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维,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能够透过文字达到深层次理解,实现个性化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机械教学,改变枯燥而沉闷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活跃而轻松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注入趣味因子,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与向往。阅读材料主要是文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而无趣的。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他们对色彩、声音、形象更为感兴趣,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学会利用教材插图、图片、音频、视频等将这些文字阅读材料转换成学生所喜爱与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图片、悦耳动听的音乐、精彩逼真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以学生为主体
阅读是学生的主体行为,脱离学生这个主体,个性化阅读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因此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要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意识到学生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与构建者,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主体,让学生享受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2.预留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阅读时间,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而并不是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与心灵对话,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产生更多的阅读体验与感受。
三、以问题为主线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中我们要运用提问艺术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阅读,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而达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提问并不是让学生直接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来解答,而是要提出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与探索性的问题,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主动阅读,在阅读中将读与思结合起来,通过对信息的提取、处理与加工来解决这些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提问并不是教师的专属权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才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提出更多具有价值的问题,在不断的质疑、生疑与释疑的循环过程中,来达到对文本的真正解读。
四、以生活为桥梁
任何一篇优秀作品都不是作者的闭门造车、凭空捏造,而是作者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真实写照。而读者要想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深刻地理解文本,就必须要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真正解读,不仅需要相关的知识来帮助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将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情感、意境与人物,才能真正领会主题思想,达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还原、再现生活,将学生的阅读行为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用生活来搭建起通往文学殿堂的桥梁,这样才能消除文字的障碍,让学生透过文字,进入特定的情境,达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与个性解读。
如在学习《桥》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制作短片,向学生真实地再现文本所描绘的场景,这样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通过想象让学生将头脑中零散的生活片断联系起来,将文字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更能深刻体会桥的意义。
总之,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桥梁、以问题为主线来设计阅读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阅读,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