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一体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2015-07-15

学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祥林嫂高中语文探究

(甘肃省山丹县一中734100)

三步一体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张惠芝

(甘肃省山丹县一中734100)

语文知识面比较广,思维方式也相对开放,所以高中语文教学部能拘泥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从他们的认知规律出发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知识体验中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吃能举一反三,生成语文运用能力。本文结合课堂实践从三个角度来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认知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合作探究设问启发

语文的知识面比较广,许多高中生都抱怨语文难学,即使突击一段时间也无法提高。学生抱怨的确实是实际情况,语文知识是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能以科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诸多一线语文教师分享了许多高效课堂经验,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照搬,而是要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优选出契合课堂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阅读理解到合作探究全部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当堂知识认知率。鉴于此,笔者结合一线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总结出语文课堂三步一体教学流程,以期抛砖引玉。

一、阅读理解

语文是对汉语的系统学习,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必备技能,阅读理解是语文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在现行高考语文中占有很高的比值,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信息的输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初步认知生词和表达句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体味作者的情感表达,这就是上升到的“言志达情”的高度,从而熟能生巧产生语感,能有效为自己的表达服务。下面我们结合高中语文人教版《祝福》一教学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体味语感。

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师:同学们结合预习和阅读,思考一下鲁迅先生在《祝福》开头对旧历年底的描写寄托着怎样的情感?接下来祥林嫂是怎样出场的呢?

生1:开头的背景描写看似平常实际是用本应该欢快的年与惨淡的背景形成对比,为了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生2:从作者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和“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很明显作者对这样的气氛很压抑,为接下来祥林嫂出场烘托气氛。

……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也找到了表现整体气氛的着重点。作者分别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写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这样层次分明,让旧历年的气氛更真实;除了同学们分析的悲剧气氛外,作者“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通过破折号这个细节让反映出,旧社会秩序贫富分化差距大,穷人连爆竹都买不起根本无福可祝。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再次齐读祥林嫂出场那段,完毕。

师:大家读到作者遇到祥林嫂有怎样的感想?

生3:突兀。本来作者要去拜会朋友,突然遇到变化很大的祥林嫂。

生4:吃惊。鲁镇的旧历年基本都没有变,而祥林嫂却已经变成了乞丐,更让作者吃惊的是祥林嫂冲着他走来,不是来讨钱的,而是要问比较深邃的问题“人死了之后有没有灵魂”,正是这一问承上启下,引出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师:非常好,作者前面的背景都在描写鲁镇旧历年“照样”“自然也是如此”,唯独祥林嫂已经变成穷困不堪的乞丐,这样形成反差让读者的注意力更关注祥林嫂,从而详细铺诉其悲惨遭遇奠定基础。我们可以在这部分中学到怎样的描写技巧呢?

生5: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人物出场前相应的背景渲染很重要。

生6:描写景物和人物要从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吃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

如此深入浅出指导阅读理解,让学生有参与感,在充分的感悟和体验中一遍遍阅读和思考,能有效制约滥竽充数的消极现象,通过分析掌握经典的描物达情的手法,从而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针对的是比较开放的学习内容,而高中语文课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分析和思考方法,所以就需要让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交流观点,相互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知知识,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合作探究中,我们一般参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构建3-5人的学习小组,布置共同的探索任务让组员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和探讨,这样才能让知识交流更充分,吃能实现交叉体验扩大课堂知识容量。

例如,我们在教学大家都觉得生涩难懂的文言文《鸿门宴》时,我们就可以采取合作探究来化解文言文知识密度大,困扰学生理解的教学难点。

1.布置小组任务:(1)通过工具书理解基本的文言词汇含义,然后朗读全文。(2)试着复述鸿门宴最精彩的部分,找出其中的典故和成语(3)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合作事项。(1)组长参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任务分工;(2)合作学习过程中先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再换角色进行交叉体验,然后进行相互辅导与启发;(3)笔记员记录学习成果。

3.学习成果展示,师生互动评价。

如此设置,同学们针对学习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便于统筹任务安排,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大的知识流量,从而以互动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学习效率。

三、设问启发

问题是启发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原理的准绳。语文教学中,在知识衔接或者同学们难以发现的细节部分,我们可以设置问题启发大家深入思考,有效迁移知识,生成运用能力。

比如我们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学大纲给出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情景交融写作手法中的作用。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同学们体味情景交融的描物抒情写作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体味: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荷塘月色的?2.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课文分为几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3.反复体味作者的写作手法,尝试仿写,以临摹的方式来提升自身写作能力。

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和启发,驱动同学们深入阅读、体会,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懂得景物描写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表达,从而连贯了基础学习到表达运用的知识生成过程。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对三步一体提高语文课堂认知率的经验总结。概括地讲,语文教学不是没有边际,而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让知识以契合学生认知的角度展现出来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和体验中掌握分析方法,提升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张瑞梅.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习方法报,2012(43).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祥林嫂高中语文探究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