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杨靖宇
2015-07-14柳林
柳林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他是抗日战争中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少小投身革命
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14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4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5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4天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9月30日他和李鸣岐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秋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
奉调东北抗日
1929年8月,杨靖宇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他一到抚顺,即在西露天矿当上了一名矿工。
杨靖宇拿起丁字镐和矿工们一起下到潮湿阴暗的矿井,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吃着发霉变质的玉米面窝窝头。这里的矿工每天都有被饿死打死的、被爆炸的瓦斯熏死、烧死的。杨靖宇身高1米93,矿工们以为他是山东大汉,对他不摸底细,怕是矿上派来的侦探,竟以怀疑的眼光看他。有时矿工们一起唠嗑,他一来,就不唠了。杨靖宇想接近这些矿工,可大家又不愿意与他说话。
杨靖宇在同矿工们的接触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如“拜把子”、组织兄弟团、识字班等形式,把矿工们组织起来。他先从经济待遇入手,带领群众与日本矿主为延长工时、裁减人员等压榨矿工的行为作斗争。矿工代表向日本矿主提出了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等要求,如日本矿主不答应,坚决罢工不复工。遭受很大经济损失的日本矿主被迫答应了矿工们的要求。这一时期,抚顺党组织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矿工们也更加信任这个“山东张”。
由于在抚顺领导当地矿工罢工,杨靖宇两次被捕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11月杨靖宇被派往南满,到吉林磐石一带视察。他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顿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委。他领导游击队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粉碎了敌人4次围攻,并主动出击,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30余人,缴获许多武器弹药。游击队在战斗中越战越强,由建队时的不足百人,扩大到250余人,声威遍及南满。
根据满洲省委的决定,杨靖宇于1933年9月18日,在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基础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独立师下辖两个团。全师共有300余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此时,杨靖宇根据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采用避实击虚、积极防御作战方针,联合其他抗日义勇军伺机打击敌人。他带领司令部直属部队往返于沈海铁路东西、梅河口至集安公路两侧,连续进行了通化水曲柳、临江三岔子、金川大荒沟等一系列战斗,狠狠打击敌人。到1934年8月,独立师已发展到800余人,团结了大批抗日小部队。所属部队活动区域已扩展到辉发江南北两岸10余县,给日伪在南满的反动统治造成极大威胁。
杨靖宇在作战中制定了士兵优待条例、作战奖励条例等,使部队在打击日伪军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于1934年11月7日,宣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下辖两个师,杨靖宇任军长和政委。1935年3月,杨靖宇率领部队,开辟了清原、新宾、桓仁等游击区。到1935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总人数比1934年增长一倍。
1936年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鼓舞下,为了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辽宁与吉林毗连的东部地区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日伪军。从2月至4月,第一军与日伪军作战11次,歼灭日军60人、伪军382人。1936年7月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军部下辖教导团和3个师,全军共有3000人。
从1935年的8月到12月,不到五个月内,杨靖宇孤军南征,在敌人统治严密的地区迂回行进两千多里,东至中朝边境,南到辽南,西到本溪,到处开花,创造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1936年初,日军为了彻底消灭活动在抚顺地区的抗日联军,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开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杨靖宇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迂回作战。为粉碎敌人这次“大讨伐”的阴谋,杨靖宇带领军部和一师部分指战员担当了牵“牛鼻子”的任务。他们从清原向新宾方向转移,再从新宾向桓仁转移,然后再回到清原。经过几次的长途急行军,拖得敌人筋疲力尽,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嚣张气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为牵制日本关东军入关,配合、支援全国抗战,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主动出击,制定袭击奉海铁路(沈阳至梅河口)作战计划,进行了新宾黄土岗战斗;同时在广大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本溪县大石湖、桓仁县大甸子、冷沟等地,多次与日伪军激战,有力地钳制了日本侵略军。
英雄浩气冲天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东北作为征服中国的战略基地。东北抗联的存在,似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动摇了日伪反动统治,敌人称杨靖宇为“满洲治安之癌”。为此, 1938年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动日伪军警6万余人,对杨靖宇及抗联一路军进行“大讨伐”,特别强调:“对于捕杀匪首杨靖宇等须全力以赴。在同时遇到杨靖宇和其他抗联部队时,专打杨靖宇,不打其他抗联。”在军事讨伐的同时,日伪当局采取收买汉奸、政治诱降等方式,对抗联进行分化瓦解。至此,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到极端艰难的时期。1938年,杨靖宇指挥所属部队开展一系列斗争:袭击老岭隧道工地敌人,取得蚊子沟、土口子、长岗、岔沟、木箕河、大蒲柴河战斗的胜利,击毙日本指挥官西田重隆,消灭了日伪称之为“剿匪之花”的伪满军“索旅”,粉碎了敌人 “东边道大讨伐”的计划。
1940年2月23日下午,由于叛徒的出卖,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被40000多日军包围,劝他投降。而杨靖宇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敌人射击。交战20分钟,日军子弹命中杨靖宇右腕,手枪落在地上。他继续用左手的手枪应战,敌军团团围住向他猛烈开火。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为之震惊。参与“围剿”的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大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