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量

2015-07-14蒋建华

中国德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境界价值观道德

蒋建华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与判断。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就有了向善、向上的力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丰富中学生精神世界、引领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我校的教育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一、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部分中学生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在利欲面前不讲道德,漠视责任,诚信缺失。

强国必先立人。历史和现实表明,没有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党的十八大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需要培育中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做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习者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还要关注学习者本人能不能、愿不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效力的远大志向与担当精神。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留学生,之所以陆续返回祖国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中国心”。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我校力求做到“四个注重”——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注重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注重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便于参与,注重避免以知识教育的灌输方式形式化地开展价值观教育。我校引导学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用理想支撑圆梦征程,用知识开启圆梦引擎,用情感激发圆梦动力,用品格筑牢圆梦基石,用实干实现圆梦目标。

有人说,一句话影响一生,一则故事影响一生,一件事儿影响一生,一种方法影响一生,一个习惯影响一生。因而,我们在开展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注重把握立德树人新要求,把好宣传教育、实践养成、长效机制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地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我们组织开展了“梦想与责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潜心营造“责任教育”文化场。通过开展名家讲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大合唱比赛,唱响《中国梦之歌》《责任之歌》,举办“感悟泰中精神理念”论坛,让大家懂得中国梦是梦想、更是责任的道理,激励学生用责任托起中国梦,既想大问题,又做小事情;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

二、引领学生担当道德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的确,教育的核心是立人铸魂,忘了立人铸魂,教育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失去灵魂的教育”是可怕的,无德比无才更可怕。一个人,没了道德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道德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复旦投毒案被告人在庭审时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当我还在自由世界里的时候,我在思想上是无家可归的。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而言,是很不清晰的。”

道德境界是人生崇高的境界。曾经有人将好人品的主要要素归纳为:厚道、善良、守信、宽容、诚实、谦虚、正直、执着等。我国伦理学家罗国杰把道德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共产主义道德觉悟的层次(即“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层次(即“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合理利己主义的层次,极端自私自利的层次。他常说:“人的心正了,什么事都有秩序;人的心坏了,就总想着钻空子,法律管不胜管。”

新常态下的学校教育应当坚持德育为首,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培育道德责任上。比富强更重要的是文明,比知识更重要的是道德。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德育理论专家认为道德教育也是道德责任教育。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在道义上对其选择的行为的善恶及价值所应承担的责任,道德是责任的理想追求,责任是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叶澜教授曾将道德教育内容归纳为: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心”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道德责任与金钱、荣誉、地位无关,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你就是他人的环境”。每个人担负起一分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托起一分。

学校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现在各国都在重视道德教育,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最有影响的是“隐蔽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概念的提出与实践。隐蔽德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教学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和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他们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的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事儿。我们在实践中积极倡导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理念,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责任人,充分发掘利用学科中的教育资源,追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境界。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学校道德教育不能在真空里进行,关键要融入社会生活与实践之中。平时,我们注重将德育落小落细,贴近学习、生活实际,增强德育实效性,变“他律型”转向“自律型”。例如,从人们不以为然但又能体现个人道德教养的细节抓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说脏话,开玩笑适度,不议论别人,轻轻推门,节水节电,不剩饭菜,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耐心等红绿灯,电梯开门时先让别人出去等。

三、引领学生践行价值追求

人有一定的境界,才会有一定的追求,人生才会有一定的价值。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应当成为每个人的价值追求。

价值观就在你我身边。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追求。

中学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当以立人强国为己任,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学习与实践、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伦理理念,内化成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判断标准,引领学生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顽强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拼搏进取,奋发有为,书写美好人生。

在引领学生践行价值追求过程中,我们注重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平凡事做起。例如,加强“八礼四仪”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开展“十大主题教育”,办好“泰中六节”,启动“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建立“十类学生之星”多元评价体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历史纪念日等契机,开展“梦想与责任”教育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公民意识等教育;把德育内容作为“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潜心营造“责任教育”文化场,形成浓郁校园德育文化氛围;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生发展规划指导。通过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同学们更加理性、更加自信、更加沉稳,在参与实践体验中进一步领悟了“要成才先成人”“奋斗的青春最美”“有梦想就有动力”“责任成就梦想”“文明是成功的基石”“秩序先于自由”“诚信比黄金更有价值”“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人生哲理,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从而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

境界决定品位,人格决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将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注重加强传统美德教育,重视人格养成,以更生动的形式、更具体的方式、更务实的效果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让人性美好,让人生光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境界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跟踪导练(五)(2)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道德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道德
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