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成本与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研究

2015-07-14刘平

西部金融 2015年6期

刘平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给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压力的同时却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平均劳动力成本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平均劳动力成本与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占比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优化。虽然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占比不断下降,但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仍处在上升阶段。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6)-0036-05

一、引言

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开启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通过发挥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我国在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巨大优势,虽然我国加工贸易长期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低端,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的附加价值较低。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消失,外贸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动摇。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增长调结构”之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

劳动力成本上升给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是也是一种推动转型的力量呢?能否使企业在压力下转型,资本在压力下寻找新的结合点从而内在地调节产业结构改变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否因此减弱?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指导新形势下我国外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外贸竞争优势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占据珠江三角洲入海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优势,是劳动力资源大省,进出口总额在2013年达到10918.2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5.87%1,持续位列全国各省第一。广东省经济开放发达,劳动力价格能较好地体现市场需求,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且其出口统计数据口径统一,因此本文以广东省作为代表,研究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从传统的贸易理论来看,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的发生与比较优势相关。在自由贸易中,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李嘉图的理论描述了对外贸易中劳动力分工的优势。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则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生产函数对国际分工决定性作用,一国应生产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较多要素的商品。中国一直被视为劳动力资源大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发展,我国已经从初级产品的出口走向了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长期以来占据绝对优势。国内学者指出,低劳动力成本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低工资不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对从生产制造大国转型消费大国造成障碍。廉价劳动力水平不利于劳动者素质提高,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挤压高技术产业发展,使我国国际加工贸易处在全球产业分工链低端,阻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成本连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发生转变。罗来军等从理论上说明,工资水平的适度提升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国际竞争力。郑延智等以江西省数据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劳动力成本上升抑制投资,但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对总产出及经济增长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工资的提升从理论上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可以反映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变呢?国内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其对投资消费、总产出、国内产业升级方面的影响,但是对于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研究则较少。

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映射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化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对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研究中,一方面,FDI的流入一直以来被认为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一定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被认为改善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被认为对FDI的流入产生一定影响。冯伟等通过1990-2009的省级面板数据认为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能对FDI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但越过拐点值后变化产生阻滞作用。劳动力成本与进出口商品结构二者直接关系的研究则较少。此外,通过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分类来研究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评判标准。

江小娟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中指出比较优势、国内产业基础和市场结构、与全球分工程度是决定一国贸易增长和贸易结构的三类因素。劳动力成本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商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本文将从对外贸易的视角直接研究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广东省数据实证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数据与模型

(一)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

广东省统计局进出口商品分类采用的是HS协调制度编码。可以采用资源密集产业分类方法2,将HS编码下的商品统计分类与SITC的标准3进行对照,将HS编码下的19类出口商品分为如表1所示的三类。第20类艺术收藏品和21类特殊交易品出口金额较小,影响可以忽略,未参与分类。

进出口商品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按照以上三类商品分类,通过广东省2001-2013历年统计年鉴得到初始出口数据,整理并计算得到资源密集型商品、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在每年出口商品总额中所占比重。

从产品出口角度来说,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初级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这样几个阶段。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2001-2013年期间,广东省出口的资源密集型商品占比最小且变化不大,在2%的水平上下波动。资本密集型商品占比最大。在13年间,劳动密集型商品占比共降低11.07%,资本密集型商品占比相应上升14.22%,可见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整体在优化。

(二)劳动力成本

FDI持续流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物价因素,我们在构建模型时,选取消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广东省城镇单位平均工资作为劳动力成本。由于广东省劳动力流动性较大,外来务工者较多,劳动力价格相比内陆省份更能反映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关系。

(三)劳动力成本与出口商品结构关系实证分析

1、模型的建立

选取2001-2013年广东省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占比(PROP)和剔除了通胀因素后的广东省就业人员平均工资(aversalaryt)作为样本数据,就平均工资与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占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模型:

PROR=C+β×aversalaryt+u

C为常数,β为弹性系数,u为误差。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之前,为了避免伪回归,先要进行PROP和aversalaryt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只有同阶单整序列才可建立协整关系。

2、单位根检验

利用ADF检验对PROP 和aversalaryt进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如表4所示,原序列PROP和aversalaryt 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PROP和△aversalaryt 都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ADF检验,这说明PROP和aversalaryt同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3、协整检验

通过eviews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PROP= 0.4770 – 0.0018 aversalaryt

(22.7790)      (-5.4658)

(R2= 0.7309, Adjusted R2= 0.7064, F= 29.8748)

对回归结果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ADF统计值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残差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因此得出结论,PROP与aversalryt存在协整关系。劳动力成本与劳动密集占比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平均工资每增加1%,劳动力密集商品出口占比降低0.0018%。

4、误差修正(ECM)模型

协整关系体现了平均工资与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产品占比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变量短期波动情况。

假定两个变量X与Y的长期均衡关系为:

引入二阶滞后模型:

经过恒等变形,可得如下二阶误差修正模型:

其中ecm为误差修正项。令Y为PROP, X 为aversalaryt, 在Eveiws中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

△PROPt=-0.0094+0.5988△PROPt-1-0.0017△aversalrytt-1-0.0012△aversalrytt-0.8062ecm

(-0.3915)  (2.1079)        (0.4891)              (-0.3680)            (-2.9662)

(R2=0.6591, Adjusted R2=0.4318)

由于常数项和△aversalrytt最不显著,因此尝试去掉这两项,重新进行回归:

△PROPt=0.5808△PROPt-1-0.0012△aversalrytt-1-0.6697ecm

(2.5070)             (-1.5272)              (-3.0577)

(R2=0.6028, Adjusted R2=0.5035)

模型的拟合系数较好,各回归系数符合经济意义,△PROPt-1与误差修正项ecm在5%的水平显著,△aversalrytt-1不显著。回归结果表明,上期PROP和averslaryt每增加1%,本期PROP将相应增加0.5808%,降低0.0012%。误差修正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它表明当PROP与长期均衡的偏差中的66.97%被修正。

四、结果分析

从数据模型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的13年里,随着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其出口商品结构对应发生了一定变化,总的来说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商品占比在持续下降。劳动力成本与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占比具有长期稳定关系。与此同时,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占比相应上升。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伴随着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可以说,劳动力成本上升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给许多制造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负担,但也是一种促进结构调整和革新的潜动力。

资本密集产品出口占比已经超过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占比,这是否说明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减弱或者不复存在呢?

贸易竞争力指数(TC),表示一国净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波动影响,常被用来比较分析某一产业或行业国际竞争力。加入进口数据,我们计算了原分类下资源密集型商品,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虽然出口商品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占比超过劳动密集型商品占比,但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外贸竞争优势明显强于资本密集型商品。2001-2003年,劳动密集型商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从0.1722增长到0.2010,第二波增长从2004年的0.1871上升到2010年的0.3015,此后上升到2013年的0.4272,为历史最高值。由此看出,虽然劳动力成本在上涨,劳动密集型商品贸易竞争力并没有降低,而是波段性增长。因此,虽然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但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并未消失。一种解释是我国劳动成本上升的同时,劳动生产率有了更大的提高。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于绝对劳动成本的上升,那么创造单位商品价值所需的劳动力价值实际上反而下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劳动成本实际是下降了。

五、结论与建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情况显示,2014年16—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71万,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三年绝对数量连续下降。我国的“人口红利”从2010开始消失,但是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反应在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在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可以转化为产业升级潜动力,使我国外贸产业不得不从旧时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模式中走出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开启我国对外贸易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转移的过程。综上,本文提出建议如下:

地方政府应该合理调整提升本地最低工资水平,鼓励社会整体工资水平的合理提升。

在劳动密集行业,企业不应该抑制劳动工资的上涨,而是应该加强提升劳动力素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相对成本,保持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继续发挥劳动资源优势对我国出口的巨大带动作用。此外,企业应该改变以往单纯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从技术革新,设计创新上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对于生产传统家居品、日常用品的企业而言。

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创新,发展新的外贸优势,促进资本密集行业和技术密集行业的发展,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升级,在不久的将来使资本和技术替代廉价劳动力成为我国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梁达.从劳动成本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中国中小企业,2010(7):15-17.

[2]张若雪.人力资本,技术采用与产业结构升级[J].财经科学,2010(2):66-74.

[3]罗来军,史蕊, 陈衍泰等.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与我国产业升级[J].当代经济研究,2012(5):36-42.

[4]郑延智,黄顺春.劳动力成本,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江西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3(2):18-22.

[5]刘舜佳.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财经科学,2004(2):78-81.

[6]肖利秋.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3(1):81-89.

[7]冯伟,邵军,徐康宁.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与外商直接投资:[J].南开经济研究,2011(6):3-20.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Cost and th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Guangdong Province

LIU Ping

(School of Business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increasingly rising labor cost places the pressure on the traditional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motes the adjustment of th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labor cost and th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labor cost and the export of the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With the rising labor cost, th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has changed. While the export ratio of the labor-intensive commodity has declined continually, because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abor productivity, the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the labor-intensive commodity is still on the rising stage.

Keywords: labor cost; labor-intensive product;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conometric model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