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专业建设与创业教育
2015-07-14罗静
罗静
摘 要:本文从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角度探讨了我校开展眼视光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完善视光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从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教育教师队伍、形成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我校加强创业教育的构想。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
一、我国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几年来,社会上近视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广大人民群众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眼镜的要求不仅从科技含量、新材料的应用,还是款式和包装设计等要求越来越高,眼视光技术人员的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
因此,医护分院与台湾宝岛眼镜公司合办的视光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为取向是十分正确的,只需要结合当前的形势进一步完善。要特别注重职业精神培养,加强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提高人才综合专业素质,特别是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情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培养技术性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二、加强眼视光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我校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和学科特点,医护分院的专业建设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行业,面向社会和行业主战场,逐步形成具有视光技术鲜明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我校错位竞争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显示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我国目前缺乏眼视光高级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转变观念,积极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视光专业兴趣,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用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2.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要进一步建设好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提高创新创业的实际能力。
3.加强产学研合作真正形成眼视光技术特色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派教师和学生到视光企业实习,开展产学研合作。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学要在行业协会组织下与企业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与企业的专家一起,共同编写特色教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技术特色,培养能适应企业特别是视光企业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应用需求的服务人才。
三、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建设服务
1.全面认识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当前作为就业的补充渠道,而且要进一步从以下方面认识创业教育的意义:
(1)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这些机遇的提出,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业教育在这个时代性的变革时期,尤为重要。
(2)创业教育是当前大多数企业的现实需要。创业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自主创业上,还应包括在企业内开拓新业务、创造新产品和创新服务,更广泛地包括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2.创业教育要以专业教育相结合
根据我眼视光专业是特点,结合专业建设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眼视光创业教育,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应用技术创新开展创业教育,以视光服务创业为点带动互联网技术创业的各个方面,以点带面,努力做好创业教育工作。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视光技术创业大有可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为社会分担就业压力的作用逐渐显现。我们要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搭建视光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利用校外专业实践基地,打造创新创业真实本领,通过学生参与和承担项目的方式综合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3.形成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和企业家,介绍创业案例和亲身经历,也可请创业学生讲亲身体验等。还可以请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来校做讲座。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到校外实习基地,到企业去实践。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充分利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比如成都市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等。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