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临摹教学初探
2015-07-14
小学美术临摹教学初探
孙桂凤 (山东省青岛地恩地希望小学 266000 )
临摹在学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一座桥梁。如果学生能够在临摹的时候汲取经验,增长见识,学会技能,就可以创造出更好的美术作品。所以,如何更好地开展临摹教学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对其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小学美术 临摹 桥梁 作品
经验的获得途径一般可归结为两种:其一是由自己的生活实践积累的经验;其二是通过一些书本或者利用其他的途径去学习他人积累的经验。临摹,顾名思义就是对着已有书画进行模仿,是学习绘画的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我国的不少画家就是从临摹入手学习和创作的。究其原因,临摹可以教给学习之人绘画的技法,只有绘画的技法熟悉了,才可以对熟悉的东西进行描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同样离不开临摹。这是因为小学生还处于幼年阶段,无论是在认识事物的上还是在表现事物上,都是不太清晰。即使他们对某些事物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却常常流于一般,甚至无法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准确地表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临摹,学生可以增长美术方面的技能,培养绘画语言,提高美术技法,是学生学习绘画的关键一步。它的形式很广,临法很多:可以临摹名家大师的作品,也可以临摹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绘画作品;可以临摹那些作品中的构图、作品运用的色彩,也可以临摹绘画作品所使用的技法及其用笔。如果运用得当,必然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学生能够十分完美地用手中的蜡笔绘画出美丽的花朵,但是因为不懂得技法,画出来的花朵毫无生机;学生也能够用蜡笔将星星十分漂亮地描绘出,但因为技法的问题,星星却被画成了五角星。究其原因,主要是临摹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作主动性,学生在创作中完完全全去临摹,反而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所以,一味地进行临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毫无益处的,但小学生,很难快速掌握绘画技法。在这种限制之下,学生就无法将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完完全全地勾画出来。相反,假如教师能够让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提高,情形又会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美术课堂上必须适当地安排一定的临摹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一般而言,经过一两年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之后,学生的绘画作品线条将变得自然流畅,下笔将变得大胆,有的甚至流露出让人惊讶的自信。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临摹的正面作用,还美术教育之正位呢?我认为美术教师只有自然而然地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性,因人而异对他们认识世界予以指导,并且启发他们除了会画我们眼中的美丽世界,还要学会画我们心中的纯净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美术作品。
众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儿童绘画时,只有让他们随自己的天性率性而画,才是绘画所应追求的真谛所在,也就是说儿童所独具的纯洁、善良是绝对不能被扼杀的。所以,在临摹教学中,一旦学生不能照着例画临摹,或者想象不出来,教师可先让其观察例画后再进行默画,并鼓励他们可以在原先例画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作。这样,在经过大脑的消化、加工之后,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独具的绘画语言,从而提升绘画技能。
此外,为了让临摹真正发挥实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其与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创造与技法同时兼具。假如教师一味地去启发学生想象,或者只讲解绘画技法,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所画作品题材十分枯燥,失去童真;其二,能够大胆联想、想象,但具体内容却画不出来。只有将绘画技法与学生想象合理地结合起来,所创作的绘画作品才会更有生命力。
当然,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把握时间,做到精讲多练、多辅导,充分发挥临摹在学生绘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在讲解完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后,教师可在临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观察这幅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它能够吸引人。之后,再让学生动笔。
总之,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临摹的作用在学画中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临摹,一个初学者可以学习到用笔、用墨、构图等一整套的技术能力,之后再经过个人长期大量的重复训练,形成自身的绘画风格和能力。可以说,临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作用不仅是技术的锤炼,更是形式语言的积累。而当前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仅有美术技法,还要能够大胆创造。所以,在临摹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临摹,让其成为学生绘画的基石,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架桥铺路。
[1]闫同林.美术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3).
[2]李甦,李文馥,杨玉芳.儿童绘画与语言关系的发展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3).
[3]张晓韬.对临摹教学的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
[4]童铧彬.浅谈美术教育中“临摹”的艺术价值[J].美术大观,2009(11).
[5]张伟平.从临摹谈起[J].美术观察,2002(5).
(责编 冯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