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之我见
2015-07-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之我见
李洪永 (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工农小学 563299)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习作的水平,而开展朗读训练就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好朗读训练进行阐述。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哪些,如何读,读得如何,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经验的缺乏、方法的单一等,经常在课堂中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课文达不到要求时,教师都会提醒一下学生要读出感情来,然后让学生继续读下去。如果学生实在读得不好,教师就让学生再读一下。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知如何读,怎么样才算有感情,怎样读才能有感情,总之,学生找不到合适的阅读方法。长期如此就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呢?
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把握好朗读的基调
读好一篇课文的基础是要对阅读的课文非常熟悉,要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感情、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将作者表达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做到传情适当、表意清楚。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除了要将课文读熟外,还要了解写作背景,紧扣课文,一字一句解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把每一句话都读出感情,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以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主要叙述的是一个有家不能归或都说是不敢归的小女孩在家家都团圆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的故事。作者写作的社会背景是沙皇统治俄国的黑暗时期,课文主要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也表现出了课文作者安徒生十分同情穷苦人民。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能够确定在朗读该课文时应该使用低沉缓慢的语气。在课文中还有小女孩三次划火柴的场景描写,每划燃一根火柴到火柴熄灭都表达了小女孩内心的不同情感。在朗读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就需要根据当时小女孩的心情,适当变换语气和朗读的速度,读出悲——喜——绝望的感情。
二、深入品味课文语言,扎实训练朗读技巧
学生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读书获得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同样也在读书中了解到写作的技巧,因为读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写作的良好范例。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要让学生有所选择,要选择重点段落、有感情的段落、描写精彩的段落、特殊的段落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品析词句段的同时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1.课文中感情浓烈的段落。课文中有些段落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把作者的感情升华到更高的境界。比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句话要求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学生要用深挚、亲切的饱含感情的基调进行朗读。
2.课文中含义深刻的段落。有些段落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能够反映课文的主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进行思考才能有所领悟。比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的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句子:“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钓鱼的启示》中的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课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课文中的一些段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有些段落起到的是总起作用,有的是过渡的作用。这些段落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绝佳素材,需要学生认真朗读,认真识记,并自己感悟。《桂林山水》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朗读素材,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这些句子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漓江水的与众不同。
三、通过教师泛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外,还需要教师做好泛读,不断强化语言、文字和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范读,要指导学生充分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联系,理解清楚每个段落的含义,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小声模仿。教师要特别对教材使用准确的词语、表达优美的句子、描写生动的段落,先给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有章可循,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最终提高学的朗读水平。
[1]李庆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09(8).
[2]张文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例谈[J].中小学电教:下,2011(7).
(责编 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