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新教材中的预习

2015-07-14

学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滋味新教材古诗

重视新教材中的预习

庄小敏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南胜南胜中心小学 363700)

从三年级开始,新教材在课例上有了预习内容安排,这体现了新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体现训练过程”。预习的主要内容有自学生字词、理解词和句、尝试给课文分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等。新教材为什么要安排预习呢?其主要目的是要借预习能力、习惯的培养进一步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当代知识激增、更新过程更快,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而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预习并没有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从新教材安排预习以来,我听过不少三、四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听后,我发现这些执教者有的不重视或不够重视预习的作用,有的教师会一个完整课里完全没有涉及到预习,有的教师虽有所涉及预习但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这都没有发挥预习的积极作用。

那么,忽视预习有什么负面影响呢?没有预习,学生会因为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而被动地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迅速作出反应、理解不了,或是一知半解,学习效果不理想,整个教学过程也会不顺利。

预习究竟有何作用呢?首先,从心里学角度来看,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比盲目听课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所以学生的目标明确,指向性强。其次,预习有它的近期意义:为本课服务。学生在将预习要求与课文具体内容“对号入座”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课文的哪些知识点比较生疏、不理解。对此,学生会想方设法弄懂它们。这就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与掌握,也有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再次,预习还是有它的远期意义: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服务。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如果学生不具备自学能力,个人将无法进取和创造,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生活。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自学能力养成的基础。预习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它呢?当然,我们认识并重视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它。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运用语文预习的。

一、 激发学习兴趣,理解预习意义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个内因,所以我抓好课文的导入部分,利用教材中有趣味性的元素或与学生习惯看法有争议的事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板书“劳动最有滋味”这一课题时,我故意板书或“劳动最没有滋味”。正当学生质疑时,我趁机反问:“劳动时大家会很累,怎么会有滋味呢?”学生不作答,这时我就指出,如果同学们有预习课文的就会知道了。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文的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预习的意义。可见,学生只有在明确预习意义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进行预习。

二、 读透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

预习内容又可分为两部分,即课文主要内容和预习具体要求。在学生理解预习目的、意义的基础上,我们要要求学生进一步明确预习要求有哪些。如在做《劳动最有滋味》一文的预习时,我先让学生仔细阅读预习内容,接着将预习分成“主要内容”“预习要求”两部分,向学生提问:有几项预习要求?哪一项是主要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三项要求:其一,为什么说“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其二,自学生字新词;其三,课文从哪三个方面讲了劳动的滋味和乐趣。其中第三项是最主要的。经过这样的划分与讨论之后,学生就能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了。

三、 控制预习过程,加强个别指导

刚开始的时候,我将预习安排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并适时加以指导。我让学生先读通课文,遇上预习有要求的部分先做个标记,稍后再将有标记的地方精读,找出问题的答案,如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做上着重号,等我讲解课文时再进行理解。在学生预习时,我就到中间去巡视,及时了解预习情况,加强对重点、难点的指导,特别是帮助差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与掌握,让全班学生的预习均有收获。

四、 检查预习结果,养成预习习惯

对学生预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检查与评价,因为及时、客观的检查与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正误,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的结果要如何检查呢?检查哪些内容呢?在教《早发白帝城》《山行》这两首古诗时,我根据“读读这两首古诗、查字典,理解词句,想想这两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的预习要求,侧重检查了三项内容:其一,查通读。看学生是否读准其中的多音字,如“朝、还、重、斜”等,启发学生课外应把古诗多读几遍,读通顺;其二,查解词。看学生是否理解诗句里的每个词的意思,如“朝、辞、啼、还”和“斜、坐”等。我还让学生谈谈是怎样弄懂这些词的意思的,让学生养成利用字典、联系诗句词义的解词方法和习惯;其三,查对诗意的理解。我让学生试着说说两首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白阅读古诗除了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来帮助理解词句外,还要充分利用文中直观、形象的插图开启想象,对照学习。我还肯定学生的正确做法,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由课内到课外,逐步由扶到放

学生从不懂得预习到养成预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经过自我努力方能达到。因为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预习了,虽说是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但还是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从四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减少在课堂上的预习指导。平常情况下,我就布置学生在课外预习或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这样,一步步减少指导份量,我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去预习,逐步实现由扶到放。

总之,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要重视并运用好语文预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此外,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为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仔细揣摩教材编写意图,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并积极寻找科学的方法去利用这些环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责编 乔召召)

猜你喜欢

滋味新教材古诗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自由到底是什么滋味?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说谎的滋味很糟糕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春天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