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保护浅议

2015-07-14梅中海刘日林郑盛珠王晓霞叶文晶

绿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保护

梅中海,刘日林,郑盛珠,王晓霞,叶文晶

(浙江省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 景宁 323500)

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保护浅议

梅中海,刘日林,郑盛珠,王晓霞,叶文晶

(浙江省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 景宁 323500)

摘要:指出了浙江省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湿地,对于研究高山湿地的发生发展、湿地生物的栖息繁衍规律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望东垟高山湿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望东垟湿地的基本条件,以及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望东垟高山湿地保护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望东垟;高山湿地;保护

1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南部上标林场范围内,属洞宫山脉的罗山支脉。东与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南与福建省寿宁县李家垟接壤,西与景南乡渔际村相邻,北与景南乡东塘村交界,林场总面积2203.3hm2。地理位置界于27°40′00″~27°44′19″N,119°34′28″~119°38′54″E之间。距景宁县城鹤溪镇55km。望东垟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194.8hm2,占林场总面积的54.2%。

保护区地形复杂,土壤肥沃,气候独特,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种群丰富,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高山湿地群落,适宜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尤其是江南桤木乔木群落在高山湿地生长,在华东地区少见。现区内常年积水的高山湿地有6处,面积54.2hm2。境内湿地为省内罕见的山地沼泽群,较典型的沼泽湿地主要有望东垟、见头垟、茭白塘、双桥圩、白云坪、畚斗团等6处,其中以望东垟面积最大(40hm2),且其以乔木树种(江南桤木)组成湿地群落,特色十分鲜明;较重要的还有茭白塘,面积虽仅3hm2,但湿地植物群落类型相当丰富。湿地内主要植物有265种。比照1999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区内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和伯乐树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三级保护植物有4种,珍稀植物有石槲、竹节人参等。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被列为世界濒危鸟类的黄腹角雉在区内有分布且数量较大。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4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4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建保护区之前,望东垟高山湿地受到人为的开发利用,江南桤木高山湿地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有许多动植物种类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加以保护。开展湿地修复及保护工作,将有效地保护好独特的高山湿地群落和拯救许多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实行可持续发展。

保护区地处飞云江源头和瓯江一级支流的源头,渔际坑林区下游就有十余座水库电站。区内上标水库为全省落差最大,发电经济效益最佳的电站。因此,保护区内的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流失,为延长上标水库及下游所属电站的使用寿命均有重大的作用。

2望东垟湿地的自然条件

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沿海山地湿润气候型,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12℃,1月份平均气温1.8℃,7月份平均气温21.8℃,极端最低气温-12.3℃。初霜日一般在10月中旬或下旬,终霜日一般在4月中旬,≥10℃有效积温3136℃,日较差10℃。年平均降水量达2066.7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

保护区是飞云江水系的源头和瓯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属两江分水岭。区内主干溪流有谋人坑(属飞云江源头)、上标溪和渔际坑溪(属瓯江水系)。由于保护区内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一般情况下短时间降水不会出现洪水,枯水期溪流不会断流。保护区内水体质量好,无污染,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存繁衍。保护区内的山体由火山岩构成,山体坡度较大,不具备储存大量地下水的条件。地表水随降水量的变化明显,地下水则相对稳定。

3高山湿地的主要功能

3.1 望东垟湿地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据最新动植物资源调查比对显示,该湿地恢复效果显著,成为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区域内共有维管植物178科691属1472种,分别占浙江省科、属、种数的77.1%、50.2%、38.0%;木本植物573种,占全省的38.9%,草本植物899种,占全省的61.1%,省级以上珍稀濒危植物43种;动物资源进一步扩大,脊椎动物5纲31目90科335种,占全省的57%,比5年前新增了46种,共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动物91种。

3.2 物质生产功能

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

3.3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同时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4 水分调节功能

望东垟湿地对于省内的飞云江、瓯江水系的蓄水,水源涵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持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平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实验研究,1hm2的沼泽湿地在生长季可蒸发7415t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3.5 净化功能

经过测定发现,湿地可以将废水中大约98%的氮和97%的磷净化排除。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4保护管理现状

4.1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经过开展望东垟高山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改善了通往望东垟湿地的路,加宽路面,由原来的沙石路改成了水泥路,方便车辆通行。在保护区安装了摄像头全天360°无死角监控保护区动态,以更好地保护区内生态安全。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配备了先进的林管通系统,随时定位工作人员的地理位置,配备巡护车辆,方便工作人员在区内的巡护工作。给工作人员配备数码相机,以便他们拍摄区内随时出现的珍稀动物。给管护人员新建了宿舍,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在社会和中小学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增加人们对高山湿地保护的认知度。

4.2 政府重视保护工作

在浙江省环保厅的支持下,实施景宁望东垟管护能力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通过缺口回堵、填沟还草、人工补植、全面封山和专人看护等技术措施人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对望东垟湿地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努力恢复湿地原貌。在浙江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实施高山湿地恢复技术研究项目,对湿地珍稀植物江南桤木、闪光红山茶、红豆杉和伯乐树等进行了有性繁殖试验,对伯乐树、闪光红山茶和大叶三七等进行了无性繁殖试验,初步掌握了部分湿地及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技术,并对高山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4.3 建立湿地监管机制

在湿地的治理过程中建立了湿地的监测机制和功能评价体系,对湿地进行持续的测定和调控,维护高山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建立标本展示室,设立各类监测点及永久性样地,组织人员定期开展生态、资源、环境等各项监测活动。

4.4 湿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湿地破坏情况得到控制,恢复湿地自然生境,保护湿地物种的多样性:防止湿地系统污染,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这不仅能够改善气候状况,也为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境栖息地。

5保护区现存的问题和难点

5.1 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管理专门法规,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严格法律制度,如湿地征占用和改变用途审批制度、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等。由于法律缺失,部分地方在开发建设中,往往把目光瞄向了湿地,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湿地的消亡速度。

5.2 交通较为不便

由于距离县城比较远,自驾出游大约需要70min的车程,客车一天两班大约90min的车程,路途遥远不说,而且路况较差、弯道很多,对于不会坐车的人来说很是痛苦。

5.3 职工的居住条件差

湿地工作人员的住宿条件比较艰苦:和以前相比是有改善,但是和城里的生活相差很大,各方面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5.4 文化需求严重不足

湿地距离农村的聚集人口比较远,平时接触外面的信息不多,导致他们精神得不到寄托,长久心里情绪得不到发泄,会造成精神紧张等隐疾。

5.5 湿地环境需要优化

一是高山湿地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冬季难以发挥净化作用,夏季暴雨雨水对湿地造成致命破坏。二是湿地净化效果受进水水质及水量变化影响。三是非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湿地管理,间接影响湿地净化水质效果。

5.6 管理人员知识老化、保护设备少

工作人员多是近50岁的人,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和现代化的管理不能同步,缺乏专业的人才和高科技设备的辅助。

6保护措施建议

6.1 加大湿地保护工作力度

建议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湿地进行政策性保护。本身合理进行空间区域划分,采取得力措施加以保护。在秋冬季节,湿生植物地表以上部分将枯死,更要制定严格的森林防火制度。

6.2 加大湿地修复工作力度

在总结湿地修复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湿地生态功能情况开展重点是根据生态功能,采取疏浚、修建拦水坝等方式,对生态功能萎缩的湿地等,进行有计划的修复,恢复其湿地功能。

6.3 加大污染治理工作力度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步加严,湿地是污水处理系统不可缺少的处理单元,要积极引进创新型技术,因地制宜地管理湿地。根据高山湿地保护现状,严格控制人为污染,减轻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6.4 培养人才,加强管理

湿地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保、

水利、林业等行业,要求管理者知识面广。要引进知识型人才,经营好湿地工程。

6.5 增加管理人员的精神归属感

在保护区,只有几人每天管护,长期与家人聚少离多,与大自然为伍,缺乏精神寄托。建议可以开展人员的轮班管护工作,不要固定的人看守,不同的环境会给人不一样的心情和好奇心。给管护人员拉网线,安装数字电视等;开通免费的接送车上下班,可以减少职工的心里压力,增强职工的归属感。

6.6 提供研究自然课堂

开展保护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自然研究及保护科普活动,把课堂搬进大自然,让学生自己到湿地去探究,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巩固和探索。

保护湿地任重道远,提高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福田.加强湿地保护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12(2):36~40.

[2]武建雷.云南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湿地[J].云南林业,2013(1):20.

[3]翟可,徐惠强,姚志刚,等.江苏长江流域湿地现状及保护管理[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4):20~22.

[4]刘志敏,姜永诰.滨州市海河流域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23~34.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026-03

作者简介:梅中海(1975—),男,浙江景宁人,会计师,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与保护区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2-06

猜你喜欢

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