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前景分析

2015-07-14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541004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古建筑古镇居民

金 磊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541004)

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前景分析

金 磊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541004)

乡土建筑在我国的历朝历代的发展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与我国历史悠久息息相关,历朝历代或者是各个民族之间的不同的民俗传统、生活习俗、建筑艺术形式都是乡土建筑的艺术写照。这正反映了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这是在长时间的历史长河当中积累了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智慧,也是古老民族带给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使我们后辈的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转的必要条件。乡土建筑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起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劳动人民的结晶也是古老民族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但是随之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历史古镇这个乡土建筑的特殊“群体”,面临着覆灭,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丢失。

乡土建筑;古建筑保护;居住改造

乡土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发展、地域文化的积淀,在其经历沧桑历史的过程中,保留着当地居民的世代记忆。近年来,国内对乡土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呼吁抢救乡土建筑的文章层出不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在早期的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们的抢救工作在很不如意的情况中进行的。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不敢奢望占那只有一二成的如意。不过,抢救乡土建筑或者它们的资料不是我们自己‘人生’的事,难道就让乡土建筑和它们的材料,这样在不如意中完蛋大吉?”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志华教授对乡土建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乡土建筑,本身就代表着一个地区有特点的民俗民风以及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伴随着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古村镇的经济,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为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很多乡土建筑也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伴随着传统建筑的逐年衰老、公共设施的日渐不足,新建筑犹如鱼贯雁行般不断建造起来,新、旧民居的建筑风格上的冲突等问题日益严重。乡土建筑需要我们保护,古城镇也需要发展。如何来解决保护欲发展的矛盾问题,使乡土建筑重新焕发出新的魅力,便成为乡土建筑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关键举措。

现如今,在我国对于乡土建筑的保护步伐缓慢,有的甚至还没有来的保护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在我国的乡土建筑当中,有些大的村落已经慢慢消失,也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慢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所抛弃,我国乡土建筑的保护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政府的层面而言,他们所提倡的保护与发展一直停留在“精品”层面,从自身的保护价值来看,就是年代越早艺术价值就越高,而没有把保护的重点放在对乡土文化、古城镇格局、聚落整体性的保护上来。甚至有一些在古村落的内部重建、加建、改建古建筑的情况发生,使传统聚落格局的特点和地域性特征慢慢丢失,仿佛与城市建筑一般,乡土建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其次,在保护乡土建筑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定的保护规范,“依法治国”乃至“依法保护”应提到正常日程上来,不应在我们失去了之后,才想到那是我们流失的记忆,我们应该珍惜,而那时我们只有怀念。

最后,我们对乡土建筑的维修工作也是一个大的难题,我国对乡土建筑的维修,在乡土建筑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后,那这个乡土建筑就已经进入到了维修维护阶段,而且有许多的旧建筑的维修费用要比新建建筑的维修费用要高很多,所以也遇到了筹资难、维修进度缓慢,使广大群众不能接受,在这同时也加大了政府的投入成本。

而且,在大多数的乡土建筑中,有些居民还在居住,属于私人建筑菜场,按照相关法律,应予以资金补贴。这样才能保证有很多有重要价值的乡土建筑得以保存。

目前,我国很多的乡土建筑基本都分布在比较偏远的山村,它们遗留着古代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空间结构,“天人合一”的和谐共处态势。天安门、故宫之所以被认为是标志性建筑,就是因为它记载了历史。中国的乡土建筑,包括农村的祠堂、寺庙、住宅、书院、桥梁、道路等,同样也记载历史,它记录了中国特有的农耕社会。

保护乡土建筑,在现代规划建设中,对社会建设方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居建筑”提供参考的依据。同时,为创造新的建筑形式提供根据。也可以在新、旧建筑之间形成对比,从而使新、旧民居的建筑风格上避免出现不和谐的冲突,也为以后的传统建筑设计思维的创新不受到隔离;对文化建设方面,在现代化“千城一面”的都市生活中,保存了传统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乡土建筑,也能让现代人去感受和体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期的文化历史历程,所以我们要重视乡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让当代以致后代人了解前人的民居的形式;对经济建设方面,作为旅游业的开发,对于地方经济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发展旅游服务业并以此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一些僻壤乡镇的古旧建筑,如果能够加以挖掘,进行保护性开发,一定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步。

在国内知名古镇上新建居民也代表了古镇发展到一定时期居民的生活需求,虽然功能上满足了居民的自身的生活需求,但整体建筑外观却与周围古建筑十分不协调,很多建筑细部及装饰构件都采用现代模式,如外表贴瓷砖、色彩过于鲜艳、平屋顶、铝合金门窗等问题,很多房屋的柱子都裸露在建筑表面,如何解这些问题是该在方案的重点。

在笔者走访调查过程中,居民普遍认为只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愿意进行局部改造的。这样是能够适当增加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当地居民有更好的更舒适的生存环境。

乡土建筑想有更好的前景,必须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别具一格的特色风情和软环境服务,才是古村浏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可以同时促进如交通运输业、旅馆、饮食等服务业,从而形成可循环的资金生态链,进而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古镇保护,改造只是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另辟新区建立新村,才是根本的保护古建筑,同时发展旅游不相冲突解决办法。这样,不仅解决了古镇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问题,而其可以更好的保留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1]单霁翔.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研究(上)[J].城市规划,2008(12).

[2]曹永康.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

[3]郭磊.基于西方建筑遗产保护理论视野下的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与开发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猜你喜欢

古建筑古镇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