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动物园》中父子逃离的存在主义解读

2015-07-14同济大学英语系20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威廉斯阿曼劳拉

郑 晴 (同济大学英语系 200000)

《玻璃动物园》中父子逃离的存在主义解读

郑 晴 (同济大学英语系 200000)

戏剧《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自其发表以来就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将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角度对剧中父子逃离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分析剧中两位男性角色身处社会边缘的困境以及生存困境并最终做出逃离的选择,表现出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通过作品所表达的对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充满压抑却又颇感无奈的生存状态的解读和关注以及对于人们如何跨越这种困境、进行自由选择的思考与探索,也为研究解读威廉斯的作品提供新视角。

玻璃动物园;逃离;存在主义

引言

戏剧《玻璃动物园》(The Glass Menagerie)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的成名之作,自其发表以来就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他的剧作因深入人心而广受好评。

国内外学者对于《玻璃动物园》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主要研究作品的创作特色,第二类研究主要探讨威廉斯的生平经历与其创作的戏剧作品的关系,第三类主要通过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于作品中两位女性角色阿曼达和劳拉进行分析,第四类主要是从逃离这一主题的角度,对于作品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然而,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角度对威廉斯戏剧作品进行分析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少。虽然田纳西·威廉斯并不是一个存在主义者,但他作为一个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剧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依旧有很多方面反映出了存在主义的思想。

本文将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角度对剧中父子的逃离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分析剧中两位男性角色身处社会边缘的困境以及生存困境并最终做出逃离的选择,表现出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通过作品所传达的对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充满压抑却又颇感无奈的生存状态的解读和关注以及对于人们如何跨越这种困境、进行自由选择的思考与探索,与此同时,也为研究解读威廉斯的作品提供新视角。

一、世界的荒诞与生存危机

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所生活的20世纪中期的美国,是南、北两种文化冲突的时期,整个社会压抑、冷漠,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人都有着恐慌、孤独、忧虑的负面情绪,而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现实是冷漠而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王一玫 2006:185),这样的生活处境迫使着人们在艰难中挣扎,在《玻璃动物园》剧中,父亲和汤姆的生存状态亦是如此。

1.生活的压力与社会思想的冲击——父亲的生存危机

《玻璃动物园》虽创作于1945年,反映的却是20世纪30年代动荡之中美国普通家庭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在该剧一开始,男主人公汤姆便将时间调回20世纪30年代。

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萧条,使得国内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处于动摇的阶段,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惶恐不安。美国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后,美国人则试图通过他们的努力在战后的经济萧条中实现他们一直向往的美国梦。尽管整个社会从表面上看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但是在这一切的背后却有着重重危机,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玻璃动物园》中,父亲温菲尔德身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士兵的服装的照片表明他是深受一战影响的年轻人。作为一战的退伍士兵,温菲尔德在战后处于经济大萧条的社会生活中并没有一技之长,只是依靠着从事电话接线员的工作来勉强维持生计,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对于男性的成功却有着相对残酷的标准: 能够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对于父亲温菲尔德而言,在这样的标准之下,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他都可以算是一个失败者,几乎无法迎合当时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和定义。

此外,根据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美国属于一个低语境的国家,提倡个人主义,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个人的做事方式大多不会受到其他人的行为或态度所影响。美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想要的,追寻着美国梦。作为一个全新的国家,美国并没有过多的传统束缚,可以更加自由地发展。然而,在对个人利益的疯狂追逐中,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很有可能伤及其他人的利益。正是这种对于个人主义的过分强调,在陷入困境而不知所措时,就很难寻找到摆脱困境的方法。而《玻璃动物园》中的父亲温菲尔德就处于这样一种生存困境之中。面对社会的实际情况,温菲尔德感受到了来自生活和家庭的巨大压力而无所适从。在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也促使他选择逃避,离开家庭,去过自己也不知道结果的自由生活。

2.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汤姆的生存困境

在《玻璃动物园》中,男主人公汤姆是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他一直梦想着能够成为一个诗人并乘坐远洋商船去周游世界。在剧中,他出场时就穿着一身商船上的水手服装,表明了他想当水手坐船远游的梦想。在鞋厂工作的时候,他常常躲在厕所的小房间里偷偷写诗,他热爱文学,热爱诗歌,因此他的同事们都叫他莎士比亚。汤姆也十分喜欢看电影,他喜欢电影中的许多冒险片段。

然而,事实上,汤姆的现实生活与他美好的理想有着很大的差距。汤姆一直是在无父的环境下长大的,由于父亲早年的离家出走,汤姆作为家中唯一的男性,养家糊口的重任便落在他的身上,让他有一种喘不过来气的感觉,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家庭的重担使他不得不忍受单调、压抑的生活和工作,他根本无法去一步一步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远行梦想。剧中在一次和母亲的争执中,汤姆的发泄就是他对自己琐碎、压抑、令人窒息的生活的挣扎与控诉,他对于母亲完全不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感到无法忍耐:

阿曼达:你好好听着,别再放肆!我的耐心已经折腾完啦!

汤姆:你认为我在干什么?难道我的耐心就不容许有个完吗?我知道我眼下干的是什么,我想干的是什么,对你来说,那是无关紧要的,那压根儿没什么不同……

(威廉斯 1982:31)

每天早上,汤姆都要在母亲的催促声中走出家门上班。每天去上班的路上,他都知道他走的这段路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母亲和姐姐的生存,因为他每月65美元的工资是家里绝大部分的经济来源。而姐姐劳拉的自闭性格和残疾更让汤姆感到自己必须放弃美好的梦想去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家庭的责任和枯燥乏味的工作让他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钉满钉子的棺材里,但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像变戏法的魔术师那样,一个钉子也不拔就能从棺材里出来,“最精彩的一套戏法是棺材遁人。我们把他钉在一口棺材里,他一个钉也不拔掉就出来了。这套戏法我早晚有用,靠了它我能离开这个憋死人的地方!” (威廉斯 1982:37)

压抑无奈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的远行梦想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汤姆最大的生存困境,他渴望为自己的理想而生活,可是残酷的现实却从不允许他有这样的念头,这一切让汤姆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无比的反感与厌恶。

二、他人就是地狱

“他人就是地狱”是萨特在其戏剧《禁闭》中的一句著名台词,同时也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一个重要论断。主要是指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 而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有他人的存在,就有自我主体失落的危险,他人就是埋葬和禁闭自我的地狱。(王一玫 2006:185)在《玻璃动物园》中,阿曼达的强势是温菲尔德的地狱,而汤姆一直放不下的手足之情就是他的地狱。

1.母权的强势——父亲的地狱

在剧中,母亲阿曼达,作为一个典型的南方淑女,她的行为举止是典型的南方化,总是沉迷于自己辉煌的过去,然而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位有着极强控制欲、过于强势的母亲,这一点,从她对于儿女的一切事务几乎都要插手中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母权的强势,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对于汤姆,阿曼达一直阻止他沉迷于诗歌和小说,要求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鼓励他上夜校多学知识,想努力把儿子培养成她心目中的南方绅士和成功人士,甚至儿子如何吃饭她都要干涉,

阿曼达:宝贝,别用手指头塞……而且要嚼一嚼……吃得慢一点……所以嚼嚼你吃的东西,让你的唾液腺有机会发挥作用。

汤姆:我对这餐晚饭一口也没有享受,因为你一刻也不停地在指导我怎么个吃法,你像老鹰似的注意着我吃的每一口……真叫人倒胃口……

(威廉斯 1982:12-13)

从这段餐桌上的对话中不难看出,汤姆对于母亲过多干涉自己生活的各方面而感到十分厌烦,母亲的在家庭中的强势不言而喻。

而对于女儿劳拉,阿曼达费尽心机,依旧表现出她强势的个性。即使劳拉性格内向身体残疾,阿曼达也逼着她去商业学校进修课程,学习打字,希望她能够学成并胜任一份工作。她还带劳拉去了教堂的青年会,希望劳拉学会与人交流,还一心想着要替女儿找个好女婿。而且,阿曼达最讨厌别人说劳拉是个跛子:

劳拉:我是个瘸子!

阿曼达:胡说!劳拉,我跟你说过,千万,千万别用这个词儿。唉,你没瘸,你只是有一点小小的欠缺,简直就看不出。

(威廉斯 1982:25)

从以上的对话中明显可以看出,阿曼达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女儿有生理缺陷,充分表现出她不愿意向残酷现实低头认输的要强个性。

很明显,阿曼达的性格过于强势,虽然剧中父亲并没有正面出场,但是通过剧中阿曼达对于两个儿女的管教不难看出她过分要强的个性,她事事要求完美,处处要求家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在家中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因此而引起与家人之间的许多的摩擦与争执。另外,阿曼达又十分怀念过去南方的生活,怀念自己在年轻貌美时曾被许多男子追求过的经历,总是对家人说起以前的故事也让家人颇感厌烦。由此,可推测出这种过于强势的个性以及对过往南方美好生活的过分留恋也是导致她的丈夫温菲尔德出走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有他人的存在,就有自我主体失落的危险,他人就是埋葬和禁闭自我的地狱,而在剧中,强势的阿曼达便是她丈夫的地狱,导致温菲尔德不得不选择逃避、离开。

2.手足之情的挣扎——汤姆的地狱

剧中,最让汤姆感到愧疚的是他的姐姐劳拉,这份手足之情的挣扎也是他的地狱。汤姆的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十分想要离开家庭生活,去追寻自由、实现自己的冒险之梦,另一方面,姐姐劳拉天生腿部残疾,行动不便,而且性格自闭,无法外出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完全需要依靠家人的帮助和照顾。汤姆的确努力工作,维持着家庭的日常开销,同时,劳拉也一直努力维系着汤姆和母亲阿曼达之间的情感,总是尽力缓解他们母子之间的矛盾。对于如此单纯、善良的姐姐,汤姆有着无法割舍的手足之情。

然而,汤姆在剧中却经常表现出要摆脱这种姐弟之情的挣扎的意图。在第三场中,汤姆与母亲发生了争执,激烈争吵过后,汤姆正打算摔门而出,把大衣扔向房间的另一边,不巧打到了劳拉摆玻璃动物的小摆设架,传来玻璃打碎的声音。劳拉伤心地叫嚷起来,于是汤姆帮忙拾起那些掉在地上地玻璃动物,眼睛看着劳拉,好像要说话的样子,但是却又说不出。这一情节充分表现了汤姆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十分希望自己能真正不顾一切地走出家门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另一方面,家中身体残疾需要照顾的姐姐依旧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亲人,手足之情便是汤姆的地狱,只要有姐姐的存在,汤姆的潜意识中就有要承担照顾姐姐的责任,姐姐的存在便是汤姆埋葬和禁闭自我的地狱,始终牵绊着他想要逃离家庭的内心。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迫于招生压力,开设了过多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热门专业,同时,为了学校的晋升发展,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性院校,滋生了更多的学术气息,导致学校教学资源跟不上,学校发展目标不明确或偏离最初目标,高职院校本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和操作机会,培养更多实践能力超强的学生,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在校期间很难得到完整、系统、真实和全面的实践操作机会。

三、自由选择

萨特的存在主义对于自由是这样论述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不选择的自由,不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选择。”(萨特 2007:584)对于生活在困境中的人而言,必须要进行自由选择,勇于行动,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生存与自由。在《玻璃动物园》中,父亲温菲尔德和儿子汤姆的双双逃离是他们自由选择的结果。

1.寻找自由逃避责任——父亲的逃离

父亲温菲尔德备受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双重压力,他并无能力去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对他而言,几乎无法迎合当时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和定义,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家庭中,他都是一个失败者。如此压抑的生活处境让他萌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外加个人主义思想的怂恿,促使他选择离开家庭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的生活。他在两个孩子还年幼时就已经对于生活危机做出了选择,早早地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令他倍感生活压力和无奈压抑的家,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他留下的只有一张挂在壁炉上始终在微笑的相片,他还曾寄过一张明信片,之后便失去了联系和音讯,整个家庭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

然而,萨特的存在主义中所说的自由选择是要承担责任的选择,温菲尔德的离开给家庭成员带来影响,剧中也处处充斥着受父亲离家出走影响的母亲、儿子和女儿在许多方面的所产生的问题,母亲阿曼达十分后悔嫁给如此不负责任的丈夫,他徒有外表,却如此不堪生活的负担;女儿劳拉因残疾又缺乏父爱而极度自卑、自闭、脆弱;儿子汤姆也因无法忍受压抑的家庭生活而选择步父亲的后尘离家出走。可以看出,父亲的逃离使得整个家庭缺乏强有力的支柱和安全感,这一切都是他逃避原本应该要承担的责任的后果,天底下没有为所欲为、无拘无束的自由,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不负责任、不顾后果的自由则会给他人带来痛苦和灾难。

2.摆脱束缚寻求理想——汤姆的逃离

汤姆始终面对着两个无比艰难的选择而陷入挣扎:要么逃离家庭去追求真正的自由,要么永远被家庭琐事牵绊而永世不得脱身。一边是对于亲情的牵挂,另一边是以父亲逃离家庭为先例的无限诱惑。然而,很显然,父亲的逃离对汤姆的诱惑远远大于一直束缚着他的亲情,可以说父亲离开后留给汤姆的是追求刺激与冒险的天性。

在第六场中,汤姆对吉姆说:“我像我爸爸,一个没出息的人的没出息的儿子,你注意到他在那儿相片上咧开着嘴笑吗?他已经走掉十六年啦。”(威廉斯 1982:74)汤姆所说的这段话不仅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解嘲,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于父亲逃离家庭的一种羡慕和钦佩之情。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为他树立了一个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榜样。汤姆喜欢抽烟、喝酒,在剧中也时不时地深夜不归,与父亲当年的行为越来越像。汤姆最后还是在两种无比艰难的选择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全剧的最后,汤姆还是选择了逃离,离开这个一直束缚着他、使他无法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的家庭,他最后沿着消防通道楼梯离开,去追寻父亲的逃离家庭脚步,最终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舍弃了一直羁绊着他的亲情,去实现自己远行冒险的理想。

正如萨特的存在主义所主张的那样,人是自由的,人有权利对自己的行动做出选择,去获得自己的本质,然而与此同时,人也必须要承担责任,责任与自由不可分割,主观上的任性、行动上的随心所欲,只会导致不自由。虽然汤姆选择逃避现实生活,逃避原本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去追求自由追寻自我,但是他无论去哪里、做什么,他始终都无法摆脱心中对于姐姐劳拉的歉意和愧疚之情。

结语

总而言之,《玻璃动物园》中父子逃离反映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中对于人面对压抑无奈的生存困境和他人造成的地狱所进行的自由选择,然而,不承担责任的自由选择则会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和极大痛苦,与此同时,该剧也表现出剧作家威廉斯对于生活在压抑无奈的生活困境中的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的解读和关注。

[1]Bigsby, C. W. 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Dram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Williams, Tennessee. The Glass Menagerie. New York: Penguin Group, 1987.

[2]李尚宏.“‘错觉’与‘真相’——重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外国文学评论》,2007(04):23-30.

[3]萨特.《存在与虚无》.北京:三联书店,2007.

[4]田纳西·威廉斯,鹿金译.《玻璃动物园》.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5]王冰,刘舒展.“田纳西·威廉斯和他笔下男性的畸形变化”.《岱宗学刊》,2008(03):42-43.

[6]王一玫.“解读‘他人就是地狱’的钥匙——萨特戏剧《禁闭》浅析”.《社科纵横》,2006(10):185-186.

[7]汪义群.《当代美国戏剧》.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威廉斯阿曼劳拉
失败的『有效期』
我讨厌打嗝
阿曼的糖果罐
只有一个人做对了
雷蒙·威廉斯“文化革命”观发微
English Clause Syntax
妈妈的红沙发
请相信狗的善良
阿曼达:一个战地女记者的以德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