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与幻想的碰撞

2015-07-13路甬祥

知识就是力量 2015年7期
关键词:雨果启迪科幻

路甬祥

如果回望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史,我们时常能在科技进步之外,看到科幻的影子,甚至将科幻称为科学的孪生兄弟也不为过。潜水艇、磁悬浮列车、航天飞行与登月、大数据……科技的进步,让许多科幻作家笔下的未来世界逐渐成为现实。随着科技成果对民生的改善和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幻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美好的科学梦想,展现着引人入胜的魅力。

正如雨果·根斯巴克在192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科幻杂志《惊奇故事》时,为刊物定下“欢迎有科学根据之小说”的基调那样,科幻一直致力于以公众容易接受的形式,描绘科技发展的可能走向,以及想象这些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雨果对科幻的开拓性尝试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作者和读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雨果奖”至今依然是科幻界最著名的创作奖项。

而助推美国科幻文学进入“黄金时代”的另一位科幻出版先驱约翰·坎贝尔,承袭了雨果的思路,将“用理性和现实的手法描写非现实题材”视为选稿的最重要的标准,追求科幻作品中科技内容的“考据功夫”,以至于一篇“二战”期间发表的关于原子弹的小说,竟然被误认为是泄露了美国“曼哈顿计划”的秘密。这个故事从侧面说明,高水平的科幻不仅能洞悉科技创新的方向和未来,而且离科技本身也并不遥远。

在“预言”科技发展趋势,乃至“反哺”科学、启迪创新之外,科幻还将思考拓展到了科技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这一层面。当科学家们预言汽车和飞机的时候,优秀的科幻作家已经在作品中预言了堵车、车位紧张和劫机案等。在载人航天时代到来之前,罗伯特·海因莱因曾刻画了很多供职于月球城市和地月航线的“未来上班族”,描绘他们在没有空气和失重的艰苦环境下奋斗和牺牲,甚至为昂贵的“星际电话费”而不时纠结。这些凭借超前眼光,对人与科技的相互关系进行的深刻思考和想象,仿佛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科学之窗,把未来世界的悲喜展现在我们面前。

科幻创作者甚至还将“放大镜”和“望远镜”聚焦于对科学技术的过度滥用,或是科技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反思上,警醒并赋予人类“防患于未然”的可能性。于是,科幻超越了本身具有的休闲娱乐功能,更鲜明地传递出创作者对当下的关注,对未来的预期、渴望或忧思。

优秀的科幻小说具有的这种品格和气质,使它在传播科技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启迪创新梦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1962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获得有“科普界的诺贝尔奖”之誉的联合国“卡林加科普奖”。这足以说明科幻在科普传播方面的价值,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承认和重视。

早在1903年,鲁迅先生在翻译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月界旅行》)时,也曾在序言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他相信,科幻小说有可能以公众更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科学,成为开启民智和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钥匙。

科幻在科普方面的价值,正是《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为科幻开辟出一片“阵地”的原因所在。无论是追逐尖端科技,畅想未来世界,还是探讨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都有助于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进一步发现科学之美,进一步解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青少年时期读到的科幻佳作,无异于在心中播下热爱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种子,点燃他们的科技创新、创业之梦。而在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之中,就有着开创未来科学的大家!工程技术发明创造的大家!创新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杰出贡献,乃至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大家!

猜你喜欢

雨果启迪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雨果剃发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