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增强《建筑构造》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2015-07-13陈良金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教学研究

陈良金

摘 要:《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程专业高职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由于该课程既有抽象的理论,也有广泛的工程实践应用,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进行课程改革,优化提升,实现理论与实践双轮驱动、理实一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增强《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路与办法。

关键词:教学研究;建筑构造;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77-03

《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程专业高职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它也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今后从事施工员、质量员等八大员或将来职业发展为建造师或未来成为项目经理必备知识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该学科既有抽象的理论,也有广泛的工程实践应用。理论部分与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制图、建筑经济、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课程密不可分,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构造原理的知识,且在构造选择与设计上则要综合考虑功能的使用、结构的选型、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方法、构配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技术经济、艺术处理等问题。这对建筑工程类高职学生而言是学习的一大障碍,许多学生存在极大的畏难情绪,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进行课程改革,优化提升,实现理论与实践双轮驱动、理实一体,从而增强《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效性,达到教学目的。

一、高职教育《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一)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时效性滞后。由于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而现有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跟进,大多落后于当前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大大降低所学技术的有效性。比如,我国要节能减排和保护耕地,早已限制实心砖的使用,而采用新型建材,但教科书中的有关实心砖这一方面的篇幅仍然很大。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有的章节为突出理论性、系统性,而不能很好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编写的内容过于庞杂、语言过于抽象,造成生硬难懂,不适合教学,也与工作实践严重脱节。比如工业建筑部分,工程实际中往往采用专业化生产,学生毕业后很少从事工业建筑施工,但内容却占据接近全书的半壁江山,应当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精简。三是建筑构造与建筑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建筑构造综合性特征明显,不应顾此失彼。比如,计划生育实施后,许多地方已经出现“用工荒”,建筑工人的工资较前已经大大增加,但编制的节点构造仍从节约材料的角度出发,未能充分考虑材料费用与人工费用之间的关系,采取节约材料多耗工的构造方法,经济性较差。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方法简单,相当部分教师仍然以教科书为蓝本,采用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构造原理的阐释上,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善于将各章节串联,不能很好地结合职场要求,也忽视学科间相互联系,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实训教学手段重视和运用不够。许多建筑类高职院校往往以办学成本为由,不愿增加实训投入,实训教学设备普遍缺乏;教学设计中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教师对实训教学不够重视,往往只将实训教学作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出发,未能深刻认识到实训教学对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上综合作用,校企合作、开门办学也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与生产实际对接不紧。

(三)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方式单一。建筑构造考核方式基本上是简单进行课程作业考核和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等做法作为考核方式,只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建筑构造原理解决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不敢采用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路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三对接”的新要求,即“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这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当前,关于高职课改的理论还是比较多的,内容也相对丰腴,在教学实践中,许多高职院校也进行课改探索,其中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课改模式(详见表1),笔者比较赞同,认为对课改有借鉴意义。

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必须贯彻职业教育“三对接”的精神,应当对《建筑构造》课程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优化提升,通过岗位调研,与企业共同确定课程设计,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配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反映职业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双轮驱动、理实一体,探索一种符合产业特点、适应岗位要求、与就业零距离的有效教学方法,才能增强《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效性,达到教学目的。本课程应当主要采用工地教学、实验室教学、课程设计等方法以及理论课堂讲授要生活化和教学考核综合化,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构造原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基本能力。

三、增强《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做法与想法

(一)实训教学多样化

1984年美国人大卫·科尔伯(David Kolb)提出体验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统一的过程,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通过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建筑构造》实训教学恰恰是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最主要的方法,学好本课程必须从工程实践中来,到工程实践中去。实训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训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在整个高职教育模式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结合工程实践以及实训教学的做法和想法叙述如下:

1.工地参观教学法

工地教学能充分展示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实现零距离接触工程实际。“处处留心皆学问”,工地上可讲解知识内容多,且与理论结合紧密,不但有利于学生感性认知,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建筑构造原理,特别是现场施工或管理人员的亲口所述,更能让学生早日认知到从事建筑行业的艰辛,真切体验到培养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的重要性。笔者共安排3个工地进行参观教学,一是城市综合体的地基施工阶段,主要了解基础构造原理、构造形式、基坑防护、构造做法以及防水、防潮做法;二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主体施工阶段,主要参观楼板、梁柱、墙体、楼梯、门窗构造连接、构造做法以及钢筋工程;三是办公楼的验收,主要参观装修构造以及验收程序、要点、标准。通过这3个项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硬难懂的构造原理,基本弄懂建筑大部分细部构造的做法和施工过程,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室教学法

工地教学虽然效果显著,但由于耗时多,办学成本高,交通、场地限制大,学生安全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因此仅仅依靠工地进行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现场体验是不现实的,必须建立建筑构造实验室。将梁柱钢筋制作与连接、门窗的安装、楼梯的构造、各种墙体的细部构造、楼面屋面的构造层次等像医学中的人体解剖室那样制成实物或实物模型,陈列出来,或进行仿真模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办学成本,克服工地教学中的不利因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广受学生欢迎,应当大量广泛使用。

3.实训周教学法

要深入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构造方法,往往不是学出来,而是练出来的,必须进行大量练习与实训。笔者采取章节习题和安排集中一周实训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充足的实训量。确保每章节授课后学生能绘制一两道构造详图,比如,讲完基础构造后要求学生做一道地下室防水构造图,让学生明白地下防水的重要性和构造的复杂性。而在实训周中,安排紧凑,布置6道细部构造详图:①绘制基础的埋深、并表示防潮层的位置和构造做法;②勒脚及散水的做法;③外墙墙身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的位置;④绘图说明斜屋面(含防水层和保温层)的做法;⑤柔性保温上人屋面的构造层次、并注明材料做法;⑥外墙剖面图。同时为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绘制一栋4层390平方米的框架结构的乡村小住宅的各层平面、立面图、剖面图。

通过大量的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构造做法也加深理解构造原理。

(二)理论教学生活化

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理性引导,防止盲目的实践。实行课程改革,不是消弱或取消理论教学,而是对理论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注意章节间知识串联、学科间知识联系,把理论教学讲得更透彻明了。理论教学生活化,就是理论教学必须与工程实践、实际生活高度结合,实现理论接地气问题。比如,本文作者在讲授楼梯构造时,就采用一块钢筋混凝土平板平放时为楼板,其受力主要受拉;竖放时为剪力墙,其受力主要受压;斜放时为楼梯板,其受力既受拉也受压。这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放置不同导致功能不同,因此,内部的构造也有所不同,职场也是这样,同样一个人学完建筑有关知识、技能后,平放时成为施工员,竖放时成为建筑业企业家,斜放时成为工程管理人员或项目经理,位置不同导致工作内容不同。

(三)教学考核综合化

对于《建筑构造》这门课程,仅依据期中、期末卷面成绩并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运用建筑构造原理解决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推行教学考核的综合化,通过项目考评、报告考评、过程考评、成果考评、知识考评等,加大中介性评价,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因此,有必要参照学生平时的课堂发言、讨论表现、习题作业、实训实验情况、模拟操作情况、参观报告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设计成1234形式,即学期教学评价=小组互评10% +过程评价20% + 动手操作成果评价30%+知识评价40%的模式进行,卷面考试的内容以注册类考试原题和工程实际应用为主,力求客观、全面、多方面地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动手操作、情感态度、学习成绩。

本文对当前建筑构造教学过程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运用体验式教学原理对传统的《建筑构造》的实训教学、理论教学、教学评价等3个方面进行改进优化,采取理论与实践双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建筑构造》教学实效性且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董茜,张威琪.《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2]刘诣.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9.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环境监测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