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9~1961年饥荒及应对

2015-07-13董传岭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梁山县饥荒外流

董传岭

摘要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导致“五风”盛行,“左倾”泛滥,再加上天灾影响,梁山县发生严重饥荒,百姓缺粮断炊严重、人口大量外流、水肿病流行、许多人因饥饿非正常死亡,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破坏和深远影响。饥荒发生后,通过发放救济物资、推广代食品、节约用粮、发展生产等措施加以应对,终于渡过这场大饥荒。为了从1959~1961年饥荒及应对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悲剧重演,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以山东梁山为案例,研究了紧急应对方案。

关键词 1959~1961年;梁山县;饥荒;应对;启示

中图分类号 S-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386-02

Famine during 1959-1961 and Countermeasures—Based on the Case of Liangshan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DONG Chuanling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00)

Abstract The great leap forward movement and the peoples commune in 1958 made the “five winds” prevailed, resulting in serious waste, purchase exces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eople were short of eating and went out to look for food. Some people died of edema disease and hunger. Liangshan County took som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famine, such as the issuance of relief supplies, promoting generation of food, saving food, developing produ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he enlightenment and lessons from the famin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oda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1959-1961; Liangshan County; Famine; Countermeasure; Enlightenment

1959~1961年通常被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或“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饥荒”,上千万人因饥饿非正常死亡,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学界对1959~1961年中国饥荒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大都对全国范围进行整体研究,缺乏个案探讨。1959~1961年梁山县[1]发生了严重饥荒,其研究尚付阙如。就其研究,能见微知著,使人们更加全面深刻认识1959~1961年中国大饥荒,从中汲取教训,为当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该文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利用档案资料和口述材料,结合历史学、灾害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知识和理论,运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研究视角和同情理解方法,就1959~1961年梁山县饥荒概况及应对等加以探究。

1 1959~1961年饥荒概况

为识别饥荒是否发生,阿拉姆格于1980年曾提出“饥荒指数”,即出现吃饥荒食品、因营养状况变化而体重减轻、迁移增加、盲流增多等现象[1]。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等“五风”盛行,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和破坏,导致粮食减产、征收过多和浪费严重,再加上自然灾害影响,1959~1961年梁山县出现严重饥荒,具体表现为:

(1) 缺粮断炊严重。由于人祸天灾,梁山县群众口粮严重不足,出现严重的缺粮断炊现象。据统计,1959年1月梁山县大部分食堂严重缺粮,约70%的食堂断炊或仅能吃1~5 d [2]; 7月底,仍严重缺粮,如大路口公社粮食接不上秋收的户数约占该公社的10%左右,个别户已断粮停炊;黑虎庙公社的5个生产队有121户444人的口粮接近吃完,占该社人口的5%多一点[3]。据1960年1月21日梁山县上报,全县缺粮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79.7%[4]; 3月9日,缺粮人口达到农业总人口的91.1%[5]。1961年12月,梁山县仍严重缺粮,如大路口公社全社55个大队全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仅45.5 kg(91斤)[6]。可见,1959~1961年梁山县缺粮断炊现象相当严重。

(2)人口大量外流。随着粮食缺乏,许多人不愿坐以待毙,纷纷外出逃荒。1959年3月,梁山县委抽出12名干部,由副县长带队分赴孤岛、邯郸、东平、寿张等地动员外迁群众返乡;为防止人口大量外流,同年4月,在交通要道设置劝阻站28处,抽调干部61人,做外流人员的劝阻工作[7],但人口外流现象难以根本遏制。据1960年7月6日统计,梁山县近两年来减少劳力111 711人,其中外流45 000人[8];据8月20日统计,麦后共外流165人,现返回106人,外流未归59人;加上麦前外流未归的1 350人,今年共外流未归者1 409人[9]。1961年底,有的群众仍计划外逃,如大路口公社贾堌堆村,全村共300户已准备好路费计划外逃的有47户[10]。广大群众迫于生计纷纷外流,导致梁山县劳力缺乏,严重妨碍了经济社会发展。

(3)水肿病流行,许多人因饥饿非正常死亡。由于人们生活安排较差,粮食吃得不够细,影响胃肠道吸收,营养缺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达不到最低需要量,许多人患水肿病。据统计,从1959年初到6月19日,梁山县有55 436人患水肿病,占全县总人口的11.08%;其中,城关、孙庄、徐集等公社水肿病患者均占全社总人口的16%~18%,个别村庄发病率高达25%以上;已治疗59 479人,复发7 237人,死亡104人;到6月19日仍有患者3 002人[11]。据1960年3月22日統计,梁山县仍有水肿病患者852人[12]。1959~1961年,梁山县许多群众因饥饿非正常死亡,据《中共芦里公社党委三年来工作检查报告》,芦里公社赵坝大队4小队队员赵某某一家11口人,1959年、1960年两年死了5口;程垓大队社员程某某4口之家1959年春饿死2口大人,社员吕某某4口人因饥饿得干瘦病死2口[13]。据梁山县统计局统计,全县人口1957年为41.93万,1962年降为34.59万[14],在不考虑人口正常增长因素情况下,1962年梁山县人口比1957年减少634万,减少人数约为1957年的15%。可以看出,1959~1961年饥饿对梁山县人口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

2 1959~1961年饥荒应对

1959~1961年饥荒发生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毛泽东要求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坚决贯彻执行“吃饭第一”精神[15],采取措施缓解饥荒。针对饥荒,梁山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主要措施有:

(1) 发放救济物资。饥荒发生后,政府通过发放救济粮、救济款、衣物、医疗款等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口粮、穿衣、治病、住房等困难。1959年,梁山县发放口粮款138.51万元,救灾衣物15 766件;为医治水肿病人,拨医疗款6.4万元[7]。1960年,发放口粮款80万元[7];在口粮过低而又专吃地瓜的地区,每人每天50 g大豆,以防止偏食毛病和水肿病发生[16]。1961年,采用国家救济、社队扶持、群众互助、个人自筹等办法为30 600人解决寒衣31 967件,为5 121户解决住房10 670间;还发放救济款89万元,医疗费18万元;发放棉花922.5 kg[7]。1962年,发放口粮款89.25万元,发放救灾衣物59 408件;民政部门协助各社队修补旧房屋2.4万间,新建房屋3 081间,为1.6万户解决了住房困难[7]。通过发放救济物资,暂时缓解了群众生活困难,对渡过饥荒发挥了重要作用。

(2)推广代食品。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提倡“低标准,瓜菜代”,推广代食品,号召人们代食品充饥。梁山县积极推广代食品,如1959年8月,大路口公社90%以上的户都食用代食品,不吃净粮食。1960年10月,芦里公社社员口粮安排了大白菜、大萝卜、油菜子、胡萝卜、地瓜的鲜秧叶、鲜胡萝卜叶,以及大豆角皮、豇豆秧和角皮、棉花壳、花生皮等[17]。人们除了直接食用代食品外,還用可以出淀粉的代食品大搞淀粉。截止1960年1月20日,梁山县建立制造淀粉的加工厂5 525个,共制造淀粉517 800 kg[18],代食品对百姓渡过饥荒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的代食品确实令人难以下咽,现在老人们还常常提起当年吃苲草的情景:“苲草真难吃,又苦,吃进肚里不消化,坠得慌”。代食品如果食用不当,则容易出现中毒现象,自1959年初到1959年6月3日,梁山县因吃代食品中毒死亡6人[19]。

(3)节约用粮。为应对饥荒,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提倡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号召“粮收万石,也得粗菜淡饭”。梁山县广大群众吃饭精打细算,节约用粮,如1959年8月,大路口公社90%以上的户都注意节约用粮,称着吃、量着吃,都不吃净粮食[3]。1960年10月,芦里公社按照“忙时多吃,闲时少吃,粮菜混吃,多吃稀,少吃干,瞻前顾后,细水长流,留有余地”办法安排群众生活,节约粮食[17]。1960年,梁山县社员分配实行瞻前顾后、以岁分级、以人定量,节约用粮,如芦里公社杨屯大队12月到明年3月,每人每天平均250 g;4月份,每人每天平均500 g;5月份,每人每天平均600 g;6月份,每人每天平均650 g[20]。为节约粮食,减少开支,梁山县还下放大批职工[7]。通过计划用粮、粮菜混吃、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等办法节约用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缺乏问题,对渡过饥荒发挥了积极作用。

(4)发展生产。为渡过饥荒,政府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农副业生产,号召种植早熟、多产作物及瓜菜,并开展投资小、受益快、有原料、有销路的副业生产。1960年8月,山东省委要求群众大搞蔬菜生产,保证每人种蔬菜133.4 m2(2分),胡萝卜66.7 m2(1分)[9]。梁山县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冬菜种植活动,如芦里公社群众种植冬菜积极性很高,出现六多(劳力出勤多、干活干的多、拾粪的多、晚上种自留地的多、争开村头荒的多、种菜的多)现象,三不(不喊不干、不齐不干、不催不干)现象克服了;广大妇女也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小脚妇女拉耧如跑,每日播种1.33 hm2(20亩),外人送号“杨家将”[17]。1961年,梁山县种瓜菜3 933.3 hm2,还开展投资小、受益快、有原料、有销路的副业生产[7]。通过开展农副业生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对从根本上渡过饥荒和提高应对饥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得“五风”盛行,“左倾”泛滥,再加上天灾影响,导致梁山县百姓缺粮断炊严重、人口大量外流、水肿病流行、许多人因饥饿非正常死亡。饥荒发生后,梁山县通过发放救济物资、推广代食品、节约用粮、发展生产等措施加以应对,终于渡过这场大饥荒。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夸大主观意志、急于求成,不能凭主观愿望跨越社会发展阶段,不能按照革命斗争中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进行经济建设,违背中国基本国情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历史惩罚。我们应以史为鉴,从1959~1961年饥荒中汲取教训,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凯恩.中国大饥荒(1959-1961)对人口和社会的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4-15.

[2] 中共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梁山县历史大事记(第一卷:1932-2000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450.

[3] 菏泽地委办公室.山东省委菏泽地区检查组检查报告[R].菏泽:菏泽市档案馆藏档9-1-156,1959-08-07:51,80,81.

[4] 菏泽地委办公室.工作情况(第15期)[R].菏泽:菏泽市档案馆藏档9-2-66,1960-01-21:18.

[5] 菏泽地委办公室.工作情况(第20期)[R].菏泽:菏泽市档案馆藏档9-3-53,1960-03-09:20.

[6] 任轮升.关于梁山县大路口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社员生活安排情况的报告[R].菏泽:菏泽市档案馆藏档28-3-193,1961-12-04:51.

[7] 梁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梁山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22-23,361-362,358.

[8] 菏泽地委办公室.劳力情况统计表(三)[Z].菏泽:菏泽市档案馆藏档9-1-204,1960-07-06:9.

[9] 山东省委驻梁山工作组.山东省委驻梁山工作组的检查报告材料[Z].菏泽:菏泽市档案馆藏档9-1-210,1960-08-20:30,32.

[10] 梁山县大路口人民公社.关于梁山县大路口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社员生活安排情况的报告[R].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28-3-193,1961-12-04:43.

猜你喜欢

梁山县饥荒外流
基于Fluent的赛车翼板外流场设计与仿真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山东梁山县:总工会让农民工圆致富梦
人口外流成因及对策
饥荒是你造成的
饥荒是你造成的
爱哭的姥姥
外流贩毒高危预警模型初探
My Family
梁山县重视抓好学生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