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试验示范研究

2015-07-13张耀韩小艳史军辉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全生育期

张耀 韩小艳 史军辉等

摘要 [目的]探讨适合陕西省三原县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全生育期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在三原县开展了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试验示范。[结果]组合药剂拌种处理能使小麦苗齐、苗壮,较对照农艺性状优良;进行全生育期综合防控的麦田,即实施组合药剂拌种、春季及时喷施除草剂进行麦田除草、抽穗-灌浆期的不同时期开展小麦病虫“一喷三防”,均有显著的病虫防效和增产率;以小麦抽穗率达60%~70%时实施第1次,隔7 d后实施第2次“一喷三防”的防虫、防病、增产效果更显著。[结论]试验结果为三原县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全生育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121-03

Integrated Control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Disease Pest and Weed for Wheat during Whole Growth Period

ZHANG Yao, HAN Xiaoyan, SHI Junhui et al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Sanyu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Center, Sanyuan, Shaanxi 71380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of disease pest and weed for wheat during whole growth period in Sanyuan. [Method] Integrated control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disease pest and weed for wheat during whole growth period were carried out in Sanyuan County. [Result] Using combined agents to treat seed was helpful for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treatment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The integrated control experiment field got significant controlling effects against disease and pest and yieldincreasing rate, that was seeds were treated by combined agents; herbicide was sprayed in spring; “onespraying and threecontrolling” technology of disease and pests were carried out from heading to filling stage. The “onespraying and threecontrolling” technology was carried out firstly when the heading rate reached 60%-70%, and applied secondly in seven days, good disease and pests controlling effect and yieldincreasing effect were go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wheat in Sanyuan County.

Key words Wheat disease pest and weed; Whole growth period; Integrated control

為了展示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综合防治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大面积小麦病虫综合防治工作,形成一套经济、有效、适合陕西省三原县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全生育期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全县防治技术水平,笔者开展了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6%戊唑醇SC(苗根净)、60%吡虫啉FS(大攻略)、70.5%二甲·唑草酮WP(大惠农)、7.5%氯氟·吡虫啉WP、30%己唑醇WP、20%苯肽胺酸AS均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5%氨基寡糖素水剂(海岛素)由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6%奔腾WP由江苏苏州福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40%己唑醇SC由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生产;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由陕西西安澳新农化学有限公司生产;98%磷酸二氢钾晶体。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陕西省三原县渠岸镇惠家村。该地块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常年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程度中等以上。试验地面积3.33 hm2,试验田肥力、墒情、管理等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小麦品种为“衡观35”,播期为10月10日,播量为 180 kg/hm2。播前统一用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3月11日统一喷施70.5%二甲·唑草酮进行麦田除草;4月15日开展第1次小麦病虫“一喷三防”,到5月14日进行最后一次小麦病虫“一喷三防”。试验地灌溉2次。

1.3 试验设计 试验地在小麦播前药剂拌种、苗期化学除草、抽穗-灌浆期的不同时期进行病虫“一喷三防”。试验设7个药剂处理,外加农民自防和空白对照共9个处理,各处理不设重复,顺序排列。除空白对照区和农民自防区面积为0.27 hm2外,其余各处理面积均为0.40 hm2,农民自防区由农民自主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照区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不使用任何药剂防治。各处理施药时期及次数见表1。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1.4.1 秋苗期调查。调查各处理小麦出苗情况,高度、叶色浓绿度等农艺性状及病虫发生情况,与空白对照比较分析。调查方法:小麦播后第10、15天调查小麦出苗情况,每小区测量200株植株高度计算平均值,以及调查5个1 m行长统计出苗数,计算平均相对出苗率等农艺性状。

1.4.2 返青拔节前期调查。调查麦田杂草株数,与常规化除药剂、空白对照比较分析。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1 m2,调查药前及药后所有杂草种类株数。

1.4.3 抽穗扬花期调查。调查麦田各类病害。调查方法: 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取20株固定并作标记,白粉病仅调查上3叶病情,麦蚜调查全株蚜量。施药前及施药后10 d分别调查白粉病病叶数、严重度和蚜虫量,计算病情指数、百穗蚜量,以病指或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值)]×100

白粉病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药前病指×药剂处理药后病指)/(空白对照药后病指×药剂处理药前病指)×100%[1]

蚜虫校正防效=(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對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杂草株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杂草数-处理区杂草数)/空白对照区杂草数×100%

杂草鲜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 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1.4.4 小麦成熟期调查。小麦蜡熟期调查各药剂试验小区、农民自防区、空白对照区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小麦收获期在各个处理区分别采3个1 m2样点全部麦穗带回晾晒,单打单收,称取各处理平均千粒重,最后分析比较各处理产量[2]。

2 结果与分析

2.1 秋苗期

2.1.1 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由于试验地是秸秆还田,所以播种后当天浇了压茬水,在播种后10和15 d分别调查出苗情况。由表2可知,在播种后10 d,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的小麦出苗率达到61.00%,空白对照区小麦出苗率为52.00%,比空白对照高出17.30%,可见组合药剂拌种能有效缩短小麦出苗时间。在播后15 d,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的小麦出苗率达到95.00%,空白对照区小麦出苗率为89.00%,比空白对照高出6.70%,可见组合药剂拌种能显著提高小麦田间出苗率。从田间目测看,拌种后,叶色浓绿,叶片肥厚,叶较宽。

2.1.2 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通过对试验区小麦苗情调查(播后100 d),观察发现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的小麦苗长势较对照优良,根系发达,分蘖增加,组合药剂拌种处理的小麦平均单株株高、单株根长、单株次生根、单株分蘖数分别为17.05 cm、9.80 cm、5.6.00条、3.2.00个,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1.89 cm、1.84 cm、2.0.00条和1.5.00个;分别比空白对照高出12.50%、23.12%、55.56%和88.23%(表3),说明组合药剂拌种能够明显促进小麦茎杆和根的伸长、小麦的分蘖和侧根的萌发。

2.1.3 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对秋苗期病虫害调查,未发现病害和虫害。可见,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控制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3]。

2.2 返青拔节期前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70.5%二甲·唑草酮能有效防除当地以播娘蒿、婆婆纳、猪殃殃、荠菜等为主的阔叶类杂草,效果理想(表4)。

2.3 抽穗扬花期至小麦灌浆期麦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各种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适时开展小麦病虫“一喷三防”,能起到防虫、防病、防倒伏、增加千粒重的效果[4-5]。根据试验地的实际情况,其他病虫害零星发生,试验主要调查了小麦蚜虫、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表5)。

2.3.1 对小麦蚜虫的防效。“一喷三防”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施药次数对麦穗蚜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在90%以上,校正防效均在98%以上,尤以处理4对麦穗蚜的防效最高,达98.3%,校正防效达到99.7%;农民自防田防效达90.3% ,校正防效达98.2%。

2.3.2 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一喷三防”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白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在70%以上,且都高于农民自防田,尤以处理4的防效最好,达到75.1%,农民自防田防效为70.1%。

2.4 成熟期测产结果 通过全生育期综合防控,即进行药剂拌种、麦田化学除草及中后期病虫“一喷三防”后,小麦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平均增产925.35 kg/hm2,平均增产率为13.55%,尤以处理4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率达到18.08%(表5)。

3 结论

使用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处理,能促进小麦提前出苗,提高小麦发芽率,使麦苗植株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叶片肥厚、分蘖增多、长势健壮,农艺性状优良。

进行全生育期综合防控的麦田,即实施组合药剂拌种,返青-拔节期前喷施除草剂,抽穗-灌浆期的不同时期实施病虫“一喷三防”的麦田,均有显著防效和增产效果;以抽穗率达到60%~70%时实施第1次,间隔7 d后实施第2次“一喷三防”防治的麦田防虫、防病、增产效果更显著,可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43卷15期 张 耀等 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试验示范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永林,石立明,张俊义,等.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5):32-33.

[2] 翟国英,阚青松,崔栗,等.河北省小麦“一喷三防”的主要做法及成效[J]. 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1):83-84.

[3] 文家富,王刚云,陈光华,等.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一喷三防”效果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9):14-16.

[4] 耿军,李兴惠,袁新柱.论小麦“一喷三防”与农民增收[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5):129-130.

[5] 文耀东.小麦病虫害识别与防治[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全生育期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