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2015-07-13刘栋
刘栋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201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宣示了“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理论意义
1“四个全面”直面中国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面临挑战,党的执政能力受到考验,这些都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面对的难题,当然,解决这些难题离不开科学的战略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的过程中,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了“四个全面”的全新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也是我党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重要阶段。从长远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所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进行审视,即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完善以及创新的实践过程,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探索。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战略布局,尤其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思考和创新,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全面从严治党的首次提出,把党的建设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是对之前党的建设理论的总结和升华。所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四个全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和本质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几届中央领导集体都不断坚持党的理论创新,研究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系列基本问题,使我们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形成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与时俱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形式。
纵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对于一些基本观点和重要概念,党的领导同志曾或多或少有过论述,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在我党执政过程中也都曾被单方面多次提到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继承前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概括,使我们对今后的战略布局形成了总的认识和看法。但提出“四个全面”这个总概念使其各项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上升到决定我国今后发展方向的战略布局的高度,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还是第一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在我国今后改革开放事业中逐渐发挥其指导作用。
3“四个全面”立足中国实际、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士气。“四个全面”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是为推动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提出来的。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在现阶段,我国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一种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和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可谓正当其时。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曾被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所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些施政方略上冠以“全面”二字,并强调“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了我国治国理政方略的延续性,是对以往路线、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正确的方针政策、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士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航标,坚定了党和人民的理想信念。2012年11月在中央政治局组织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就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作为顶层设计,“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不仅表明了富强民主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凸显了催人奋进的精神士气,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人民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依法治国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全面从严治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起到了凝聚中国力量的作用,有利于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士气,能够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实践意义
1“四个全面”把党对治国理政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能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四个全面”在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目标明确、措施严谨,把党对治国理政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建构一个生动而有序的社会,这就决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解决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中要害,集中回答了我们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这一根本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四个全面”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战略。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党的自身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们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措施保障,从长远来看,也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四个全面”是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能有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的治党战略。“四个全面”的提出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现实使然。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提高我们党应对风险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2年11月,在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并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开弓没有回头箭。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纠正作风问题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行动,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是新形势下党执政为民的集中表达。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要按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并把这些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和落实到党的实际行动中。例如,民主革命时期所实行的土改政策、改革开放时期所实行的联产承包政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都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全面从严治党,核心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使党的作风和气象日新月异。据国家统计局在21个省区市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873%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711%的群众认为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度,这是我们党在密切联系群众、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取得的成绩。相信在今后,随着“四个全面”战略的有效推进,我们党一定会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能有效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和大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历史潮流,紧扣时代脉搏,描绘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世所罕见,在这一关键时刻提出“四个全面”,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包括,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在“四个全面”中,由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从这个角度来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的行动指南。
当前,我们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要想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理论指导和战略引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构成实现中国梦的“姊妹篇”;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可以说,“四个全面”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回应了时代的呼唤,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进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只有坚持和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确保我国沿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向前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