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的成本效益评价研究
2015-07-13曾月菊严永焕
曾月菊 严永焕
摘 要 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亏损状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高速铁路的成本效益评价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据此得出一些启示并提出了促进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高速铁路;成本;效益
近年来,我国高铁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的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并使国人享受到了铁路大发展带来的成果。但高铁高额的投资成本、建设规模的增大、不可规避的客流量风险和财务风险,使得其在运营初期往往处于亏损状态。如何从宏观角度来评价高铁的成本和效益,不仅对高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重大意义。
1 高速铁路成本分析
高铁的成本包括最初建设高铁的投资成本,高铁落成后的运营维护成本,以其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外部性成本。因此评价高铁成本时我们至少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基本成本。包括固定设施成本、移动设备拥有成本、燃料耗费和运营人工费。基本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中发生并且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投资支出,包括在高铁的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与建设活动相关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非直接费用。再一部分是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2)技术成本。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对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要求更加严谨。无论是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运行系统、维修系统,还是人力资源系统、管理系统,均与当代最新科技有关。这些系统的开发维护都将导致技术成本的发生。
(3)安全成本。交通运输系统中安全成本的构成要素为:事故发生率、财务直接损失、伤亡人数、预防费用及其他花费。
(4)环境成本。结合高铁的建设特点,可将环境成本分为两大类:实际成本和虚拟成本。实际成本指在制造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或缓解环境恶化而发生的直接的支出;虚拟成本是指虽未直接发生,但是在高铁制造施工过程中由于使用环境提供服务而使环境的功能下降的成本,例如,高铁制造施工引起的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成本。
2高速铁路效益分析
高铁的效益总的来说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福利。对应于上文中的成本分析,下面着重从高铁的技术效益、安全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1)技术效应。高铁技术贵在创新,创新的技术效益又具有扩散性。这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益和溢出效益两方面。随着技术逐渐成熟,高铁成本相应降低,其本身所具优势促使高铁建设规模扩大,随之带来社会效益的扩大。高铁规模的扩大带动了铁路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形成溢出效益。这种溢出效应又会反过来吸引投资者,再提升高铁的规模效益。高铁的强势发展会刺激其他交通运输业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又形成了溢出效益。
(2)安全效益。高铁的安全效益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方面。直接效益指建设过程中的减少损失的效益和由于安全增值产出的效益;间接效益指其给乘客带来的安全心理效益和整个安全社会效益。
(3)环境效益。相对传统运输业,高铁即减少了资源占用,又有利于环境保护。高铁“以桥代路”大量节约了土地占用面积,同时并使通过能力大大高出普通铁路。高铁利用核电、太阳能、水利等可更新能源,成为陆路运输方式中的节能佼佼者。同时,高铁在行驶过程中无废气排出,使其成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
(4)社会效益。高铁线路运输的高效率大大节约了乘客出行时间,间接减少了人们旅行的广义成本。同时还拉动了沿线经济发展。
3 高速铁路成本效益评价实施
我们采取成本收益分析法对高速铁路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价。利用公式:单位成本效益=效益/成本,从整体上衡量高铁项目的单位成本效益。其中效益=安全效益+环境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技术成本+基本成本。
正常情况下,基本成本一般可根据制造施工过程中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汇总,也可根据有关资料和经验进行调整,使得成本较接近于真实的成本。技术成本也可根据实际产生的成本计算。安全成本主要以事故发生所产生的成本以及预防费用为主。环境成本中的实际成本可根据实际支出的环境保护金额计算。虚拟环境成本无法直接核算,因此我们可利用环境恢复法,通过环境税收或生态补偿金等方式将虚拟成本转换成实际成本。难以测算的是高速铁路的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例,由于其评价指标具有模糊性、难以量化的特点,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4 高速铁路成本效益评价启示
虽然高速铁路在运营初期很少盈利,但它提高了运输能力,带来了区域一体化和工业化效益,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还能够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到建设成本全部清偿后,高速铁路廉价高效的力量就会完全发挥出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国家大力兴建高速铁路的意义。
因此,为了促进高速铁路的健康发展,铁路经营企业自身应该努力开源节流,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基于高铁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政府应适当给与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高铁运营初期,政府应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同时为高铁的科研和教育创造环境。当然,具体政府应补贴多少,怎样补贴才能激励高铁运营商等,仍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连洁.高速铁路社会效益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黄鹤群.对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成本和效益的再认识.[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
[3]陈非,陈必壮.交通运输成本的内涵与分析要点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1
[4]冯华,薛鹏.中国高速铁路的综合效益与支持政策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1
作者简介:
曾月菊 女,汉族,陕西省紫阳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严永焕 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