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影响的探究
2015-07-13田楠楠李妹柔
田楠楠 李妹柔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营改增的必要性,主要以上海试点的改革情况为背景,分析了此次改革对企业经营结构、财务工作、税负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营改增;财务;税负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要性
第一,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在我国的税收制度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极其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两者分立平行,即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是除建筑行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然而大多数第三产业需要征收营业税当前形势下,这类对行业的区分继而使不同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收制度的做法逐步显示出其不合理性和弊端,形成经济运转的歪曲,无益于对经济结构的优化。
第二,有利于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增值税和营业税一同发挥作用,使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得到破坏,干扰了增值税的“中性”功用的重要发挥。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增值税的征收范畴比较狭窄,从而致使在经济运转过程当中断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因此增值税的中性的成效将大大降低。
第三,有利于解决税收征收管理的矛盾。在税收征管实践过程中,两套现有的平行税收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商品的服务化,商品和服务的边界逐渐模糊,因此就出现了是适用增值税还是适用营业税的问题。所以,此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结构的影响
首先,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由于在增值税税收制度下企业采购固定资产获得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能够进行抵扣,2011年营改增后企业明显增加了对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的意愿。其次,细化了企业的业务板块。此次改革随着增值税的适用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对于有比较多的混业经营业务的企业来讲,若是把增值税适用率较低的应税服务业务进行独立核算,那么随着这部分业务的适用增值税税率的下降,企业的税收负担将大幅度地减少。最后,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加快企业开拓市场的步伐。此次营改增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不仅降低了试点企业的税收负担,又降低了下游企业的税收负担,于是在增强试点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使试点企业加速了其开拓市场的步调。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首先,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如果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缴纳的增值税和收入成本核算分离, 不计人利润表, 也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若企业变成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购进货物后应税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无法扣除, 直接计人有关货物和劳务的成本, 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企业在税收制度改革后, 要调整现行的财务体系, 处理好与增值税相关信息的财务对接工作。其次,营改增后大多数试点企业的适用税率和计税方式均产生了转变,缴税申报的程序也随之发生变化,相比之下国家税收征管机关对增值税的征管更加严格。最后,发票种类的改变造成管理更加严格。试点企业本可以在原有的营业税制下开具服务业发票便可,可是营改增后,试点企业的发票种类在增值税制下发生了变化,其中不正确使用增值税发票的企业将承担法律责任。
(三)营改增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
从全社会行业来说,营改增能够消除重复征税的现象,从而减轻整个社会的纳税负担,降低物价和通货膨胀水平。但针对具体行业而言,由于不同行业税率征收标准不一样,对不同的企业税负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加之不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不同,致使税改对企业产生的税负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如对于提供现代服务的服务业而言,大部分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确定为6%,因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所以企业的税负会有所下降。对于交通运输业而言,虽然企业购置运输设备、燃油和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所获取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但是因大部分企业不会经常更换设备,且燃油费只能在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才能允许抵扣,所以致使部分企业的税负有所增加。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条件下企业对策
(一) 积极进行纳税筹划工作
纳税筹划的目的在于合理减税,这与营改增政策的出发点相一致。首先要充分利用营改增政策中提到对营业税延续原有的优惠政策以及营改增政策对一些行业的适用税率的优惠政策,加以应用于纳税筹划中。其次,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进行纳税筹划,同时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这样就可以起到增值税抵扣的作用。最后,要利用企业的销售行为来进行纳税筹划。目前很多企业都具有进口与出口产品的行为,这必不可免会产生一些进项税,那么这些税收的存在就可以利用营改增政策进行规避,即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将自身的一些劳务服务进行外包,透过服务外包的模式来抵扣一部分的进项税,达到税费合理化最小化的目的。
(二)逐步调整企业的经营架构
对于试点企业来说可以适当的采购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来代替一部分人工劳动力,伴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在增加增值税抵扣额的同时,更可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同时混合销售或者兼营许多项业务的企业可以考虑在营改增后将其一部分辅助业务外包出去,如此不仅可以聚集资源发展核心业务,而且还可以获得增值税抵扣发票。改革之后,企业在采购货物时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以能够获得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最大化为宗旨,但若只能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时,也应当要求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 着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税收制度改革后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对于营业税的核算方法更加复杂,比如对于企业的混合销售行为,须具有更高的会计核算管理能力的支持,使其不同税率经营业务的独立核算的实现成为可能。为更好的适应税收制度改革,企业应对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作出及时调整。此外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务必按照增值税发票的开立、领用、使用及核销及时制定发票管理新规定。营改增后,企业的财务报表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为了能更为及时、准确地对企业的财务情况、盈利能力和持续生产发展能力展开分析,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还应提早做好有关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来提高其素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财税. [2011]110 号 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8-9.
[2]肖兴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影响[J].会计月刊,2012年11期: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