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2015-07-13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交流课文同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也就是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以此来适应经济飞速发展、信息不断膨胀的社会需要。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版块——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式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阅读教学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大家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预习,养成习惯,激发主动参与意识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1.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生字新词的音、形、义。2.通读课文,读正确、流利。3.在了解课文每小节意思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画出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并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这样的自学要求既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很容易入手:学好生字新词,掌握课文内容,又能使一部分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易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作好铺垫,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当然,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

如教学《卢沟桥烽火》一课前,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意义重大,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同学们兴趣高涨。接着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学习历史故事,学生一定要记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事情的简单经过。学生明确了目标,很自觉地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再如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老师创设情境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很幸运,要出国旅游了。”同学们被老师的话带入了学习情境中,兴奋了,来劲了。于是老师再问:“你们到外国的某一城市去游玩,想了解一些什么情况,回家后才能把你的收获告诉给家人?”同学们议论纷纷。同学们议论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在为自己设计学习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老师告诉学生:到一个地方旅游,可以看看那里的自然风景,看看那里的建筑(特别是代表性的建筑),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了解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这些预设的目标,快乐地自读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寻找答案。

三、把握要点、大胆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文题目、课后问题等处把握文章要点,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如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刚读完课题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学生问:(1)天游峰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扫路人是谁?(3)他是一位怎样的人?这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所以他们很乐意地自学课文寻找答案。交流时,学生有的说这是一位健康的老人;有的说是一位善良的老人;有的说是一位乐观的老人……虽然学生的答案不是那样完美,但在自学、交流中,学生变得主动了,对课文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在精读课文时,学生有的提出老人很累,有的则说老人不累。“到底累不累?”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寻找依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自主获取文本信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取课文所表达的信息,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

如在引导朗读《夹竹桃》一课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第三小节,写我家院子里的其他的花。她读得慢条斯理,老师问同学,你们听来觉得舒服吗?学生说感觉不太舒服。老师顺势启发:读时要注意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读这段要注意速度,你们认为速度该怎样,学生经过教师的提醒后说速度要稍快。老师追问为什么?学生说那院子里的花太多了,都来不及看了,所以要快呀。有的学生选择读第四小节,写夹竹桃韧性的一段,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语调的高低轻重,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他读时表情怎样,哪儿轻哪儿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课文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同学们都读得十分投入。“悄悄地一声不响”学生读得轻轻的,“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读得重;“在……春风里,在……暴雨里,在……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得重。“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读得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这样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然而体会到夹竹桃不管在什么季节,不管在什么天气每天都迎风吐艳,具有可贵的韧性。然后再让全班学生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这一小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感悟中品味了语言,自主地获取了文本的信息,揣摩作者表达情感。

五、细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游天然动物园》第三小节时,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读课文,划出重要词,谈谈你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下文思考,找、划、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天然动物园中的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前提下,让四人小组自行确定内容,合作学习,找到重要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设计板书。最后小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激励评价,激发兴趣,坚定自学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喜悦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坚定了自主学习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交流课文同学
如此交流,太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