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岁之后,“无条件满足”得分情况

2015-07-13李雨潭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5年7期
关键词:敌意果冻饼干

李雨潭

两岁三个月的女儿在我眼里的“见风长”,是每个阶段都会冒出一些全新的命题,令人应接不暇。

当她开始在游乐场用玩偶安慰哭泣的小朋友,与帅气的小男生一起玩沙子,跟别人简单聊天……上一个折磨我的命题——“不爱与人交往”就算是彻底过去了。整个过程,我没有特别用力要求她或是引导她,一切都像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她自己的节奏,离那个完整的自己越来越近了。

接下来的课题就是突然着迷各种零食,饼干、果冻条、软糖、鱼柳……万物花开,紫气东来。因着对零食的偏执,开始明目张胆不吃正餐,睡前把喜欢的美食挨个尝尝,如果满足则欢欣雀跃,如果拒绝则哭闹有加。这个阶段的哭,有了真正的“闹”的意味:不再是婴幼儿类似说话一样的单纯表达,声音大,持续时间久,明显地愤怒、委屈、难过、痛苦。

果冻条吃到第三条我就气血上涌,第四条就强制没收,然后唠叨一大堆没有营养、对身体不好之类的废话。最后,小姑娘总是哭哭啼啼、抽抽嗒嗒地睡去。夜里,她在梦里哭醒,“还要一个呀!”爹娘闻声捧腹大笑,也没太当回事。

没想到午睡又是如此,梦话内容清晰可闻,“给珩珩呀!”至夜,哭醒三次,其中一次,我问她梦到了什么,她说“要吃饼干”,感觉就像是旧社会被虐待的小媳妇。

我想,我粗暴的制止和拒绝一定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挫折感,所以在梦里不断重复经历,自行修复。可我也不能因为她心理上承受不了这样的创伤,就由着她使劲吃零食伤害身体——我可是她的亲妈啊。

刚巧在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的著作里读到给孩子树立规则以及拒绝孩子的基本原则:不含敌意的坚决——又叫做“平静地坚持”。

我想,对于我面对的情况,眼下的功课包括三重:一是继续抱持和理解她的情绪;二是教给她合理地管理情绪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哭闹;三是给她建立规则,很多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按照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行事。

于是,当她依然提出要像无限循环小数一样将零食事业进行到底之后,我只是抱住她,轻声地告诉她:不行,妈妈不同意,但是妈妈爱你。最多再补充下:你可以明天吃或是在梦里吃。

缠我三四次,不断试探我的底线,听到的都是一如既往的“不可以,但是妈妈爱你”之后,她也就慢慢地接受了。虽然我不确定她到底是发自内心地接受了,还是只是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总之,夜里她没有再说梦话,也没有做噩梦。

除了吃零食,像小老鼠一样扒垃圾桶,对高处的刀具产生好奇也让我看到了她的长大……我只能不断关注她,在看到潜在危险时适时地把她抱开,平静地告诉她,“妈妈知道你想玩,但是不可以”。和以往的处理方式略有不同的是,我不再长篇累牍地给她解释为什么不可以,不再尝试像对待一个成人那样讲道理,对于孩子,“行为治疗”好像最有效。

在之前的育儿经验分享里,我曾经提到过,面对孩子的需求,尽可能满足,但这样的行为犹如当初的断奶一样,在两岁半以后就需要慢慢减少。

因为两岁半之前,怎么宠也不为过,但在两岁半以后,再对孩子的需求不加选择地有求必应,就容易导致孩子过度满足——和“满足不够”相比,过度满足容易导致孩子自私、任性和情绪化,易退缩,缺乏适应能力,耐挫力差,其直接结果就是人际关系不良。

事实上,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可能百分百满足,要学会辨别,哪些要求可以立即满足,哪些可以延迟满足,哪些行为可以鼓励、嘉许,哪些只需肯定、认同,哪些需要在尊重、允许范畴,哪些必须严格制止。

只要我们在同孩子的“谈判”过程中,态度是坚定的,语气是平静的,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受控于父母,他们会知道:父母只是拒绝了自己提出的事,而不是在拒绝或否定自己这个人。换言之,如何在“不含诱惑的深情(无条件接纳)和没有敌意的坚决(平静地坚持)”之间游刃有余,是终生挑战父母成熟指数的事情。加油!

猜你喜欢

敌意果冻饼干
踩不碎的“超级果冻”
挤眉弄眼吃饼干
短暂相逢?
送饼干
急救果冻引起的窒息!
跟踪导练(二)(6)
饼干喂鸟
消费者敌意、购买意愿与人口因素的相关性及营销启示
网络中的敌意宣泄
做“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