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关系研究
2015-07-13史从戎束仁龙
史从戎,束仁龙
池州学院教育系,安徽池州,247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教育部2013年8月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人数已超过90万,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8%。目前,这一庞大群体正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科研压力[1],他们的生存状态亟需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整合性指标[2]。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为手段,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心理智能锻炼为活动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能力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3]。国内外已有研究显示,体育锻炼有助于产生积极情绪[4-5],缓解不良情绪[6-9],提高生活满意度[10-11],增强主观幸福感。国内也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12-17]。然而,国内研究大都集中于老年人、大学生、中学生群体,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相关研究较为鲜见;同时,这些研究主要是探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以及锻炼的不同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少涉及体育锻炼的具体作用[12-17]。
此外,已有研究发现,自尊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素[18-19],体育锻炼又与身体自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因此,本研究将着重探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三所高校(一所省属普通院校、一所省属重点院校、一所全国重点院校)中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10份,得到有效问卷208份(67.1%)。男性127名,女性81名,平均年龄为38.4,标准差为3.2。
1.2 研究工具
1.2.1 体育锻炼等级量表
该量表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5级评分(1~5),从体育锻炼的强度、频率、一次锻炼的时间三个方面来考查体育锻炼量,锻炼量=强度×频率×(时间-1)。体育锻炼的标准如下:小锻炼量≤19分,中等锻炼量为20~42分,大锻炼量≥43分。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2[21]。
1.2.2 身体自尊量表
该量表由武汉体育学院徐霞等人修订,4级评分(1~4),包括1个主量表和4个分量表,分别测量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2]。
1.2.3 良好感觉量表
量表源于Tellegen和Waller编制的MPQ(Mult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的主观幸福感分量表[23],反映个体主观幸福感。
1.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
根据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的得分,将高校青年教师分成三组:小锻炼量组、中等锻炼量组以及大锻炼量组。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三组在主观幸福感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表1)。事后比较发现,中等锻炼量组与小锻炼量组的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0),中等锻炼量组与大锻炼量组的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0.045),小锻炼量组与大锻炼量组的得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227)。
表1 不同锻炼量组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2.2 体育锻炼、身体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结果显示,体育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各维度以及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相关,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见表2)。
表2 体育锻炼量、身体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2.3 身体自尊的中介效应
由于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不显著,因此只考察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在体育锻炼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吸引力在体育锻炼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身体状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见表3、表4、表5)。
表3 身体自我价值感(W)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4 身体状况(M)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 论
3.1 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
研究显示,小锻炼量组与大锻炼量组在主观幸福感的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可见体育锻炼对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是过犹不及;同时,中等锻炼量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小锻炼量组和大锻炼量,这与以往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14]。这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在体育锻炼中要注意均衡锻炼强度、锻炼频率以及一次锻炼时间的综合作用,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表5 身体吸引力(H)的中介效应检验
3.2 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
研究显示,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吸引力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体育锻炼是通过提高身体自我价值感以及身体吸引力来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可见,相对于提升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保持富有魅力的体格、增强对身体外貌的自信更能使高校青年教师从体育锻炼中获得幸福感。在这一点上,高校青年教师与中学生并无二致[24]。
4 结 论
(1)中等体育锻炼量更有助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2)身体自尊是体育锻炼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
(3)对高校青年教师来说,身体自尊的中介效应是通过身体自我价值感以及身体吸引力来实现的。
[1]王莉,赵光珍.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3,21(3):369-371
[2]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3):336-338
[3]席玉宝.体育锻炼概念及其方法系统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8-120
[4]Bahrke MS,Morgan WP.Anxiety reduction following exercise and meditation[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78,2(4):323-333
[5]McInman AD,Berger BG.Self-concept and mood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erobic dance[J].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3,45(3):134-140
[6]Roth DL.Acute emotional and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J].Psychophysiology,1989,26(5):593-602
[7]Hayden RM,Allen GJ.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bic exercise,anxiety,and depression:convergent validation by knowledgeable informants[J].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1984,24(1):69-74
[8]Bosscher RJ.Running and mixed physical exercises with depressed psychiatric pati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3,24(2):170-184
[9]Petruzzello SJ,Landers DM,Hatfield BD,et al.A meta-analysis on the anxiety-reducing effects of acute and chronic exercise[J].Sports Medicine,1991,11(3):143-182
[10]Willis JD,Campbell LF.Exercise Psychology[M].Champaign,US: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1992:58-59
[11]Yilmaz H,Akandere M.Effect of sports activities on life levels for wom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 logy,2003,34(4):322-328
[12]李军兰,刘文.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双重效应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2):37-39
[13]程俞亭.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6(6):138-146
[14]蒋惠珍.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0):69-72
[15]陈作松,季浏.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6,38(4):562-575
[16]陈开梅,杨剑,董磊,等.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0):75-79
[17]高悦利.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21-24
[18]耿晓伟,郑全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243-246
[19]张林,徐强.自我概念和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09-611
[20]Fox KR.Self-esteem,self-perception and exercise[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0,31(3):228-240
[21]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1994,8(1):5-6
[22]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1(2):78-81
[23]Lykken D.幸福的心理学[M].黄敏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8-69
[24]江雄.身体锻炼对中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