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福冈友好樱花园景观改造

2015-07-13宫庆华

园林 2015年3期
关键词:园路福冈日式

文·图 ◎ 宫庆华

江苏·福冈友好樱花园景观改造

文·图 ◎ 宫庆华

著名的南京明孝陵景区内有着一个别样的花园——江苏·福冈友好樱花园。它的四周被明孝陵神道、梅花山、红楼艺文苑和国际会议大酒店环绕,不甚显眼,所以樱花园成了“竹林深处的人家”,但这里的确是极好的赏花、休憩场所。

由来与变化

江苏·福冈友好樱花园于1995年底由日本福冈县各界人士捐资建成,公园占地约1.3公顷,园内栽植樱花2 000余株。之后历经10多年的使用,部分园内建筑、道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上场地一直存在积水问题,影响樱花生长。另外,景观上组织不够有序,结构不清晰,重点也不突出。2012年,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江苏·福冈友好樱花园景观提升工程”立项,对樱花园进行整体改造与提升。景观改造工程历时4个多月,一个占地4公顷、栽植各类樱花品种3 000余株的“樱花主题公园”正式建成。

2. 生态水系蜿蜒优美

3. 卵石装点的排水系统

景观设计与呈现

设计师在制定改造方案时,充分了解樱花园的历史,尊重场地原有条件,尊重游客需求。针对场地积水,以及原有水池深、水质差、不保水等问题,对全园的水系进行生态化梳理,打造生态驳岸。水系上运用自然式叠石、石桥、汀步等,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营造出一条曲折叠落、回转蜿蜒的花溪,将草坪与水系以及远处的山体联为一体,形成水随山转、山水相依的空间格局,加强了空间联系(图1、2)。同时,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将原有的明沟排水,全部升级为暗管排水。沿主路铺设直径30厘米的透水管,上铺鹅卵石点缀,与青石园路相得益彰,达到功能和景观双赢的效果。(图3)

景观设计中,重新定位、提升特色,对原有的园林小品及景观风格进行适当的保留,因地制宜。全园景观采用“两轴”景观结构,以原有乡土树种为主要植物框架,结合立体空间绿化方式,组织景观空间。时间轴:樱花园主路以时间为参照系,两侧分别布置传统中式景观建筑与传统日式景观建筑,沿时光之路到达友谊碑,寓意着从古至今两国文化的发展与相互融合渗透。友谊轴:沿友谊轴布置三个景观节点(友谊廊、友谊碑、友谊剧场),作为时间轴的升华与全园的景观高潮。

1. 园区全景俯瞰

主入口——一块题写“江苏·福冈友好樱花园”的景石位于正中,周边布置石灯笼、洗手钵等日式小品点缀。右侧园路以一座鸟居作为起始标志,而左侧园路则以一列充满中国特色的“龙雕塑”开始(图5)。单从主入口的景观元素看,已经对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与渗透有所体现。

六角重檐亭——从主入口左侧园路进入,在距离主入口30米的地方是一座高约9米的园亭。这座细节考究的古典建筑是典型的重檐六角亭,挑檐造型,亭内设有一圈美人靠,内部面积约15平方米,能容纳15人左右,是游客很好的“停”脚地。(图4)

卷棚歇山亭——从六角重檐亭继续前行,则是溪水环绕,树木掩映的园林小岛。踩着汀步走上小岛,岛上是依地势而修的蜿蜒小路,路边数点梅花还在开放,一株玉兰在微风中摇曳她的芳华,岸边的垂柳刚刚吐露新绿,一切都那么生动美好。沿着小路探寻,拾级而上,曲径通幽,来到岛中央的亭。这座位于岛中央的卷棚歇山亭,于岛上的游人是纳凉休憩、欣赏园景的绝好地点,而于岛外的游人又自是佳景一处(图6)。

从小岛北侧的石拱桥走下,映入眼帘的是全园的中心“友谊剧场”。从剧场以北的园路穿过,途径东北角的友谊廊,来到东侧的园路。这条线路上的景观要素以

4. 樱花掩映下的六角重檐亭

5. 樱花园入口

6. 环水的卷棚歇山亭

7. 日式园林石灯

8. 友谊廊

9. 花枝掩映中的观樱亭

10. 花阶小径

10体现日本园林文化为主,一座题写了公园建设捐赠者名字的纪念碑,一座观樱亭,还有三只典型的日式园林特色的石灯(图7)。

友谊廊——位于樱花园的东北角,保留了周围所有的大树,使廊身与园内景观更加和谐。友谊廊墙体材质古朴,颜色清雅,景墙上开景窗、门洞、花格,运用框景手法,丰富景观层次。同时,在景墙围合的小空间内,设置了枯山水式园林小品,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空间(图8)。

观樱亭——在东侧园路边有一处小山坡,也是樱花园里栽植樱花最密集的地方,坡顶建有“观樱亭”。一条石阶小路在樱花树下延伸,通往观樱亭(图9)。观樱亭采用日式纯木结构,置身亭内,十分惬意。周围是密密匝匝的樱花枝条,当樱花盛开之时,邀三五好友,围坐亭中,下一盘棋,品一壶清酒,听一段樱花颂,是否会恍惚间去了东京?

友谊剧场——友谊剧场包括三个部分,中心滨水舞台、条石座凳以及紫藤廊架。三者在平面上形成以舞台为视觉中心的聚向结构;立面上,四排条石坐凳处于缓坡草地之上,最外围的紫藤廊架既起到围合作用,也是整个空间的背景。

友谊剧场是全园的中心。这里充满阳光,视野开阔,四下散落着从梅花山过来休息的游客。樱花园也因为动感的人群而变得生机勃勃。

使用后的思考

尊重场地,尊重使用者 樱花园改造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论理念和细节上,都做到了对场地的尊重,保留了园内原有的水系和植物,花房前民国时期的法国梧桐园路和原公园的使用功能区域。此外,樱花园改造的成功,也离不开对使用者的尊重。设计师在认真分析原有公园的功能布局之后,积极与樱花园的直属管理部门协调沟通,了解公园使用者的群体特点及使用需求,并且,施工过程中设计方与施工方也多次进行沟通和讨论。设计师在这里更像是通过设计来表达和协调游客的各种愿望和需求。因为,他们深知一个公园有了人的使用,才有灵魂。这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体现生态、科技园林理念 公园水系全部模拟原生态驳岸,同时非常重视对雨水的收集。园内道路、广场、草坪均向水系找坡排水,收集雨水,以保证水系用水。排水系统利用透水性很好的暗管排水,既减少了明沟排水容易堆积杂物的缺点,又保证了景观需求。

和谐的多元融合 在设计手法上,樱花园很好地融合了历史文化、现代环境意识、生态与科技园林理念。其设计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场地原有的民国气息与日本园林文化,通过樱花这一主题元素,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成功地完成了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体现,同时突出了樱花主题特色。

通过改造提升,樱花园重又焕发青春。改造后的樱花园除了吸引众多外地游客的参观,最重要的是更好地满足了当地市民的需求。人们在这里散步、打太极、打羽毛球、唱歌、跳舞,使樱花园充满魅力,也为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帝王陵园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与活力。

11. 大理石坐凳按水波纹状分布

宫庆华 江苏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园景园容处处长,园林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园路福冈日式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粪车”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湖城背景下的衡水市区街路美化路径研究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园路设计剖析
园路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止措施
日式建筑观与思:1945年以来日本建筑与城市发展纵览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福冈猫咖啡
瀛海饮魂 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