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思考
2015-07-13李威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
李威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
对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思考
李威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
高职院校是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摇篮,也是他们形成和巩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校园环境的布置尽可能地让学生与职业近距离接触。让正能量无处不在,让学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行业的发展,产生学习的动力。
校园环境 景点规划 植物配置 生态模式
一、高职校园环境建设基本内涵
作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校园环境既有诸多共性,也具有特性。共性在于,校园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既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积淀的物质反映,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同时也是课堂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有效补充。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人文环境、自然风景特色、绿化美化程度、环境整洁水平以及设备现代化层次等,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的精神环境,也称软环境,如学校的管理规章诸要素、校风学风教风、社团、文体活动、人校人际关系等;二是校园的物质环境,也称硬环境,如校园道路、绿化、建筑、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等,能够满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设施和附着于校园的物质条件。一般来讲,校园环境建设主要指物质环境的建设。同时,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应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具有其鲜明的特色。高职校园环境建设应以职业特点为中心,以服务区域或社区经济、文化的开放性教育教学为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并运用到校园环境的布置中去,使校园整体环境体现行业特色,教学设施突出企业环境、教学场所展现企业文化,从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的原则
(一)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作指导,将校园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协调发展,把人类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乔木、灌木和花草进行复合型群落式绿化种植设计,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化量,提高场地范围内的绿地率,从而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的发展。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此二者是需要统筹兼顾的,充分利用具有生态功能的园林植物进行营造。例如:用部分芳香型植物和部分吸收毒气强的植物,以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除尘和净化空气,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这样既架构了绿色植物空间景观,又与植物生态功能环境相结合。
(三)整体绿化空间意识的理念
职业院校校园整体生态环境空间的建造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建造绿化空间的主要因素。从而做好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及景观布景的同时,应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屋顶花园,做屋顶绿化构成立体绿化和景观小品效果,形成整体绿化空间的园林景观。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养护成本、设施的安全性。绿化设计应简洁明快,材料必须经久耐用和安全。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地方斥巨资在进行绿化景观建设,但是由于后期养护经费花费较大,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没过几年绿化景观就荒芜了,这些情况时有出现,均是在设计时未能细致考虑到后期养护成本的费用和所使用材料的耐久程度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化的目标和途径
学校在校园改造时切忌好大喜功,大手笔、大动作,有时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校园的景观化强调改良,通过对原有景观的改造及新建景观的补充,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和校园形象,这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一)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尊重自然
要求对校园的整体自然环境,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恩赐,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景观化校园倡导自然主义,正是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就是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不仅使校园生态得以延续及改善,同时还能达到塑造校园品牌特色的目的,从而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凸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校园的景观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同时,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因此,校园的景观化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校园的景观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要求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通过环境手段使新旧景观互为补充,风格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
(三)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植物景观作用
要求充分利用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特定的作用。将校内各区以集中栽植的树木花卉命名为樱园、梅园、枫园、桂园等,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丰富多彩的植物及其景观所蕴涵的人文寓意,烘托了其自由、开放、活泼、创新的学术氛围。因此,植物种植作为一种环境手段,也可以展现校园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貌。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学校“育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师生提供休闲、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亦即“场所精神”。学校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四、高职校园环境建设与环境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在校园建设中,从加强校园环境规划建设、文化建设、真实实训环境建设、信息化建设、技防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环境育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校园整体规划坚持育人为本。校园规划重视育人环境。加强校园环境规划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学校校园规划采取国际邀标方式,积极引入国际竞争,目前的校园规划设计以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的方案为主体,并集成了其他公司优选方案的先进理念,整体规划设计既体现了生态化、园林化的特点,考虑了对地形的利用与结合,虚轴线的使用效果,又吸收了职业教育人性化建筑风格。此外,校园规划立足社区规划建设实际,设计了集建筑布局、功能划分、资源共享为一体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态社区组团,积极营造多层次立体的、人性化的参与性共享校园环境,既满足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师生、社会机构和人员对学校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烘托育人氛围。注重校园主题文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学校在校园景观设计上,无论整体规划还是细部设计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主题的打造,注重从使用者的实用性角度出发,即空间的营造、植物的配置、小品的尺度及布局、材料的选择等,并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特别从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怀出发。如以校园整体绿化、美化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使不同区域各具特色;配合多条不同风格、亚热带作物的绿茵文化长廊布局等,满足了学生学习生活、沟通交流、改善心态、陶冶审美情趣的需求,成为校园功能建筑和功能空间的有效补充和精神载体。又如,以花为主题,设立了桃花林外语角、向日葵广场;以学校形象识别LG宣传为主题,结合校训、爱国、爱校、诚信、荣辱观教育,通过规划设立于学校各区域的宣传栏、橱窗、板报、电子屏、小品,以及各类门牌、校牌的统一等,丰富校园人文环境,促进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三)校园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四位一体”“双主体”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企业先导”的“双主体”育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体现工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学院通过实施独立责任的“实训中心”运营和市场化多元建设模式,建立与完善了一批集教学、科研、培训、生产功能为一体的“四位一体”现代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室)。实训基地建设从环境文化建设入手,以企业真实生产车间的人文环境构建为基准,以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为基调,按现代企业标准对整体布局、制度建设、工序规整、着装统一等严格要求,并通过引入课程、引入企业生产线、引入企业管理者参与日常实训课程设计、实训教学、实训管理、产训结合等,以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师生职业道德培育、知识运用、技能培训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发挥了实训基地育人的最大功用。
高职校园环境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又是大学生德育素养培育的基地,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是课堂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有效补充。规划、建设好校园环境,使之与育人功能融为一体,实现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复合性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努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服务人才。
[1]翁爱萍.高职校园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联动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与职业.2013年03期
[2]薛超.徐敏伟.独立学院校园环境现状发展.233网校论文中心.2009年12月
[3]邱尹.广西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发展研究.青年文学家.2013年15期
[4]殷托.从校园环境布置谈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结合特色建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