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2015-07-13沈艳丽沈阳工程学院

消费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费孝通小城镇动力

沈艳丽 沈阳工程学院

关于中国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沈艳丽 沈阳工程学院

近年来,小城镇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外内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的研究总结,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小城镇发展问题进行综述。

小城镇 发展模式 动力机制 发展战略 低碳发展

我国学者对于小城镇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小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小城镇发展规划研究及低碳小城镇建设研究等几方面。

(一)关于小城镇的发展重要意义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费孝通先生从乡村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中国发展的方向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加快小城镇建设,强调“加强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费孝通(2007)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根据小城镇的实际建设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小城镇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着有《小城镇,大问题》等系列文章,为后来学者们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继权的论述也是立足于破解“三农问题”的视角,他认为小城镇建设本身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具有重要意义,是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农业增效的合理诉求。

(二)关于小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

对于小城镇战略的利弊,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农业人口比例相当高的现实,决定了小城镇对城镇化的推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不能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城镇化的主要途径。我国的城镇化战略不在于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关键是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如魏杰认为,所谓体系化战略,就是通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来有效实现城市化。也就是说,要打造一个和谐高效、功能配合、优势互补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城镇化体系。

(三)关于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

猪素萍认为,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来着两个方面,即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吴元波认为,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孙中和认为,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制度变迁、农村工业化、比较利益和农业剩余。其中,制度的因素在小城镇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周一星认为,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推动主体正逐步由一元向多元方向转变,推进小城镇发展的政府强制因素在逐渐减少,市场自发因素在不断增加,多因素相融合、相促进的综合动力机制正在形成。

(四)关于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对于小城镇建设模式,以费孝通先生的概括影响最为广泛。国内小城镇发展理论研究始于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费孝通把小城镇发展分为三种模式。刘武华通过研究分析影响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各种不同因素,将小城镇发展划分为四种模式。特色产业型小城镇、工业主导型小城镇、市场带动型小城镇、综合型小城镇。谢扬从体制角度把小城镇发展划分为三种模式:放权让利模式、“工业新区”发展模式、申报“建制镇”或“县级市”的模式。仇保兴将小城镇发展归纳成十种模式,即边界发展型、商贸带动型、城郊卫星城、工矿依托型、交通枢纽型、旅游服务型工业主导型、移民建镇型、区域中心型、历史文化名镇型等。

(五)关于小城镇发展规划研究

学者对于小城镇发展规划注重从较微观层面上研究。如:张军运用动态观点,从小城镇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认为,小城镇规划要使规划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马大权等从规划的深度和内涵角度考虑认为,小城镇规划涉及城市和区域规划科学的多个方面,由“物质性规划”转向强调社会、经济、环境、政策意义的“结构性规划”,从重视小城镇“量的扩大”转向重视“质的提高”,并强化城乡的沟通功能和互助功能。任世英等认为在小城镇规划中要做到观念新、起点高、体系明、特色强,以达到符合实际、效益良好、适应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黄富国比较了大中城市、小城镇与乡村之间规划的差别,分析了当前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小城镇与其周围密不可分的辖射影响单元整体规划”的思路和程序。

(六)关于低碳小城镇建设研究

国内现有的低碳小城镇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小城镇建设布局、产业布局和低碳化理念对小城镇建设影响方面。刘国斌,张令兰(2013)认为通过推广低碳理念、大规模应用低碳、环保材料、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可以有效推动低碳小城镇建设。李清宇,黄耀志,周颖等(2012)通过阐述公共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低碳化建设所具有的功能和地位角度,认为绿地作为低碳小城镇布局重要基础设施,应该将其与地区工业园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发挥公共绿地的环保、低碳作用。龙拥军,杨庆媛,廖昕荣等(2011)研究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小城镇建设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认为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小城镇发展并不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而通过采用低碳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地区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投入,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张翠英,徐德兰,陈斌(2013)从低碳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探讨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我国低碳小城镇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小城镇建设研究较少,尚未形成严谨科学的研究体系。国外研究虽然相对较为完善,论述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速度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逐一列举了限制我国低碳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我国国内小城镇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城镇规划和小城镇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关系上,没有系统科学的阐述低碳小城镇发展的路径、内在动力、模式,尤其缺乏结合具体地区探讨该地区低碳小城镇发展的实证研究。

沈艳丽(1969.1-),女,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职称,单位: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工程管理教研室,研究方向:工程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费孝通小城镇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