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风格形成的特点
2015-07-13麻玲新永嘉县文化馆325100
麻玲新 (永嘉县文化馆 325100)
论舞蹈风格形成的特点
麻玲新 (永嘉县文化馆 325100)
舞蹈风格的形成跟我们的生活习俗、习惯等息息相关,本文列举了舞蹈与地理环境,民族风格、地域风格等之间的联系。
舞蹈 地理环境 民族风格 地域风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谚语可能是反映了人们对地理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朦胧认识。
的确,大凡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事情都跟人们生活在那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如政治、经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风俗习惯、语言、文化艺术、包括舞蹈艺术等。
有一位学者曾做了这样一个研究并举了这样一个例:他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却被封建社会统治了几千年,这种关门自守、与世隔绝的社会发展现象,跟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中国西部为喜马拉雅山系与外界相隔,西北是沙漠和荒原相阻,北接俄国人迹罕见的西伯历亚,东是太平洋,南是印度洋,这样的地理形式很难让中国人与外界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尽管如此,我们的祖先还是做出了最大努力,开辟了著名的西域丝绸之路和经印度洋的南洋丝绸之路,这种艰难的贸易交流让大部份中国人知难而退,从而逐渐形成了中国的经济文化特点和自守封闭的思维方式,长城的建造就是证明。与之对应的情况是欧洲。欧洲的地理就像一张毯子,陆路、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出境如出家门,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方便。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所建立的共同体,出自于地理的条件,欧元的产生、欧洲货币的统一,更是说明这一点。欧洲的人不管做什么,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上,首先想到的是联合以共同对付局势、交流以加强理解和促进发展。学者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解释了许多现象,真是释而自然之感。
我们也可以举出大量的例子说明地理环境跟民族性格、跟舞蹈艺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舞蹈艺术来讲,为什么会有如此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实也是源于此。
民间舞蹈是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经人民群众的不断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历史长河中,勤劳而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优秀文化,民间舞蹈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我国的民间舞蹈色彩斑斓、绚丽夺目,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民间舞蹈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群,创造了不同的舞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高寒地区的民间舞,多为腿上动作,而且节奏非常快,如俄罗斯民间舞,那是因为抵御气候寒冷的缘故;东南亚的舞蹈多为手上动作,而且较缓慢,那是气候太热的缘故;为什么云南、四川、广西和贵州会出现如此丰富、斑斓十色的民族舞蹈的多样性?那是因为那些地区多为山区,气候属亚热带,物产能以自足,有着扎寨而居、筑巢繁衍的物质条件,因此各个民族对外界相对封闭,才得以保留下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艺术,不然我们看见的将是同样的舞蹈、同样的服装、同样的情歌、同样的风俗人情。
以上这个观点,我们解释舞蹈艺术的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和舞蹈风格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但有许多问题令我们深思,这对我们研究和继承舞蹈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此,有以下命题值得我们注意:
一、舞蹈风格是具有该地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对舞蹈风格继承和保护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交通、通讯、电视等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方便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共同的东西多起来了,个性的东西少了,也就是说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逐渐地在破坏原来的这种因地理环境而生成的各文化艺术风格的格局。人们的确有这处担心:从某角度上说,开发等同于破坏、相互学习吸收,等同于抹杀个性。山西的“黄河谣”在电视里一播,在接下来的舞蹈汇演中,个个节目都是那个山西味。如何学习、如何吸收他人的东西,这里面有深奥的学问。笔者认为,只能借鉴人家的创作基理,而一定要注意保留特有的舞蹈风格。动不动就想把人家的东西“揉”过来,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就如藏族人要去学彝族舞蹈、新疆人学朝鲜族舞蹈,只会搞得一团糟,只能学个形似,而达不到神似,更说不上超越和发展,所谓越是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这句话的含义是指越是有独特风格的东西才具有价值。
二、了解了舞蹈风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创作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是这个意思,确实也有不少数这样的例子,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因为要创作原生态大型舞剧《云南印象》而到了云南的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吃住在那里,体验生活,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后来,这个舞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和观念的喜爱,我们如果真正要搞一个舞蹈创作,一定不能闭门在家杜撰,最好到当地去,住在那里,喝喝那里的水,吃吃那里的饭,聊聊那里的天。再有天份的艺术家如果不去做,都难以取得好成绩,有不少人都感到自己入于“高原现象”的尴尬境地,原因就在于此,你永远不改变你所处的环境,你就永远无法超越自己,除非你换一种活法,换一种心境,则可得到回报的创作灵感,这又应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与民间舞蹈地域风格及特色的差异性
“大地是文学艺术的舞台”,文学艺术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产生的,带有明显的地域烙印。有的学者曾指出,地理环境的差别影响和决定人们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而对文化风格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同样表现在民间舞蹈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大,我国民间舞蹈存在着众多地域风格及特色上的差异,其中以南北差异最为明显。同样的龙舞,北方的龙形高、大、粗、重,舞蹈动作刚猛有力,极具古燕、赵之风;而南方的龙形矮、小、细、轻,舞蹈动作典雅轻巧,以荆楚之风见长。都是“鼓舞”,北方的“威风锣鼓”场面宏大(多由上百人共同表演),鼓声如雷,有着“黄河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而南方的“花鼓”不以击鼓为主,而是以唱、念、做(表演)、打(击鼓)相结合的小型歌舞(多2~3人表演),活泼灵巧,富有南国情趣。北方的“霸王鞭”与南方的“打莲湘”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的2种叫法,前者重舞,且打出的鞭子强劲有力,使舞蹈极富阳刚之气;而后者多和唱结合,使舞蹈多了些妩媚的色彩;北方的“秧歌”热烈奔放,而与北方“秧歌”同源异流的南方“花灯”则秀丽缤纷。此外,北方民舞多重技巧,南方民舞多重体态;北方民舞多鼓吹乐伴奏,南方民舞多丝弦伴奏。
总之,品类繁多、异彩纷呈的我国民间舞蹈,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瑰丽之花,而且也是极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民间舞蹈这株奇葩定能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