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旅舞蹈编导家应志琪作品的创作特点

2015-07-13南京艺术学院210013

大众文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语汇军旅编导

钱 坤 (南京艺术学院 210013)

军旅舞蹈编导家应志琪作品的创作特点

钱 坤 (南京艺术学院 210013)

当代军旅舞蹈是指由军队文艺团体表演,以军事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用以展现当代军人风貌的特殊舞蹈种类。军旅舞蹈主要围绕战争、军民同乐、军队生活与爱国主义等军事性题材进行创作与表演。由于该舞种的舞蹈语汇是各类舞蹈语汇的杂糅,因此,它还被冠以另一个名称——当代舞。

一、军旅舞蹈的题材选择

由于军旅舞蹈的观众和表演团体均以部队院团为主,因此军旅舞蹈所表达的题材和内容多是围绕着部队而展开,以战争、军事训练或比赛为主的如《跨越》《红蓝军》等,有描写并歌颂了著名的英雄人物的《小萝卜头》《刘胡兰》等,还有重现历史事件的舞蹈作品《为了1949》等,以及《无名花》等对战争场景的再现,还有一些则涉及军人生活,如描写战友情的《同行》、展现军民情的《哈达献给解放军》等。

然而,编导应志琪在创作舞蹈作品时所选择的题材则跟大多数军旅舞蹈有所区别,在她的众多作品中,大多数与战争和军事训练场景无关,而是从一个温柔细腻的女性视角出发,以“情”字贯穿始终,表达着最高的生命情怀。例如作品《石头·女人》便是通过描写惠安女人日常的生活和劳作场景,表现她们为了生活每天艰苦地打琢和搬运着沉重的石头,展现了惠安女对沉重命运的顺应和抗争,颂扬了惠安女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以及互帮互助的坚韧品质;作品《小城雨巷》则是通过20位女性舞者的舞姿变换,描绘了一幅美丽少女在簌簌迷蒙雨丝中穿行嬉戏于江南小城街巷的情景,这部作品是对江南的烟雨小巷的娟秀意境的感叹,表达了编导对江南一带的深厚感情;同样,《春风又绿》也是通过女子群舞的形式,呈现了一幅绿莹莹的江南春景,表达了编导对江南春色的喜爱和感叹。

然而这是并不意味着在应志琪编导的作品中与军人生活毫无关系,例如作品《那一片芦荡》就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舞蹈作品,描述的是新四军与沙家浜的故事。作品展示了人民和战士面对恶劣的环境、险恶的敌人,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和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通过描绘被拟人化了的“芦苇林”对伤员的关照,讴歌了如同血肉亲情般厚重的军民情;另一部作品《望穿秋水》,虽然在表现内容上没有直接反映军人或部队生活,但却是以20世纪30年代这一战争年代为背景,以男女双人舞的形式展现了一对即将分开的恋人内心的痛楚与挣扎,描绘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凄楚恋歌。由此可见,即便是描写相对硬朗的军旅题材时,应志琪依然遵循着以“情”字贯穿始终的原则,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去刻画军人生活柔软而令人动容的一面,讴歌着军人生活中各个角色的至高人性。

二、军旅舞蹈的语汇特点

(一)以直线条为主的身体形态

军人的风貌是正直和刚正不阿的,因此军旅舞蹈的语言特点是刚劲、果断并且具有爆发力的。这使得军旅舞蹈中舞者的上肢多以军姿的状态展现,即昂首、挺胸、收腹的上肢形态,而下肢腿部的动作则同样以直线条为主,脚部亦多是绷脚状态,使整个下肢均以放射型的形态呈现。在作品《那一片芦荡》中,为了表现伤员们寻求栖息地和敌明我暗的侦查战争状态,使舞者的上肢并未与地面垂直,而是向前倾斜与水平面形成夹角,但依旧以平直的形态呈现;同时腿部和脚部的形态也多是直线,除个别动作以弯曲的膝盖表现部队迁移时的小心谨慎外,在做空中的跳跃和地面的动作时,腿部都是以放射性的直线形态以保持军旅舞蹈的基本色彩。

(二)超强的技巧性

在舞蹈中,技巧包含两个方面面,一是指舞蹈动作的技术技巧本身,这可以由一个演员独自完成,另一种技巧则是在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中需要多人合作才能显现出的有一定难度的舞蹈动作语汇。显然,军旅舞蹈在这两个层面上都具有超强的技巧性。第一层面的舞蹈技术技巧非常直观,如连续的旋转、大跳,和过人的柔韧展示等,在《红蓝军》等作品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而第二层面的舞蹈技巧,则更多的体现在舞者之间的配合上,如作品《那一片芦荡》中,便有一处是多名女舞者同时做控腿转,并且所有演员旋转时的角度和速度都是一致的,显示出了超强的统一性和整齐度,而在另一部作品《望穿秋水》中,在接近尾声部分时有一处托举同样显示出不凡的技巧,女舞者用极快的速度在男舞者躯干上翻滚了2-3圈,最后以男舞者交叉的双手为支点站立起来,形成一个完全垂直于地面、具有很高高度的托举造型。

(三)“符号化”的舞蹈语汇

目前的军旅舞蹈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舞蹈语言,因此容易出现舞蹈语言不凝练、缺乏核心主题动作的倾向。然而在应志琪编导的作品中,却有着独树一帜的“符号化”舞蹈语汇,这是她区别于其他军旅舞蹈编导家的特征之一。在作品《那一片芦荡》中,女子群舞的舞蹈语汇便是模拟在风中飘荡的芦苇林的形态而创造的,舞者的重心倚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则脚尖点地,手部向主力腿的反方向向上向旁延伸,在观众的视觉效果中呈现出弯曲的形态,惟妙惟肖的模拟了在风中被吹弯的芦苇林形象,而后的舞蹈动作便也是在“芦苇林”这一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和加工,使整部作品都能够在叙述描写战争场面的同时不脱离主题所刻画的背景,做到主题鲜明。

三、军旅舞蹈的空间运用

在众多的军旅舞蹈作品中,由于部队训练生活的特殊性,更多的作品为了反映军人的纪律性使群舞作品更多的呈现是整齐划一的状态,因此在舞台调度上更多以直线或方阵为主,而在空间运用上则多是二度空间与三度空间的转换。

(一)平面空间

编导应志琪在空间的运用上与大多数军旅舞蹈编导的手法不尽相同,由于其视角的女性化特质,使她的大多数作品并不呈现出刚烈果敢的直线调度,即便有也在相对阴柔的舞蹈语汇中被淡化。如舞蹈《小城雨巷》中,有许多调度均是横向的直线,但在舞者以脚尖着地的步伐中,伴随着与之起伏的身体动律缓和了直线调度给人的生硬之感;在《那一片芦荡》中,尽管描写的是战争场景,但其调度依旧柔和,女子群舞代表的芦苇林几乎是以“团”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其调度过程中也以曲线或带状的方式进行变化,很少出现方阵的形式。

(二)垂直空间

应志琪十分重视舞台垂直空间的拓展运用。在作品《石头·女人》中,编导运用了舞台后方的台阶,模拟了惠安女人上山、下山开采和搬运石头的过程,并通过了迎亲时的下台阶和生子时的上台阶暗喻了女性在延续生命这一事件中所跨国的两个艰难时期。这里的垂直空间运用不仅能够用以描绘实景,同时可以刻画编导想要升华的主题思想;在作品《小城雨巷》中,编导应志琪同样是使用了一个台阶,将舞台与观众席练成一体,让舞者从观众席一级一级的走上舞台,在感叹编导的奇思妙想的同时,观众的思维也更快地被带入了舞蹈当中。

四、军旅舞蹈的道具运用

在应志琪编创作品主张使用简约的道具,更多的用舞蹈的本体,即舞者的身体来言说舞蹈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如《石头·女人》《那一片芦荡》《望穿秋水》等作品,均是徒手舞蹈,而《小城雨巷》中的油纸伞、《春风又绿》中的柳枝则是一个简单的道具足以更好地点题。

结语

通过观看应志琪的作品,可以总结其个人风格——个性的生活感悟、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创作作品的新鲜视角、清晰易懂的舞蹈结构、凝练鲜明的舞蹈人物形象、舞蹈层次丰富充实、综合而先进的舞蹈表现手段。题材和内容上无不显示着女性的喜好和感性特征,而在编创手法上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又突显示出理性思维的手法。这也许就是编导应志琪所创作的作品能够在军旅舞蹈这一片土壤中一枝独秀的原因吧!

猜你喜欢

语汇军旅编导
军旅青春正步走
胸怀军旅梦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本期主题:军旅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军旅雅士
向大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