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色彩表现与观看的选择性

2015-07-13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6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选择性表象质感

段 飞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610000)

论色彩表现与观看的选择性

段 飞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610000)

一部西方美术史就是一部观看方式的历史,其演进和流变是以观看方式的改变为逻辑起点的。基于西方美术的认识论基础,观看既是一种探究方式,又成为被审视的对象,对这个十分平常、易被忽略的行为习惯,可以分析出其背后暗藏的种种玄机,如果不对“观看”这一命题作较深入的分析、认识和反思,则既难以真正理解美术史的演进逻辑又无法认识掌握西画造型与色彩的根本法则。本文试图经由对观看行为和习惯的分析,在观看与色彩之间架设意识桥梁,从而使我们在没有观看障碍和逻辑错误的前提下充分认识色彩。

色彩;观看方式;观看的选择性

绘画作品是观看的结果,因此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的研究,首要的问题就是看的问题,要会看才会画,要将看作为审视和反思的对象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观看与绘画的关系。然而,在色彩研究中却常常由于看的问题出现几个不易察觉的误区,使得色彩的训练与研究不得要领。我们对西方绘画的色彩和造型研究的前提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东西方艺术由于发端于不同的思想基础和哲学背景而在艺术形态和诉求上有所差异,一个是经由对宇宙自然的感悟导向内心世界进而直通某种宇宙精神,呈现为抽象至少是意象化的艺术形态;一个是通过理性精神和科学实证导向外部世界的探究,呈现为对世界研究、把握、再现的艺术形态。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研究西方造型艺术的时候需要转换思维方式,从直观感性和程式化、概念化的思维方式转向理性分析和直觉感受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在此前提下借助与之相匹配的观看方式来把握具有无穷变幻和奥妙的色彩关系。既然“纯粹的观看”已不可能,那么,我们就需要与西方绘画造型系统及其原理相匹配的观看方式,如果不从观看这一命题入手,面对西方自塞尚以后的很多重要作品将难以解读,对其绘画传统中的色彩遗产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

一、观看的选择性

观看是有选择性的,并非盲目的。当我们在人群中等到所期盼的人出现时,其余可见的人和物立刻成为模糊的背景,视而不见。日常生活中视觉信息的摄入是经过大脑筛选的,因为只要我们睁开眼睛就会有无穷无尽的信息涌入视网膜,然而眼睛不会同等对待所有信息,否则感知系统和记忆系统都将因为承受不了信息过载而崩溃。因此,没有纯粹的观看,观看受意识支配的,是“搜寻”和“删除”的同时作用,观看活动意味着既是呈现(只看想看见的),又是遮蔽(视而不见)的双重任务,这种前置的意识表明眼睛不会盲目的被动接受信息,它会主动过滤筛选视觉物像,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忠实呈现,而总是受制于观看者的兴趣、爱好、任务、需求、观念等目的和动机。世界则按照观看的这些目的和动机被重新组织成相应的图像、构架成一定的秩序。

既然观看活动是有意识前置的,那么绘画实践当中就应该有与观看相匹配的思维前置,换句话说就是相应的思维方式匹配相应的观看方式,绘画写生训练当中的诸多问题的实质和精要其实就是观看方式,进而上升到思维方式的问题。如果悖离这个逻辑前提的绘画写生实践将是很难成立的。例如,选择看细节就等于放弃看色彩。同样的,选择看质感、线条、明暗的话,都等于放弃感受色彩,因此,在观看当中色彩与其他视觉信息是不能同时在场的,所以有必要认识到观看选择性,对色彩实践中常见的观看误区及其逻辑的混淆给予分析,或许能从观看和思维的层面将色彩表现的问题作一番较为深入的梳理。

二、色彩表现的观看误区

色彩的研究与表现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思维方式和观看方式,其思维方式需要在充实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具备精熟的色彩认识、分析能力进而转化为艺术直觉。然而惯常的观看习惯则是色彩表现的巨大障碍,再加上观看逻辑上的混沌而不自知,就成为一道巨大而又不可见的迷障,既难以摸索色彩表现的规律法则又无法提升主动表现的直觉素养,这道迷障就是自然纷呈繁复的表象世界所制造的各种诱惑,以及疏于对观看习惯的克服,使人难以窥探色彩的本质。例如,一个画家在进行线描写生的时候,他一定是以线的方式观看,看线条的粗细、浓淡、疏密、长短、虚实等变化并锁定这一观看方式,决然不会去关注色彩的冷暖或纯度。因为这样的观看方式、表现方式到思维方式是相匹配并符合逻辑的。然而色彩的观看方式则需要克服更多的惯常的观看习惯,同时又可能将色彩抄录固有色的准确性和质感细节等表象世界的效果误认为色彩能力,最终仍未能触及真正的色彩表现的层面。具体而常见的观看误区皆由表象所诱导,以颜色来填充,色彩则贬值为填充画面的颜料。

三、表象的诱惑

表象世界精彩纷呈的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令人陶醉、沉迷、应接不暇甚至迷失自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不当的欲念只能感受宇宙自然的表面现象。表象世界的精彩当然不是问题,问题是画家往往需要透过表象看到形色的本质,才能经由表象直通形色的生命本体,这需要有洞察力和感悟力。然而色彩画种往往是一种较为便于抄录自然对象表面效果的工具材料,同时物像的表面效果又对缺乏色彩观看经验的人造成强烈的诱惑力,因此迷恋于表象而昧于色彩的强度、张力、对比、和谐和整体的领悟,在色彩实践中或许还较为普遍。这些形成表象世界效果的因素分别是:质感、细节、明暗、线条等等。关注细节、质感符合人们的观看习惯并能为画面带来效果,然而被作画者忽略的是:这违背了观看的逻辑,准确的说是色彩观看及其表现的逻辑。根据前述观看的选择性,当我们选择了质感效果的观看方式,自然同时遮蔽对色彩的直觉感受,等于放弃对色彩的观看,更谈不上对形色生命意味的领悟,由此想要进入色彩表现的层面,在逻辑关系上是不成立的,在画面操作上也是不可行的。“看法”的逻辑错误,归纳起来就是:1.以细节的方式看;2.以质感的方式看;3.以明暗的方式看;4.以表面效果的方式,这些都是色彩实践中造成色彩表现障碍的观看习惯。

四、总结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是认识论基础上的逻辑演进,从来伴随写生,伴随观看以及对观看的思考。无论是对深厚的欧洲绘画传统的研究还是对流派纷呈的现代艺术的理解,如果不从对观看的认识和理解入手将很难进入西方艺术的逻辑系统和认识传统,使我们对西方绘画传统、现代艺术、图像艺术既难以理解又难以掌握。具体到一个色彩问题,无论认识还是表现也都疑障丛生,那么,从认识的根源入手,从逻辑的起点着眼,我们就有望厘清色彩与观看、绘画与观看、图像与观看等等庞杂的问题,不仅仅是把握好一个色彩认识和色彩观看问题,而是要从科学、逻辑、哲学等多维度的深研与探究才能把握好西方艺术的整个系统。

注释:

1.约翰·伯格.《观看之道》.

2.谢宏生.《图像与观看》2012.1.第1版:169.

3.乙力·注译,李聃.《道德经》.三泰出版社,p2.

[1]约翰·伯格·《观看之道》.

[2]谢宏生.《图像与观看》2012.1.第1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罗兰·巴特·《明室》2011.3.第1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段飞,男,1975年6月24日出生于四川内江,硕士,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写实油画语言。

猜你喜欢

选择性表象质感
基于附加直流的选择性低压漏电保护实现方法
选择性电沉积方法用于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钴和镍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表与里
表与里
选择性听力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选择性××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