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民国时期电影海报对现代电影海报的影响
2015-07-13王宁宁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404100
王宁宁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建筑与设计学院 404100)
传承与创新
——民国时期电影海报对现代电影海报的影响
王宁宁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建筑与设计学院 404100)
电影在我国诞生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电影海报以图形与文字的形式有机结合发展至今也已相对成熟。早在民国时期,电影海报的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本土化设计语言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已有了鲜明的特点,研究民国时期海报的特点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质量,以便能更好地推进电影海报的发展。
民国时期;电影海报;传承;创新
民国时期始于1912年1月1日,结束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处的时代背景特殊,民国时期的电影直接反映着当时百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同时也刺激着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发展。民国时期的电影也融入了多元的文化,电影海报的诞生就是典型的代表。人们为了得到更好的宣传电影效果,一般用张贴海报的形式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一、民国时期电影海报的特性
(一)表现形式
当时的海报设计主要以绘画为主,设计师把国画、工笔画及油画等绘画手法相结合,并创新出一种绘画方式:擦笔水彩画法。这种绘制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线条柔和,肌肤质感明亮,人物画面更有立体感。比如电影《渔光曲》的海报采用水粉画的形式,男女主角站在船边远望,前景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再加天空渲染的霞光,整幅作品浑然天成。电影《桃李劫》海报的创作手法大胆新颖,海报的整体背景是一张发黄的旧报纸,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为黑白效果,放置在被撕裂出缺口的报纸中间。旧报纸上散布着影片的片名、导演、编剧、放映地点等信息。海报整体色调晦暗,主角眼神愤恨无奈更与影片悲剧基调相契合,不仅是推介电影的名片,还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二)艺术风格
民国海报的作者几乎都是当时的绘画大师。创作者在参与海报绘画后,会将其名字标注在底部。由于当时的印刷技术限制,海报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如《林则徐》、《周信芳的舞台艺术》等,这些海报不但体现出画家精湛的画技,还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经典,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纸质轻薄,看起来更像是一副画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在文字的书写上也别具特色,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三)时代性
民国初期的电影海报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民国时期的电影有很多是爱国题材为主题的电影,这些电影作品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情感。爱国题材电影的海报也要体现作品的精、气、神,这些作品营造了强烈的爱国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电影海报《小城之春》《三毛流浪记》等,这些海报无不记录了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及情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民国电影海报设计语言的传承与创新
(一)设计风格多元化
当代电影海报的设计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当代电影继承了民国时期电影海报从大众化的角度出发,迎合大众口味,继承了民国时期电影海报的某些艺术风格,用海报背景衬托人物形象。同时也融入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元素。海报背景的运用形成了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又相互冲突的现状。版面无论是版面设计还是人物形象都摒弃了以往单一的造型。比如,电影《泰囧》海报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海报延续了民国时期人物特写的排版方式,用夸张幽默的囧表情吸引人们的眼球。低调的主体配色,影片名采用醒目的金属质感文字,再加上海报以泰国佛手作为呼应,异域风情中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从而达到快速传达电影信息和引起观众关注的目的。构图上更是主次分明、简洁明了,再加上海报中几大明星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全方位、多角度的突出了喜剧贺岁的电影主题。
(二)表现形式民族化
当今电影市场日益国际化趋势,电影海报的创作要注重本国的民族特色,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红、传统绘画技巧、民族图腾等)吸引国外观众的眼球。有些优秀的现代海报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了民国时期的色彩运用,把传统的中国色彩运用到海报设计中;有些作品者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创造了一幅幅具有中国元素的电影海报。
如电影《大魔术师》的海报用传统文化元素来为海报增添艺术魅力。男主角梁朝伟衣着黑色礼帽,中式长袍;身旁龙图腾的白雾将其紧紧围绕,背景以鲜艳的中国红为基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商业化中注重明星的品牌效应
电影海报主要是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形式组成,电影海报的画面构图形式可以凸显影片的主题,电影海报同时又是电影的一种重要的衍生物,它不仅可作为电影的名片,更是一门时代性极强的公众艺术。
民国时期电影海报总体说是高度商业化的产物。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宣传目的单一,利用明星效应来拉拢观众。现代电影也利用明星的知名度来增加宣传效果,吸引观众眼球。而海报内容上的设计也是运用图像、文字、色彩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唤起观众的想象,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风声》海报颇具气势,每句诗中都含有一个“风”字,隐隐约约暗示着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结语
一部电影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可以通过电影海报直接、完整地呈现出来。随着近几年中国电影的繁荣和崛起,电影海报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门类,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海报的创作中,首先要注意全球文化差异性,设计者要结合地域特征展现民族传统文化,未来的电影海报应该融合多元的民族特色,打造具有历史气息的电影海报;其次要学习国外先进的艺术理念,把握好流行趋势,创造出跨时代、独具风格、观众喜欢的电影海报。现代电影海报将商业市场和艺术特色恰到好处的融合到了一起。电影海报不仅反映设计师的审美眼光,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电影海报设计只有立足文化传统并勇于创新,方能在市场中保持自己鲜明的特色。
[1]钟大丰.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
[2]彭娇雪.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
[3]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4]杨燕、徐成兵.民国时期官营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
[5] 邹加勉.海报百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12.
[6] 倪震.探索的银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5.
个人简历:
王宁宁(1987.3.- )201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师从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与新媒体系主任-任斌副教授,硕士期间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硕士毕业论文《中国传统艺术形象在动漫创作中的再塑造研究》;所在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建筑与设计学院 助教(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