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评价
2015-07-13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620860
周 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620860)
对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评价
周 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620860)
对于“美是什么”,黑格尔的回答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他整个美学体系的核心和线索,他的美学就是对这一回答的展开。这一对美的定义像打开黑格尔美学大门的“钥匙”,自洽于他的美学和整个哲学体系,是我们探究黑格尔美学的出发点和线索,也是我们理解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本文想做的努力就是:以整个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为大的背景,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线索, 对黑格尔《美学》(主要是第一卷)进一步加以解读,进而真正理解其对“美是什么”的回答,并对这一回答做出自己的回应。
美;真;理念;感性显现;艺术
一、引言
美是什么?我们曾无数次遭遇这个问题。这一问题依存于最为纷繁复杂却又最为引人入胜的人的精神向度,涉及精神在艺术的实践中外化自己的一切方面和一切中介。也正因如此,关于美的问题才会显现出如此的魅力以至于作为精神主体的我们会将自己置于而且永远将自己置于对其的追问态势中,永不停息。
我,也同样受着这问题的逼迫,不断寻找,始终思索。
对于“美是什么”,黑格尔的回答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即“理念内容的感性化,感性形式的的心灵化,理念出于自我认识的需要,它把自己显现为感性的形象”因此,所谓“感性显现”有两层含义:一,理念对象化自己获得感性形式,对象化自己为具体的艺术作品;二,心灵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对象化自己,并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二、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评价
1.嵌在精神发展史上的“美”
在黑格尔那里,美的目的不是对于自然的摹仿,不是对自然本来的样子进行复制,也不是唤醒人们四方八面的潜在的情绪和情感,更不在于不在“情欲的净化、教训和道德上的进益”。黑格尔认为,艺术有它自己的内在目的,它旨在用感性的形象去显现真实。而这里的“真实”不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和原理的知识性的真,也不是个体主观体验上的真;不是指具体的活生生的世俗生活的真,也不是具有超验意义的法则或原则的真。这里所说的“真实”是矛盾的解决,矛盾的对立面不是被消灭而是达成和解,而“真实”就在这“和解”里,或者说,这“和解”本身就是“真实”。我们仅仅通过“理解”这种对立或是单纯地诉诸一种“应该”来解决这种活生生的矛盾,都无法将我们从这样深刻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我们只能在矛盾双方的调停与和解中才能真正将自己安顿下来。而艺术、宗教乃至哲学就是使矛盾在和解里存在,而这和解本身就是真实。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有其把握真实的不同方式。艺术是通过感性的艺术形象去展现真实.“去表现上文所说的那种和解了的矛盾。”
2.作为人认识自身方式的“美”
在黑格尔这里,美作为精神发展的必要环节与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是人认识和理解自身本质的一种方式。这种对自我的认识是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出去,在外在事物中复现自身,获得自己的外在现实,进而形成对自身的认识。经过了这个环节的自我由于获得其定性而显得鲜活而丰盈,逐渐摆脱抽象自我的自大与自卑。人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认识自我,实质上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理念本身。而这里所说的“人”是有严格限定的。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在于思维的理性,在于精神。人作为精神也正是由于这种自觉,总是逼迫自己通过与自身造成分裂而保全其自身,总是对象化自己于外在的世界而获得其真实的定性。因而,唯有将精神作为其本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唯有参与到精神运行的轨道上“人”才会遭遇“美”。
可以看出,在黑格尔这里,人要想参与到美中与其发生关联,条件是十分严苛的。一方面,不存在单纯的“主观的美”,美是感性形象对理念的彰显,它是客观的;另一个方面,人唯有在精神的向度上才能真正与美发生交涉,人唯有在作为“类”存在的时候才能够才能真正的理解美、创造美。美是公开的东西而不具有私密性。如果一个艺术作品是美的,这理由绝不在具体的个人,而在于无所不能的理念是否能将自己灌注生气于感性的形象中;如果一个人居然判定某个艺术作品是美的,那么他必定是作为大写的“人”、作为精神的代言人在说话。单个人对美没有评判的权利,唯有感受,唯有理解,唯有臣服。美不为着人而美,它为着精神;精神为美加冕,也为人。
3.艺术终结了吗
黑格尔对艺术终结的宣判至今仍在被人们谈论,尤其是当代艺术的状况,使得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不断被提及和探讨。同时,也引发了理论界对于艺术概念、艺术本质的重新思考。
在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艺术的终结随着绝对精神的展开而到来,不但不可避免,也无需忧虑。因为,艺术将自身扬弃在更高的环节中了,这本身是向前向上的。海德格尔就曾给予黑格尔这一观点很高的评价,他说:“在美学达到它最高最广以及获得最严密的形式的历史时刻,伟大的艺术走到了终点。美学的成就通过认识到伟大艺术自身的终结,宣告伟大艺术的自身的终结而获得了它的伟大。西方传统中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美学是黑格尔美学,它记录在《美学讲演录》中,是在1828——1829年间在柏林大学进行的最后一次讲演。”而在黑格尔语境下的“终结”也不是指艺术的结束或消失,而是说艺术失去了昔日的中心地位,将自己扬弃到宗教和哲学中去,不再具有重大意义。黑格尔也不是说人类至此以后不会再创作出来伟大的艺术作品,而是说艺术不复是真理获得其自身的最高样式了。艺术在我们在精神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不可避免的,也是历史性地降了下来,艺术终结之声在当代之所以不绝于耳,主要是因为当代的艺术现状与已有的艺术观念、艺术体系产生了分离,当我们用旧有的艺术标准来衡量新出现的与旧的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现实时,我们就会产生旧有的艺术是否已经消失,或者新出现的艺术是否是真正的艺术的困惑。所谓的艺术终结并不是艺术本身消失了,而是传统的艺术观念失效了;不是被称为艺术的这一文化形态消失了,而是我们曾经奉为经典艺术形态的纯艺术结束了;艺术终结了,不是所有的艺术种类都消失了,而是在传统的艺术分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艺术逐渐让出了交椅。艺术作为人类永远的恋人不会终结或消失,它会永远处在历史的变化之中,不断突破它原有的理论体系而开出新的花朵。
三、结语
当无规则的现代艺术冲击着古典艺术的经典范式时,当审美日常化消解了古典艺术的神圣地位时,当主题的虚无化摒弃了古典艺术的表现内容时,当非理性的追求冲垮了古典艺术的理性精神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古典艺术确实已经远去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怀念艺术与真理牵手并进的岁月,也许那才是我们对艺术的真正诉求。我想这也是我们重读黑格尔美学的意义所在。
[1]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上、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