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建筑美学的可持续发展探析

2015-07-13张嘉颀南京工业大学2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美学人类生态

张嘉颀 (南京工业大学 210000)

生态建筑美学的可持续发展探析

张嘉颀 (南京工业大学 210000)

对于当下流行的先锋建筑来说,生态建筑这个分支颇具特色。它以工业文明为基础,并在美学模式上彻底打破了现代主义原则,把美学、哲学和生态学原理融于一体。本文以建筑美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日益变化的可持续发展动向,对生态建筑的生存意义和审美价值进行诠释,建筑美学并不是在追求具体的创作方法,而且通过艺术的模式来展现建筑形象,同时,笔者结合当代文化背景对生态建筑美学作品进行了剖析。

生态建筑美学;可持续发展;和谐

一、生态建筑美学简括

在建筑领域,生态建筑美学是生态美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理论变成了实践。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首先属于一种新型功能美学研究,它存在于基础的建筑造型之上,同时,它还属于一种生存美学,与生存境遇直接相关,把传统与未来贯串于一体。生态建筑美学的核心范畴有两个,即“融和”和“共生”。所谓“融和”就是说,我们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也要求建筑一定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遵守自然生态的基本原则,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自然发展。建筑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二是要给环境和生态提供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空间。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整体上的发展,保持生态的和谐与平衡,环境中的所有生态要素都要获得发展,共同进步。

二、生态建筑美学的特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材料

经过特殊工艺的加工处理,高科技材料可以直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也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外护围材料,不过需要进行编织工艺再次处理。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其中,葡萄牙馆是由栓皮树的树皮加工制成的板材建造而成的,吸音和隔热性能都非常好;芬兰馆的建筑材料则是木塑复合材料,由塑料余料和标签纸加工而成,可以循环使用,能够自行分解,重量小,含水量低,而且非常坚硬。这些高科技材料自身的纹理和质感让人们感到新鲜,而且自然气息浓厚,具有审美价值。

(二)出于对环保节能的技术考量

在过去,建筑技术是设计师最看重的,通过它能够展现建筑设计的个性,借助视觉体验提起人们的兴奋,而且建筑技术越先进,也更能体现设计师的理念。生态建筑具有高效环保、经济低耗、技术优美、集成合理等基本特点,而且把设备、构件以及建筑形式与建筑技术融合在一起,。对建筑物进行造型处理,进行自然采风和采光照明,外围护结构部门采用回收废料以及本土材料,热工性能良好,风帽能够自动捕捉风能源,自然通风有保障,经济成本和技术成本都得到了有效节省,这是建筑节能效益的典型案例。

(三)表达出建筑的美学和谐性

整体而言,生态建筑的美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建筑物自身的造型设计与建筑技术彼此和谐而产生的美;第二,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相互融合而产生的美。

对于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部分来说,需要应用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如果简单的把二者结合在一起,也许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能够发挥其性能上的优势,可是,如果二者不协调,美感智慧与视觉美感之间就会形成巨大落差。其实,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甚至是建筑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美感,但却被我们给忽略了,生态建筑恰恰相反,它对这些建筑构件进行巧妙的处理,充分展现了建筑美感。例如光电水幕墙结构系统以及原型取自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的上海伦敦案例馆的墙体绿化和风帽系统。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建筑也逐步向外拓展,研究生态系统系能不再仅仅局限于静止的建筑物,其周围的城市景观和山川河流也被列为研究对象。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建筑美学呈现方式

(一)生态建筑美学焕发的持久生命力

生态建筑美学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其核心是保持生态的协调,长久发展。生态系统只有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为基础,并保持能量守恒,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也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其实,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质就是协调和长久。其中,协调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人口发展之间的协调,还包括现在与将来的协调,因此,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协调,在人类社会内部要求存在协调,人类社会与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也需要协调,做到“物我一体”和“天人合一”,这也是最朴素的宇宙观,是生命力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所在。

(二)生态建筑美学充满着和谐的魅力

在传统美学中,美是定义物体价值的标志。美不仅仅是主观上的认为,它的出现比人类出现更早。蜜蜂蝴蝶与鲜花之间相互配合,这就是美的表现特性,而且人类的意志并不能使其发生变化,因为它们是早于人类存在的。传统美学认为,对建筑物单体、城市社区进行评价并不需要自然属性的标准,导致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与建筑物之间原有的和谐关系遭到了破坏,美所特有的的自然属性也被忽略。而生态建筑美学在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只有尊重客体才会产生建筑的美。生态建筑美的评判标准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融洽程度大小。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审美标准与大众审美观也更加一致,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社区建筑的宜居性要求也随之提高。

(三)生态建筑美学所表现的健康性标准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人类不得不从整体上对自身健康与环境改善作出考虑。环境的恶化,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并得到重视,这也是生态建筑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生态建筑美学理论中,生态建筑的服务对象就是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其根本目标。在国内,吴良镛第一个拿到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著名的建筑大师,他认为,建筑师首先要认识人,以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重点,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需要。生态建筑只有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够被称为优秀,这也是生态建筑的健康性。因此,我们应该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建筑环境,让人们能够返璞归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这就是自然之美,它能够展现人类最淳朴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充分体会自然美。

四、结语

在可持续理念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二者的关系应该如何去协调,这是对当代建筑师最大的挑战。生态思维理论认为,是人类自己制造了生态危机,如果只依靠科技和行政手段是不能彻底解决的,人类社会必须树立“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才能正确认识和彻底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伴随着生态建筑的逐步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在坚持人与自然协调一致、和谐相处的前提下进行建筑设计规划,促进了当代建设设计的发展,营造出适宜人类生存的建筑环境。

[1]鞠小玉.低技术视野下生态建筑表皮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慈海鑫,张美政.浅析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41+43.

[3]单琳琳.日本建筑的生态美学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03:180-181.

[4]田洪斌.基于环境视野下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8:139-140.

张嘉颀(1988-)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美学人类生态
盘中的意式美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生态养生”娱晚年
人类第一杀手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外婆的美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